李维佳
- 作品数:66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右乳巨大绿色瘤一例被引量:1
- 2001年
- 石琳熙李维佳周挚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乳腺肿瘤药物疗法病例报告
-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了解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HAL)的临床特点、疗效和预后。方法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免疫学结果诊断HAL,进一步分析疗效和预后。结果5例患者均有发热、贫血、淋巴结大、脾大等,免疫表型检测示髓系、淋系抗原共同表达,CD_(34)^+高表达。诱导化疗结果5例中2例完全缓解(CR),缓解期<6个月。结论HAL发病率低,疗效差,生存期短。
- 周挚李淑娈李维佳
- 关键词:白血病
- 全文增补中
- 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基因与血液恶性肿瘤
- 2005年
- 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eferentiallyexpressedantigenofmelanoma,PRAME),是第一个被分离出的人类黑色素瘤抗原,也表达于某些血液恶性肿瘤,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多发性骨髓瘤等。近来的研究证实PRAME基因是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DR)监测的一个有效标志,并且PRAME作为特异性靶抗原用于血液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就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和血液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周培一李维佳
-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微小残留病免疫治疗
-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羊膜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羊膜分离、培养MSCs,通过细胞形态的均一性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将分离培养的羊膜MSCs按不同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72h待其贴壁后,用丝裂霉素处理。将外周血淋巴细胞接种于羊膜MSCs上,加入植物凝集素(PHA)以刺激淋巴细胞转化。以单纯淋巴细胞(不含MSCs)经PHA刺激转化者为对照组,设单纯淋巴细胞(不加PHA)作空白对照。各组细胞培养72h后,收集各孔悬浮细胞,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羊膜MSCs对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羊膜MSCs的形态和骨髓MSCs类似,具有和骨髓MSCs相似的细胞表型,可以显著抑制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羊膜MSCs浓度为2×106/ml、1×106/ml、5×105/ml、2.5×105/ml、1.25×105/ml时的平均转化抑制率分别为88.92%、83.38%、62.10%、32.22%、17.35%。[结论]从羊膜中可以成功分离、培养出MSCs,为MSCs提供了新的来源。羊膜MSCs可以抑制PHA诱导的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且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 钱永海李维佳史明霞董坚梁波魏彩霞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羊膜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一例
- 2004年
- 黄颖周挚李维佳
- 关键词: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骨髓象皮下脂肪组织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症状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观察
- 2007年
- 曾云黄东谭琳李维佳何争春杨弘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 Ph^1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学研究进展
- 1992年
- Ph^1染色体是第22号染色体与第9号染色体相互易位的结果t(g;22)(q34;q11)。也是第1个发现与恶性肿瘤有恒定关系的人类异常染色体。Ph^1染色体最早发现于慢粒病人,后发现在一部分急性白血病人中也存在Ph^1染色体。本文就国外关于Ph^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的介绍,以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Ph^1阳性急淋研究的意义及前景。
- 李维佳杨绵本
- 关键词:ALL白血病
- Rap1和SPA-1基因与恶性血液病
- 2007年
- Rapl(Ras-proximate 1)是 Ras 家族 GTP 酶中的一员,其在调节细胞增生和黏附中有重要作用。经研究发现,Rapl 和它的调节子 SPA-1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就其作用机制及研究现况作一简要概述。
- 陈琪李维佳
- 关键词:血液肿瘤基因
- 全文增补中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造血支持和免疫学特性研究
- 史明霞李维佳黄颖李云涛黎承平武坤魏彩霞钱永海章守琴梁波杨春
- 该项目于200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的系统研究,成立相关研究团队,经过四年不懈努力,建立和优化了人羊膜MSC的分离纯化方法,分析了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
- PRAME基因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PRAME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PRAME基因在血液恶性肿瘤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76例血液肿瘤病人,其中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淋巴瘤(NHL18例,HD2例)、20例多发性骨髓瘤(MM),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以及K562细胞株PRAME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并与PRAME的表达结果相比较。结果:10例正常人骨髓PRAME基因表达均呈阴性。PRAME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率为22.2%(n=8),慢粒慢性期(CML-CP)表达阴性,慢粒加速期(CML-AP)表达率为16.7%(n=1),慢粒急变期(CML-BC)表达率为46.7%(n=7),慢粒急变期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期和加速期(P<0.05)。36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率为97.2%(n=35),与PRAME基因表达无相关性(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3例经历了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的CML患者均在急变期检测到PRAME基因的表达。淋巴瘤中PRAME表达率为10%(n=2),其中2例阳性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AME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率为20%(n=4),其中4例阳性均是在MMⅢ期(28.6%),与I、II期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PRAME mRNA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初诊或复发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骨髓中原幼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RAME基因在多种血液恶性肿瘤中表达,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与CML患者BCR/ABL基因的表达无相关性,可作为PRAME阳性血液恶性肿瘤MRD监测的标志基因。
- 丁万宝李维佳
-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微小残留病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