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英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治疗被引量:17
- 2003年
- 探讨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机制。分别测定 5 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2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30例 )、3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并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随机抽取 30例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 ,每组 15例 ,干预 3周 ,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变化 ,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治疗3周后 ,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0 1) ;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组间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单因素回归分析及调整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显著相关 (P <0 .0 5 )。结果提示 。
- 罗玉梅姜德谦文丹杨俭新李莉英
- 关键词:免疫透射比浊法高敏C反应蛋白辛伐他汀
-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 比较不同冠心病类型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 77T基因突变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非冠心病74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 4例、急性心肌梗死2 5例采用改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法测定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 77T基因型。结果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高,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均较非冠心病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增高,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较正常、双支、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 77T基因纯合突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纯合子和杂合子患者。冠心病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 77T基因突变频率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 77T基因突变与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均无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冠心病的OR值是1.138,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 77T基因突变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更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标志物。
- 李莉英姜德谦刘赵云罗玉梅
- 关键词:内科学同型半胱氨酸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
-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高敏CRP与MTHFRC677T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探索
- 目的 比较不同冠心病类型及不同病变冠脉范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Hcy水平影响,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235名...
- 李莉英
-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