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一菲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职工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心理健康
  • 3篇医护
  • 3篇医护人员
  • 3篇艾滋病
  • 3篇艾滋病医护人...
  • 2篇心理健康状况
  • 2篇心理健康状况...
  • 2篇社会支持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治疗
  • 1篇一般健康问卷
  • 1篇医学生
  • 1篇应激
  • 1篇应激障碍
  • 1篇院校
  • 1篇健康问卷
  • 1篇高职
  • 1篇高职院校
  • 1篇工作倦怠
  • 1篇SCL-90

机构

  • 5篇河南职工医学...

作者

  • 5篇杜一菲
  • 3篇李慧民
  • 2篇崔冠宇
  • 2篇张晓慧
  • 1篇栗鑫
  • 1篇张曼
  • 1篇蔡聚雨
  • 1篇臧维平

传媒

  • 2篇河南职工医学...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艾滋病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状况,探讨社会支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为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342名河南省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试。结果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总体检出率达到75.5%,其中,轻度倦怠为35.4%,中度倦怠为32.2%,高度倦怠为7.9%。情感耗竭与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成就感降低与社会支持3个维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人格解体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相关不显著。分层回归显示,主观支持对情感耗竭、成就感降低预测作用显著,支持利用度对成就感降低预测作用显著。结论应关注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与关爱。
李慧民蔡聚雨杜一菲崔冠宇
关键词:工作倦怠社会支持
河南省艾滋病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调查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342名河南省县、乡、村三级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试,采用SPSS13.0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总检出率为33.9%,医、护之间,男、女之间,工作在县、乡、村不同级别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之间心理健康不良的检出率存在差异,在年龄、职称、从事艾滋病工作年限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不良的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P<0.05~0.01)。结论应关注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年轻、职称低、从事艾滋病工作时间短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李慧民崔冠宇杜一菲
关键词:心理健康艾滋病医护人员一般健康问卷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被引量:5
2008年
当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发生后,受害者和救援人员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个体再度体验创伤,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干预,如暴露治疗、焦虑管理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研究发现这些技术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疾病、阻止迁延。
张晓慧栗鑫杜一菲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
艾滋病医护人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医护人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其预测作用,为改善艾滋病医护人员心理社会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342名河南省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试。结果河南省艾滋病医生的客观支持分明显低于综合科医生(P<0.01),而在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上,则分别明显高于综合科医生(P<0.01,P<0.05)。艾滋病医护人员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为33.9%,其中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为39.4%;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与心理健康均呈负相关(P<0.05);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预测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客观支持预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对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李慧民杜一菲张晓慧
关键词:艾滋病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高职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调查与分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某高职医学院大学新生3 675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进行集体测查和比较分析。结果被测查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因子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与大学生历年综合样本和高职学生样本相比,各因子均偏低,有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与女性常模相比在6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个别因子上男女学生有显著差异:不同系别和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在个别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稳定、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杜一菲张曼臧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职院校医学生SCL-9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