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生物肥
  • 2篇生物肥料
  • 2篇鲫鱼
  • 2篇鲫鱼生长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肥
  • 2篇微生物肥料
  • 2篇虾苗
  • 2篇虾塘
  • 2篇鲤鱼
  • 2篇酵母
  • 2篇活性干酵母
  • 2篇肥料
  • 2篇肥水
  • 2篇干酵母
  • 1篇蛋氨酸
  • 1篇蛋白
  • 1篇豆粕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技术

机构

  • 4篇北京大北农科...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朱传忠
  • 6篇杨健
  • 3篇伍代勇
  • 3篇骆作勇
  • 2篇武代勇
  • 2篇袁文杰
  • 2篇陈家林
  • 1篇叶元土

传媒

  • 2篇饲料工业
  • 1篇饲料研究
  • 1篇中国饲料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池塘鲤鱼混养模式下鱼体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鲤鱼,学名Cyprinus carpio,食性广,适应能力强,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营养价值很高,具有重要的养殖和经济价值[1]。随着池塘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刚,人们不断地探索适合鲤鱼的新的养殖模式。
伍代勇朱传忠杨健叶元土
关键词:池塘养殖技术混养模式鲤鱼鱼体
一种虾塘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虾塘使用的肥水产品,虾塘微生物肥料,属于微生态、肥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微生物肥料主要由虾饲料、豆粕、微生态制剂、红糖和活性干酵母组成。本发明利用虾饲料、微生态制剂、红糖和活性干酵母为主要原料,经微生态...
杨健袁文杰朱传忠武代勇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鲤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取324尾初体重为(75.39±0.18)g鲤鱼(Cyprinus carpio)鱼种,以豆粕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配制了含有3个蛋白质水平(28%、30%、32%)和3个脂肪水平(3%、6%、9%),共9种试验日粮,在室内养殖系统饲养63 d。结果显示,鱼体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受蛋白质水平和脂肪水平影响显著(P<0.05),并随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饲料蛋白质效率有上升的趋势,且不受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0.05),受脂肪水平影响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受蛋白质水平和脂肪水平影响显著(P<0.05),随着蛋白水平和脂肪水平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蛋白质和脂肪增加均能改善鲤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最适蛋白质之水平为30%~32%,脂肪为9%,能量维持在16.9 MJ/kg左右,并表现出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效应。
伍代勇朱传忠杨健骆作勇陈家林
关键词:鲤鱼实用饲料蛋白脂肪饲料利用
不同投喂频率下补充包被氨基酸对鲫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选用初均重为22.5 g的鲫鱼鱼种,分别按照不同投喂频率(2次/d、4次/d)投喂不补充或者补充包被氨基酸的3个试验饲料,共6个试验处理组,在室内养殖系统中,经过38 d的养殖,探讨不同投喂频率下,补充不同种类包被氨基酸对于鲫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不补充包被氨基酸情况下,投喂4次/d较投喂2次/d能够显著提高鲫鱼的生长性能。②分别补充0.3%赖氨酸与0.3%赖氨酸+0.1%蛋氨酸,投喂2次/d情况下,不能显著提高鲫鱼的生长性能。③分别补充0.3%赖氨酸与0.3%赖氨酸+0.1%蛋氨酸,投喂4次/d较投喂2次/d情况下,鲫鱼生长有显著的改善。但增加投喂次数以及补充包被氨基酸对鲫鱼饲料利用效率无明显的改善作用。④增加投喂次数情况下,补充包被氨基酸能使鲫鱼生长显著改善,但是一定程度上归结于对饲料采食量的上升。
朱传忠杨健骆作勇
关键词:鲫鱼包被赖氨酸蛋氨酸投喂频率
一种虾塘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虾塘使用的肥水产品,虾塘微生物肥料,属于微生态、肥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微生物肥料主要由虾饲料、豆粕、微生态制剂、红糖和活性干酵母组成。本发明利用虾饲料、微生态制剂、红糖和活性干酵母为主要原料,经微生态...
杨健袁文杰朱传忠武代勇
文献传递
葵花粕替代豆粕对鲫鱼生长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试验以体质量约32 g的鲫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用葵花粕代替豆粕,共设置了对照组(k-c)、25%替代组(k-1)、50%替代组(k-2)、50%加晶体赖氨酸组(k-3)、75%替代组(k-4)和100%替代组(k-5),分别代替饲料中20%的豆粕。在400 L的养殖桶内养殖,温度23-26℃,试验期60 d。研究发现,k-3组增重率最高,为83.77%,特定生长率也最高,为1.01%,但与k-c和各替代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从形体指标看,葵花粕替代豆粕对各组肥满度影响不大,但当葵花粕代替豆粕达到50%,肝体比和脏体比有升高的趋势。建议实际生产中,葵花粕替代豆粕的比例不要超过50%。
朱传忠骆作勇伍代勇杨健陈家林
关键词:葵花粕豆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