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姗莹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内镜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癌
  • 3篇胃肠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老年
  • 2篇胰腺癌细胞
  • 2篇胰腺肿瘤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胃肠出血
  • 2篇腺癌细胞
  • 2篇腺肿瘤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镜检
  • 2篇化道
  • 2篇分子
  • 2篇癌细胞

机构

  • 10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5篇杨姗莹
  • 10篇岑戎
  • 7篇吕婵
  • 5篇徐雷鸣
  • 4篇郭丽坤
  • 3篇倪倩雯
  • 2篇张建成
  • 2篇瞿春莹
  • 2篇周敏
  • 1篇丛军
  • 1篇郭绍文
  • 1篇高月求
  • 1篇张学超
  • 1篇李郑红
  • 1篇王裕丽
  • 1篇周振华
  • 1篇赵鹏程
  • 1篇冯煜
  • 1篇张毅

传媒

  • 4篇胃肠病学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反复消化道出血小肠间质瘤1例被引量:1
2016年
病例:患者女性,54岁,以"反复解黑便3年,加重1 d"于2015-08-03入院。患者入院当天无明显诱因解黑便1次,量约300 g,糊状,有血凝块,伴腹痛、心悸、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无恶心呕吐、呕血,无黑朦、晕厥,拟"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住入院。
杨姗莹吕婵岑戎
关键词:胃肠出血小肠间质瘤胶囊内镜检查
莪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莪连颗粒治疗脾虚瘀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脾虚瘀热型PLG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莪连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胃黏膜保护剂(西药)治疗,持续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和次要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血清CD3^(+)T、CD4^(+)T、CD8^(+)T、CD4^(+)T/CD8^(+)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次要症状积分与总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萎缩、慢性炎症、活动等病理变化均明显改善(P<0.01),异型增生改善也优于照组(P<0.05);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指数为91.34%,明显优于对照组(71.87%,P<0.01);治疗组患者CD3^(+)T、CD4^(+)T、CD4^(+)T/CD8^(+)T均有明显上升(P<0.01),CD8^(+)T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莪连颗粒治疗PLGC作用明显,可以改善脾虚瘀热型PLG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病理变化,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杨姗莹庄羽骁郭丽坤丛军岑戎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免疫功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重复畸形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因无明显诱因渐出现进食后上腹部憋胀不适,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呃逆1年余就医。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下腹部见剖宫产手术瘢痕,无压痛和反跳痛,未扪及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和尿常规、肝和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指标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无异常,粪隐血阴性。心电图、X线胸片、上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
吕婵岑戎杨姗莹郭绍文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重复畸形腹部CT检查体格检查手术瘢痕
一种改进内镜下创面缝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内镜下创面缝合装置,所述改进内镜下创面缝合装置包括缝合器本体和置入装置;所述缝合器本体包括拇指环、滑块、手柄杆、鞘外手柄和内鞘管;所述手柄杆两端分别与拇指环和鞘外手柄连接;所述滑块设于手柄杆外表面;...
郭丽坤周振华龚彪岑戎高月求吕婵杨姗莹
文献传递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索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6年1月-2019年12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且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的患者10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年龄分为老年组576例,中青年组424例。统计分析老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息肉大小、形态、部位、数目、息肉病理分型及其与息肉癌变的相关性,同时与中青年组比较。结果老年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或粪隐血阳性(48.1%)及腹胀(45.8%),中青年组主要表现为腹胀(26.7%)和便秘(25.7%);2组患者均以无蒂、多发息肉多见,左半结肠是息肉好发部位;2组均以<2 cm的息肉多见;老年组≥2 cm的息肉多于中青年组(6.2%vs 3.6%,P=0.008);2组病理分型均以管状腺瘤为主,老年组管状绒毛状腺瘤比例高于中青年组(12.6%vs 7.6%,P=0.000);癌变率男女性间无差异;老年组息肉癌变率高于中青年组(9.7%vs 4.7%,P=0.004),左半结肠息肉、无蒂息肉、绒毛状腺瘤、>2 cm息肉癌变率高;老年组<2 cm息肉癌变率高于中青组(2.4%vs 1.0%,P=0.014)。结论腹胀、便血或粪隐血阳性是老年大肠息肉患者常见临床表现,老年患者大肠息肉癌变率高于中青年患者,大肠息肉的癌变率与年龄、息肉大小、部位、病理分型密切相关。
杨姗莹郭丽坤吕婵龚彪岑戎
关键词:老年肠息肉癌变
SARS-CoV-2感染患者定点医院急诊内镜诊治体会
2023年
2022年初上海市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院区作为SARS-CoV-2感染患者定点医院开展了相关确诊病例的急诊内镜诊疗工作。目前SARS-CoV-2感染的暴发流行期已过去,但仍存在后续再度流行的可能,并且SARS-CoV-2仍有变异可能,内镜操作中的防护工作仍需继续提高警惕,因此本文总结定点医院的内镜诊疗实践工作,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文件,结合国家有关SARS-CoV-2感染防控期间消化内镜操作的防控措施的规范,梳理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和体会,以供内镜及相关临床工作者参考。
庄羽骁冯煜张学超张佳俊王裕丽杨姗莹吕婵龚彪岑戎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急诊处理
内镜下医用胶注射治疗老年胃Dieulafoy病合并大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栓塞型医用胶注射对老年胃Dieulafoy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胃Dieulafoy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行胃镜下栓塞型医用胶注射治疗,并对临床及止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经注射后止血成功。首次注射医用胶止血成功者14例(77.8%),再次注射止血成功者4例(22.2%)。随访2.8年,无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胃Dieulafoy病引起的出血可以成功地采用内镜下注射栓塞型医用胶止血,该方法简单、安全且疗效良好,对于老年胃Dieulafoy病患临床上值得优先选择。
吕婵岑戎杨姗莹龚彪
关键词:老年DIEULAFOY病
肠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肠道支架置入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358例6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道支架置入术194例(肠道支架置入组),常规外科急诊手术164例(急诊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安全性。结果肠道支架置入组与急诊手术组总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 88%(186/194)和98. 17%(161/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肠道支架置入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急诊手术组[(27±13) min比(148±22) min](P <0. 001);肠道支架置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急诊手术组[10. 82%(21/194)比31. 71%(52/164)](P <0. 05)。结论肠镜直视下肠道支架置入术是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创伤,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姗莹吕婵龚彪岑戎
关键词:结直肠癌肠梗阻肠道支架老年人群
肠道微生态参与功能性便秘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21年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研究显示,FC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肠道微生态环境是FC发生和发展机制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对于FC与肠道菌群紊乱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有定论,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FC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该文就肠道菌群通过神经系统、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免疫系统等多种途径参与FC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庄羽骁杨姗莹龚彪岑戎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肠道菌群5-羟色胺短链脂肪酸
胰腺癌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2011年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猛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治疗以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但疗效有限。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胰腺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非手术治疗新策略如内镜超声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逐渐引起关注,其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本文就胰腺癌的非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杨姗莹徐雷鸣
关键词:胰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