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娜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损伤
  • 1篇首乌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大鼠
  • 1篇藜芦
  • 1篇猕猴
  • 1篇网膜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标记
  • 1篇线粒体
  • 1篇力学性能
  • 1篇膜损伤
  • 1篇内层
  • 1篇降解

机构

  • 5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杨娜
  • 2篇曾凯宏
  • 1篇刘晓帅
  • 1篇谢晓娟
  • 1篇钟浩
  • 1篇吕波
  • 1篇曾代文
  • 1篇曾南
  • 1篇杨荣芳
  • 1篇钟振东
  • 1篇汪开毓
  • 1篇周亮
  • 1篇余晓君

传媒

  • 2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第七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Resveratrol prevents inner retinal dysfunctions and regulates glutamate transporters and glutamine synthetase expressions in diabetic rats retinas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sveratrol(RSV)on retinal function...
曾凯宏杨娜余雪梅宋怡邓波吴晓娜周雪黄璐娇杨咏涛
关键词:RESVERATROLDIABETES
文献传递
猕猴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分析
2014年
目的 人工繁育猕猴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繁殖群体过小所导致的近亲交配,为了防止近亲交配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建立猕猴人工繁殖种群的准确系谱非常重要.方法 本研究采用荧光标记引物PCR和毛细管电泳分型的方法将筛选出的14个微卫星位点应用于64只猕猴人工繁育种群,并通过个体鉴别、亲子鉴定以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这些位点在猕猴中均属于高度多态位点,其中7个位点的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均在0.8以上,14个位点的累计个体鉴别率(CPI)为1.21×10-18,单亲已知时累积排除率(CPE2)和双亲未知时累积排除率(CPEl)可达0.9999和0.9985.结论 这些位点能够对猕猴种群进行准确的个体鉴别、亲子鉴定和群体遗传学参数计算,是可靠、高效的分子标记,或可应用于猕猴人工饲养种群的遗传学管理.
杨娜刘晓帅周亮曾代文
关键词:猕猴微卫星
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的力学性能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考察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的力学性能、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基于比格犬股骨骨折固定模型,连续观察12周,考察螺钉弯曲强度及其衰减率和生物吸收率(BAR),应用X线摄片、光镜和电镜观察骨折固定、骨小梁、骨痂等生长情况,并与第一代PDLLA螺钉比较。结果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的弯曲强度在第2、4、8、12周时均高于第一代螺钉,弯曲强度衰减率均低于第一代螺钉;两种螺钉的弯曲强度术后前8周衰减较快,8周后衰减趋于平缓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重塑改建;同时两种螺钉在各时间段的生物吸收率无差异;另外与第一代螺钉比较,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动物更早出现骨组织损伤后坏死组织,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的变化,且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更明显、典型,X光片也提示骨折临床愈合更早。结论第二代可吸收复合增强螺钉能更好的满足临床上对骨折内固定材料力学强度的要求,另外更有利于纤维性和骨性骨痂等骨组织愈合指标的形成。
钟振东张晓金钟浩汪开毓谌婕吕波杨荣芳杨娜
关键词:力学性能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
何首乌醇提物对大鼠的肝毒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何首乌醇提物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 SD大鼠连续6周ig给予生、制何首乌醇提物(10、20 g生药/kg),观察动物一般状况、体质量变化;给药结束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系数,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提取肝脏线粒体测定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透射电镜观察肝脏线粒体结构。结果生、制何首乌醇提物连续ig给药6周可导致大鼠出现腹泻、体质量增长缓慢等表现;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生化指标和肝脏系数无明显影响;使大鼠肝脏出现轻度炎细胞浸润、肝细胞片状坏死、纤维增生、空泡等组织病理学变化;能降低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透射电镜下可见个别线粒体嵴紊乱、断裂或消失,出现空泡。结论生、制何首乌醇提物均可引起大鼠肝脏一定程度的损伤,其肝毒性机制可能与影响肝脏线粒体的结构和电子传递链功能有关。
李勇曾菊芳杨娜牛丽红陈祥燕谢晓娟余晓君曾南
关键词:肝毒性线粒体
白藜芦醇抑制糖尿病大鼠内层视网膜损伤、调节视网膜谷氨酸转运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的作用研究
<正>~~
曾凯宏杨娜余雪梅宋怡邓波吴晓娜周雪黄璐娇杨咏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