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赓
- 作品数:47 被引量:341H指数:13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第四纪对比研究——13届INQUA大会所反映的第四纪研究前沿的述评(之三)
- 1992年
- 区域第四纪地质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基础,而区域间的对比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对比研究中,南北半球的对比,海陆对比以及古海洋学研究在第四纪研究中的作用等方面最引人注意。本文从这三方面介绍13届INQUA大会反映出来的进展及动态。
- 杨子赓张吉林
- 关键词:第四纪海陆对比古海洋学
- 第四纪海洋沉积高分辨地层划分被引量:5
- 2000年
- 300ka以来的氧同位素地层学、冰消期及末次冰期全球性突发气候事件及刚刚兴起的超高分辨地层学方法构成了现代海洋第四纪地层学研究中最新的焦点。“事件”所具备的全球性、短期、突发和年代学上的一致性乃是事件地层学赖以成立的基础。
- 杨子赓
- 关键词:第四纪海洋沉积地层划分
- 中国西部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动向
- 1989年
- 本文介绍了1989年5月在兰州召开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上所反映出来的我国西部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动向。在"全球变化与人类生存"这一主题下,以第四纪环境演变为中心,综合介绍了我国西部气候变化的模式及趋势;由冰川、黄土、内陆湖泊等所反映的古气候记录;泥石流的气候意义以及一些新方法的应用及进展。
- 杨子赓
- 关键词:第四纪环境演变气候模式
- Olduvai亚时以来南黄海沉积层序及古地理变迁被引量:37
- 1993年
- 根据海侵层与陆相层相间的特点,Olduvai亚时以来南黄海沉积层序可划分为15个地层段,据相分析存在着7个海侵层和1个具海侵迹象的层位。主要海侵层都具备经典的海侵-海退相序列。陆架区古地理演变可分为4个时期:(1)1.70—0.50Ma,古长江河流平原和三角洲发育时期。Olduvai亚时期间,QC_2孔发现感潮河段河床沉积,河口在124°E附近。0.97—0.73Ma海侵期,在122.2°E以东形成了大型水下三角洲。在海退期陆架区是冲积平原。(2)0.50Ma—75ka,大规模海侵波动期。发育了HVI,HV,HIV3个海侵层,分别为0.50—0.30Ma,0.27—0.20Ma,127—75ka,海侵规模越到后期越大,在东南季风作用下增强了中国东部大陆的水汽来源。(3)75—l4ka,末次冰期低海面吋期。河流最大下切深度达—133m,古长江水系向北东方向经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流入日本海。河间地形成受侵蚀的风化高地。岩芯中还记录了两个短期的相对高海面期,与末次冰期的两个间冰阶相当。(4)14ka以来“全新世海侵”及黄河-淮河三角洲发育时期。14ka之前海平面回升到—68m,11ka之前回升到—50m,并出现了海平面的停顿或轻微下降,与新仙女木事件吻合。黄河-淮河三角洲发育在HI海侵层上,可分出6期三角洲复合体。
- 杨子赓
- 关键词:第四纪沉积层序古地理
- 泥河湾盆地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沉积环境的划分被引量:2
- 1996年
- 泥河湾盆地中部的钱家沙洼洞沟剖面揭露了晚上新世-早更新世(2.90-1.51MaB.P.)的连续沉积,通过对年代地层学、沉积旋回、介形类组合以及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表明晚上新世沉积环境以浅湖和河流交替为特征,之后浅湖环境稳定,G/M界线和0lduvai极性亚时底界处出现明显的地质事件。
- 张光威杨子赓林和茂王圣洁
-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沉积环境晚上新世早更新世
- 冲绳海槽及相邻陆架古环境研究
- 秦蕴珊李铁刚李安春杨子赓吴世迎苍树溪李绍全孟宪伟向荣蒋富清曹奇原庄丽华刘焱光孙荣涛常凤鸣
- 该课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主要目的是建立冲绳海槽及相邻陆架高分辨率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查明古黑潮在末次冰期时的空间分布与强弱变化及其对研究区环境的影响;阐明黑潮流分支进入陆架的时间及过程;探讨晚更新世以来千年...
- 关键词:
- 关键词:冲绳海槽古环境晚第四纪
- 潜在的浅海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 1991年
- 本文列举了海底不稳定性的几种沉积学及动力作用过程,概略地将浅海划分为三个大的地质灾害发生区,即:三角洲及河口区、滨岸及近岸浅海区、陆架浅海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我国不同地质灾害区沉积物形成和演变以及地貌变化的动力模式,建立典型地区的动态观测系统,建立海洋地质灾害数据库。
- 杨子赓张光威
- 末次冰期东海陆架平原上的长江古河道被引量:38
- 2005年
- 根据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探测资料,划分出虎皮礁凸起东南部浙东-西湖凹陷区末次冰期古河道体系.古河道充填沉积体的分布表明,在末次冰期低海面时期,长江主要途经长江凹陷进入外部陆架低地平原,由于平缓地形的缓冲作用,流入冲绳海槽的大型古河道难以发育,但对低海面时期冲绳海槽北部的淡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认为,在长江口外有6条大型古河道系统(A^F),是末次冰期长江在东海陆架平原上的主要流路,古河道分布与现在海底带状高地形有对应关系.
- 李广雪刘勇刘勇杨子赓杨文达韩喜彬
- 关键词:长江古河道海平面地层剖面
- 1985年我国第四纪地质工作的新进展
- 1986年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尤其是沿海十四个城市的开放和建设,1985年我国第四纪地质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其基本特点是,在继续开展第四纪基础地质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应用第四纪地质,尤其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及灾害地质的研究。出现了上下结合、各部门配合、多学科合作、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 杨子赓何起祥
- 关键词:第四纪地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十五万年来的古气候演变研究
- 1991年
- 本文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最富有成效的领域;冰期古地理的全球气候变化效应;这一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以及我国"七五"期间的研究进展.
- 杨子赓
-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古地理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