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毅

作品数:518 被引量:4,408H指数:2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0篇期刊文章
  • 219篇会议论文
  • 28篇专利
  • 5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7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7篇综合征
  • 126篇呼吸窘迫
  • 121篇急性呼吸
  • 115篇急性呼吸窘迫
  • 112篇窘迫综合征
  • 111篇呼吸窘迫综合...
  • 97篇急性呼吸窘迫...
  • 89篇通气
  • 74篇重症
  • 65篇休克
  • 65篇预后
  • 64篇肺损伤
  • 54篇感染性
  • 52篇细胞
  • 48篇急性肺损伤
  • 42篇机械通气
  • 40篇肺复张
  • 39篇ARDS
  • 36篇重症患者
  • 36篇感染性休克

机构

  • 514篇东南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无锡市第一人...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3篇浙江医院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14篇杨毅
  • 387篇邱海波
  • 167篇黄英姿
  • 154篇刘松桥
  • 137篇刘玲
  • 97篇郭凤梅
  • 73篇谢剑锋
  • 58篇杨从山
  • 48篇潘纯
  • 42篇周韶霞
  • 37篇徐静媛
  • 36篇陈永铭
  • 29篇吴晓燕
  • 29篇许红阳
  • 28篇刘艾然
  • 27篇郑瑞强
  • 27篇黄东亚
  • 25篇邱晓华
  • 24篇徐晓婷
  • 24篇孙辉明

传媒

  • 47篇中华内科杂志
  • 31篇中华急诊医学...
  • 26篇中华医学杂志
  • 23篇中国危重病急...
  • 22篇中华重症医学...
  • 15篇中华医学会第...
  • 14篇中华结核和呼...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8篇中华外科杂志
  • 8篇中华医学会2...
  • 7篇现代医学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中华医学会重...
  • 6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江苏医药
  • 5篇东南大学学报...
  • 5篇中华老年多器...
  • 5篇国际呼吸杂志
  • 5篇中华医学会急...
  • 4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10篇2023
  • 15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18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48篇2016
  • 28篇2015
  • 30篇2014
  • 33篇2013
  • 44篇2012
  • 49篇2011
  • 29篇2010
  • 42篇2009
  • 17篇2008
  • 11篇2007
  • 22篇2006
  • 17篇2005
  • 31篇2004
5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α、TNFβ、白细胞介素 (IL) 1β和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 (IL 1r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 2 0 0 1~ 2 0 0 2年本院ICU收治的 2 7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正常献血者为对照。提取全血基因组DNA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 (RFLP)方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TNFβ和IL 1β基因多态性 ,PCR法检测IL 1ra基因内含子 2区多态性区域含有 86bp的同向重复结构可变数 (VN T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ARDS患者TNFα、TNFβ和IL 1β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IL 1ra等位基因A2 的检出率为 7.5 % ,ARDS患者的检出率为 16.7% ,有增高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84)。ARDS存活患者TNFβ等位基因 1的检出率为 47.1% ,显著低于ARDS病死组 ( 80 .0 % ) ,等位基因 1携带者病死的相对危险度为 4.5。但TNFα、TNFβ和IL 1β和IL 1ra的基因型频率在ARDS存活和病死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TNFα、IL 1β和IL 1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决定ARDS发病及预后的主要遗传信息 ,但TNFβ等位基因 1和
邱海波代静泓燕艳丽杨毅周韶霞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遗传学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过去 现在 未来被引量:12
2013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经过半个世纪的临床探索和实践,ARDS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巨大进步。循证医学证实保护性通气仍是积极有效的治疗策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ARDS的新机械通气模式及基因治疗是大家应该关注的方向。
杨毅邱海波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机械通气干细胞移植
复苏前肾阻力指数早期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预后不良
罗竞超邱晓华于涛谢剑锋潘纯杨毅邱海波
丙泊酚对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影响
于涛黄英姿刘松桥刘玲郭凤梅杨毅邱海波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及肾上腺素对严重感染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 :观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对严重感染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3例严重感染患者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后 ,随机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观察尿量、肌酐清除率 (CCr)、钠排泄分数 (Fe Na)的变化。结果 :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酚丁胺时 ,CCr为 (77.9±139.7) ml/ min,显著高于基础值〔(36 .5± 2 4.2 ) ml/ min〕和多巴胺组〔(5 2 .6± 6 6 .5 ) m l/ min〕,P均 <0 .0 5。多巴胺组尿量为 (195± 10 1) ml/ h,Fe Na为 (6 .4± 4.6 ) %,均明显高于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酚丁胺组〔(135±142 ) ml/ h、(3.2± 3.2 ) %〕、去甲肾上腺素组〔(12 5± 5 3) ml/ h、(4 .9± 2 .7) %〕、肾上腺素组〔(130± 12 4) ml/ h、(5 .6± 6 .0 ) %〕和基础值〔(16 7± 131) ml/ h、(6 .3± 8.2 ) %〕,P均 <0 .0 5 ,但多巴胺组的 CCr显著低于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酚丁胺组 (P<0 .0 5 ) ,与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可显著增加 CCr;多巴胺能增加尿量和 Fe Na,但不增加
黄英姿邱海波周韶霞杨毅郑瑞强刘少华
关键词:肾功能肌酐清除率血管活性药物
STAT3乙酰化修饰可以减轻Ang Ⅱ诱导的小鼠肺泡上皮细胞促纤维化反应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乙酰化修饰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小鼠肺泡上皮细胞促纤维化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株(MLE-12)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对照组、Ang Ⅱ组、...
卢森谢剑锋邱晓华刘松桥刘玲郭凤梅杨毅邱海波黄英姿
2013-2014年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回顾性研究
李淑子谢剑锋郭凤梅杨毅邱海波
不同肺复张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复张容积和氧合影响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肺复张(RM)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肺复张容积和氧合的影响.方法:15只杂种犬随机分组,分别以油酸静脉注入法、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盐酸吸入法复制犬ARDS模型.每组均给予三种RM方法:控...
李家琼邱海波杨毅陈永铭沈菊芳李娜吴彬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控制性肺膨胀呼气末正压
文献传递
小潮气量通气对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目的 评价小潮气量通气策略对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0 年1 月2015 年12 月非ARDS 患者使用不同潮气量的中英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
李卿刘松桥陈辉张曦文潘纯刘玲杨毅邱海波
院内重症患者早期预警体系的构建被引量:4
2012年
住院患者突然出现临床症状、体征的恶化,甚至猝死,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事实上,临床很少有患者突然出现病情恶化,即使医生认为是突然发生的。如多数患者在猝死前有疲劳、胸痛或情绪改变,2/3的患者在心脏停搏前6小时会出现心率(律)异常、呼吸频速、呼吸节律改变等警告信号。如能早期识别,早期处理,可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杨毅孙纽云邱海波
关键词:重症患者预警体系病情恶化呼吸节律住院患者住院时间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