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学举

作品数:14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台湾海峡
  • 7篇浮游
  • 6篇植物
  • 6篇浮游植物
  • 5篇微微型浮游植...
  • 4篇生态研究
  • 3篇叶绿素A
  • 3篇叶绿素A含量
  • 3篇浮游生物
  • 2篇生态作用
  • 2篇生物量
  • 2篇微型浮游生物
  • 2篇粒级结构
  • 2篇初级生产力
  • 2篇垂向
  • 2篇垂向变化
  • 1篇盐度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荧光

机构

  • 13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4篇林学举
  • 12篇黄邦钦
  • 10篇洪华生
  • 4篇王大志
  • 2篇柯林
  • 2篇张彩云
  • 1篇陈照章
  • 1篇郑天凌
  • 1篇黄加祺
  • 1篇李少菁
  • 1篇陈钢
  • 1篇王斐
  • 1篇陈纪新
  • 1篇林元烧
  • 1篇焦念志
  • 1篇欧林坚
  • 1篇肖天
  • 1篇刘媛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藻类学会...
  • 1篇中国及邻近海...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厦门西侧海域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及其调控机制被引量:18
2000年
分别于 1997年 10月与 1998年 4月 ,研究了厦门西侧海域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厦门西侧海域微微型浮游植物在类群组成和丰度分布上存在着较大的时空变动 ;在类群组成上 ,富含藻蓝素的蓝细菌 (PC细胞 )在大多数测站占优势 (秋、春平均分别为 78%、41% ) ,而真核微微型浮游植物 (EU细胞 )在九龙江口占优势 (秋季高达 80 %~ 10 0 % ) ;在丰度分布上 ,PC和富含藻红素的蓝细菌 (PE细胞 )呈秋季大于春季 ,而EU细胞秋春季则相近。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 ,盐度是影响厦门西侧海域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组成和丰度的关键因子 ,但其与细胞丰度的相关关系因季节不同而异 ;结果还表明 ,厦门西海域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组成的多样性与该海域的环境异质性有关。
黄邦钦林学举洪华生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植物
叶绿素现场连续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其数据校正被引量:4
2001年
介绍小型荧光计在走航过程中连续自动测定叶绿素的基本原理及其仪器的校正 ,并与台湾海峡及厦门西海域萃取荧光法测定叶绿素浓度进行对比 。
林学举黄邦钦王大志洪华生
关键词:荧光计叶绿素台湾海峡海洋生态初级生产力数据校正
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
黄邦钦林学举洪华生
关键词:海洋浮游生物微微型浮游植物海洋生态学
东、黄海典型海域叶绿素a含量的垂向变化与周日波动被引量:21
2002年
2000年10月21至11月5日对东海与黄海典型海区进行了叶绿素a浓度的现场周日观测。地理环境和水文状况的差异使各海区的垂向变化与日波动表现出各自的特征 :东海观测站位在垂向上的分布比较单一 ,多数呈上混合层均匀分布型并在跃层以下递减 ;长江口受潮流影响大 ,偶而在底层出现峰值 ;而南黄海观测站位垂向分布出现了均匀分布型与次表层双峰型两种。受潮流等影响 ,叶绿素a浓度的日变化在各海区间及各自的垂向上都有所差异 :出现层化的测站 ,跃层以上日波动比跃层以下明显 ;在E7测站的表层和长江口测站的底层都以半日周期为主 ,而南黄海测站以全日周期为主。
林学举黄邦钦洪华生王大志肖天
关键词:叶绿素A含量垂向变化长江口
用改进的荧光标记技术测定具沟急游虫的摄食速率被引量:20
2001年
于 1 997年 1 0月在厦门西海域采集纤毛虫常见种———具沟急游虫 ,采用改进的荧光标记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纤毛虫的摄食速率研究。结果表明 ,改进的荧光标记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昂贵的荧光染料、固定液浓度易于掌握等优点。用该方法在常温下 ( 2 2℃ )测得纤毛虫对细菌和微藻的摄食速率分别为 4.2 2 4pgC/(cell·h)和 5.0 pgC/(cell·h)。将此实验结果外推至自然海区 ,可得台湾海峡南部夏季纤毛虫对细菌、微藻的同化率分别为 0 .0 1 76mgC/(m3·d)和 0 .0 2 0 1mgC/(m3·d) ;北部冬季分别是 0 .0 2 38mgC/(m3·d)和 0 .0 2 72mgC/(m3·d)。在实验条件下 ,温度较低时 ( 1 4— 2 6℃ )对纤毛虫的摄食速率影响较大 ,但在较高温度 ( 2 6—34℃ )时差异不明显。
洪华生柯林黄邦钦林学举
关键词:纤毛虫同化率细菌微藻
中国近海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及其生态作用
<正> 应用落射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了中国近海(包括南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东北部等)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探讨了其时空分布(平面、垂直、周日和季节)、调控机制及其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
黄邦钦林学举洪华生
文献传递
1998年8月台湾海峡表层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01年
根据1998年8月台湾海峡表层温度、盐度、叶绿素a的走航式观测结果 ,讨论了调查期间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夏季台湾海峡存在明显的上升流现象 ,表层较高的叶绿素a含量均位于低水温区。表层叶绿素a最大值出现在上升流区的边缘。作者认为这是上升流中心区与边缘区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具有一定的“时间差”的缘故。台湾海峡24°N以南及以北海域 ,由于上升流强度的差异 ,表层叶绿素a的分布变化也明显不同。夏季 ,台湾海峡表层叶绿素a含量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张钒黄邦钦陈照章林学举张彩云
关键词:叶绿素A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 Ⅱ. 类群组成、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3
2003年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应用荧光显微镜、14C法分别测定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类群组成和生长速率,探讨了该海域原绿球藻的存在及丰度问题.结果表明,在类群的丰度组成上,该海域以含藻红素的蓝细菌(PE细胞)占优势,平均为83%~93%(航次平均范围,下同),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EU细胞)次之,平均为7%~11%,含藻蓝素的蓝细菌(PC细胞)最少,平均为0%~6%;在碳生物量的组成上,PE细胞仍占优势,但其贡献率降低(52%~74%),EU细胞所占比例则升高(26%~44%).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生长速率的变异性较大(0 52~2 25d-1),这可能与其所在测站的环境异质性(如营养盐的差异等)有关.采用叶绿素估算法证实该海域存在原绿球藻,其丰度介于107~108个/dm3之间,若将此考虑在内,在类群的丰度和生物量组成上,原绿球藻占优势(1998年8月碳生物量贡献率除外,为22%),丰度贡献率为63%~99%,碳生物量贡献率为60%~94%.
黄邦钦洪华生林学举欧林坚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植物生长速率台湾海峡环境影响
东、黄海典型海域叶绿素a生物量的垂向变化与周日波动
叶绿素a被海洋学家广泛用于指示水体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多少,而且它的时空变化包含着海区基本的生态信息。我国在东海与黄海某些海区进行叶绿素a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本文主要结合叶绿素a的实测值与荧光探头提供的数据,分析黄海与东海典...
林学举黄邦钦洪华生王大志肖天魏皓林以安
文献传递
台湾海峡微型浮游生物生态研究
洪华生黄邦钦郑天凌焦念志王大志张钒王海黎黄加祺李少菁阮五崎柯林陈钢朱长寿林元烧林学举王斐
该成果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微型浮游生物各个主要功能类群的生态学特征。揭示并阐明了台湾海峡浮游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时空波动性较大的生态特征;阐明了台湾海峡及厦门海域胞外酶活性―葡萄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分布特性及其作用机...
关键词:
关键词:微型浮游生物生态作用台湾海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