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雪迟

作品数:29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血吸虫
  • 11篇吸虫
  • 11篇细胞
  • 10篇日本血吸虫
  • 6篇耐药
  • 5篇P53
  • 4篇血吸虫病
  • 4篇童虫
  • 4篇肿瘤
  • 4篇吸虫病
  • 4篇耐药性
  • 4篇EB病毒
  • 4篇虫病
  • 3篇蛋白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培养
  • 3篇肿瘤细胞
  • 3篇尾蚴
  • 3篇保护性免疫
  • 3篇STATHM...

机构

  • 15篇中南大学
  • 14篇长沙医学院
  • 3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成都市第七人...
  • 2篇黄沙坪铅锌矿
  • 1篇湘潭职业技术...
  • 1篇悉尼大学

作者

  • 29篇林雪迟
  • 8篇邹海蛟
  • 8篇苏丽君
  • 8篇曾庆仁
  • 7篇张祖萍
  • 6篇龚燕飞
  • 4篇曹亚
  • 4篇沈杰
  • 3篇言敢威
  • 3篇唐敏
  • 3篇杨力芳
  • 3篇刘素芳
  • 3篇刘海丹
  • 3篇李力力
  • 3篇杨玉洁
  • 3篇吴璇
  • 3篇蔡力汀
  • 3篇谌芳
  • 3篇左亚婵
  • 3篇李子坚

传媒

  • 3篇中国感染控制...
  • 3篇长沙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B病毒LMP1通过p53调控survivin的分子机制
<正>潜伏膜蛋白LMP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是由EB(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的重要的致瘤蛋白。Survivin启动子上有p53结合位点,野生型p53可以抑...
郭丽丽李力力唐敏刘海丹李子坚刘素芳林雪迟杨力芳曹亚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尾蚴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学与抗原性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培养技术,分析培养细胞的形态特征与抗原性。方法采用改良RPMI-1640培养基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作体外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一般形态,取培养3周的细胞作HE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和凝集试验检测其抗原性。结果在培养早期,细胞呈半悬浮状并向培养瓶中心聚集生长,观察到细胞分裂增殖现象,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生长繁殖速度渐渐减慢,培养至8周,多数细胞死亡。培养3周的细胞,大小不均,呈多形性,大部分细胞呈高核质比率,仅少数细胞胞浆较丰富。电镜观察培养细胞表面呈现特殊结构。SDS-PAGE和Immunoblot分析表明:尾蚴细胞与尾蚴虫体的蛋白带谱大体相似,感染兔血清对尾蚴虫体和尾蚴培养细胞抗原分子识别的条带略有不同。用尾蚴培养细胞与感染兔血清作凝集试验和免疫荧光检测,二者均可出现特异性结合。结论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在体外出现有限增殖,该细胞在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龚燕飞张祖萍林雪迟蔡春曾庆仁张顺科孙科柱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超微结构
长沙地区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2008~2012年长沙地区支原体感染新的流行性病学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08~2012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长沙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门诊、住院部进行支原体检查者1447例,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男性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和女性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男性精液支原体检出率最高(45.5%,15/33),尿道分泌物检出率较高(30.8%,77/250)。(2)20~<5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50.4%,729/1447,40~<50岁年龄段支原体感染率逐年呈上升趋势。(3)男性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为5.2%(75/1447),女性为32.2%(466/1447);男性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率为0.3%(4/1447),女性为0.8%(12/1447);男性Uu、Mh混合感染率为1.6%(23/1447),女性为14.2%(206/1447)。(4)2008~2012年786例阳性标本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7.3%、87.7%、91.8%、87.4%、93.0%;对多西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5.8%、90.1%、89.6%、86.0%、92.5%,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2.2%、3.1%、3.7%、7.7%、1.9%,对司帕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46.3%、44.4%、35.8%、32.9%、25.3%,对罗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21.6%、16.0%、21.6%、27.3%、15.0%,对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26.9%、20.4%、34.3%、45.5%、36.6%,对克拉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0.1%、67.9%、52.2%、63.6%、59.2%。结论(1)对长沙地区支原体检测标本的取材,建议男性为尿道分泌物,女性为宫颈分泌物;(2)长沙地区支原体感染好发人群年龄段为20~<40岁;40~<50岁年龄段支原体感染率呈上升趋势;(3)长沙地区支原体感染以单纯Uu为主;(4)对长沙地区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建议用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作为首选药物。
陈俞霖杨玉洁刘天星雷娟王力文徐明周佩茹林雪迟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支原体属大环内酯类药物耐受性
P53功能的多效性被引量:3
2015年
P53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对化学药物的敏感性;在药物损伤或外在刺激的情况下,活化的P53还可能介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促进细胞药物的耐受;P53突变或功能丧失与促进肿瘤细胞耐药密切相关;P53介导肿瘤细胞耐药调控也有可能被忽略。不同肿瘤细胞中P53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不同,P53功能具有多效性。
谌芳吴意林雪迟
关键词:P53肿瘤细胞耐药性
一种抗血吸虫病的童虫细胞型疫苗
一种抗血吸虫病童虫细胞型疫苗。其制备方法是:收集日本血吸虫重感染家兔第14~24天童虫,经无菌快速切碎,用胰酶消化30分钟,吸上清,加含Ca<Sup>2+</Sup>,Mg<Sup>2+</Sup>D-Hank’s液终止...
曾庆仁林雪迟蔡立汀龚燕飞张祖萍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反复感染及多次治疗鼠诱生抗攻击感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小鼠受日本血吸虫(Sj)反复感染与用吡喹酮或青蒿琥酯多次治疗后诱生的抗攻击感染保护力。方法反复感染与多次治疗试验:设A、B两组昆明鼠,分第1、2、6周感染Sj尾蚴。A组在第1和2次感染后15min经腹部皮肤涂抹吡喹酮,并在第1和2周灌服青蒿琥酯。B组仅在第1和2周灌服青蒿琥酯。第8周两组鼠均灌服吡喹酮,第9周每组剖杀1半小鼠,观察虫荷、检测特异抗体和体外杀童虫试验。抗攻击感染试验:以反复感染与多次治疗两组为实验鼠,对照组用正常鼠,在前述试验第10周,对三组鼠攻击感染Sj尾蚴。感染后第7周解剖冲虫,观察虫荷。结果反复感染与多次治疗鼠:在A组中,未发现虫体,在B组中,发现1条虫;特异性抗体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两组鼠血清对童虫具有明显杀伤作用。抗攻击感染试验:与对照组比,两组实验鼠的减虫率均为33.36%,肝卵减少率分别为24.03%和56.46%。结论反复感染和多次治疗鼠模型可诱生部分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喻容蔡力汀龚燕飞张祖萍曾庆仁沈杰林雪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预防服药抗体水平保护性免疫
一种抗血吸虫病的童虫细胞型疫苗
一种抗血吸虫病童虫细胞型疫苗。其制备方法是:收集日本血吸虫重感染家兔第14~24天童虫,经无菌快速切碎,用胰酶消化30分钟,吸上清,加含Ca<Sup>2+</Sup>、Mg<Sup>2+</Sup>D-Hank′s液终止...
曾庆仁林雪迟蔡立汀龚燕飞张祖萍
文献传递
应用Pre-S1 Ag诊断HBV感染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HBV Pre-S1抗原检测,结合乙肝HBsAg、HBeAg与HBV-DNA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Pre-S1抗原作为诊断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用ELISA检测的HBsAg、HBeAg和HBV Pre-S1抗原,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核酸。结果相对于其他模式,"大三阳"的HBV Pre-S1抗原的检出率较高(89.32%),乙肝病毒DNA的copies也较高;在90例在HBsAg(-)、HBeAg(-)患者中,检出3例HBV Pre-S1抗原(3.33%);恢复期的3091例患者中也检查出4例Pre-S1 Ag(+)。结论HBV Pre-S1抗原可作为一种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sAg(-)并不能作为无HBV感染的指标,Pre-S1检测对于乙肝患者的诊断具有重大的价值。
杨玉洁张绪署苏丽君邹海蛟邹林峰林雪迟
关键词:HBVPRE-S1抗原HBV-DNA荧光定量PCR
一种新型日本血吸虫疫苗(童虫活细胞)诱导小鼠产生有效保护性免疫力的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童虫活细胞诱导小鼠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采用日本血吸虫肝期童虫的活细胞和虫体组织碎片,在未加佐剂条件下分别接种昆明小鼠,每组10只,每2周接种1次,共4次,末次接种后第7天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30条/鼠,感染后第42天解剖小鼠,与对照组比较检测和分析虫体发育数、虫体大小、鼠肝病变及其组织内虫卵肉芽肿大小、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和IgG2a/IgG1亚类比值。结果细胞接种组和虫体碎片接种组分别与PBS注射组比,虫体发育数分别下降67.6%%和46.3%;肝组织中虫卵数(LEPG)在细胞接种组和虫体碎片接种组中分别减少95.4%和64.8%;在细胞接种鼠组肝表面卵结节和虫卵肉芽肿及雄虫长度均显著小于其他两组者;特异性IgG2a/IgG1比值≥2,但总抗体水平低于虫体接种组。结论该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血吸虫细胞型疫苗研究模型,初步结果表明,在不加佐剂条件用血吸虫童虫活细胞可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抗攻击感染免疫力,其机制可能主要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曾庆仁林雪迟龚燕飞沈杰张祖萍蔡力汀言敢威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细胞保护性免疫IGG2A
中药免疫增强剂用于提高吡喹酮杀血吸虫效果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观察两种中药免疫增强剂对吡喹酮杀血吸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28天开始用两不同中药制剂(即中药1号和中药2号)分别灌胃C组和D组小鼠,0.5ml/只/d,连续1周。感染后第35天给予吡喹酮半剂量进行治疗。同时设单用吡喹酮半剂量治疗对照组,吡喹酮全剂量治疗对照组和不用药感染对照组。感染后第49天剖杀小鼠灌注收集虫体。计算杀虫率、观察小鼠肝切片中虫卵肉芽肿大小并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动态水平。结果两种中药制剂分别将吡喹酮的杀虫率提高了33.97%和41.18%:虫卵肉芽肿大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在给中药前各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别,给中药后,中药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直到给吡喹酮治疗前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选用的两种中药制剂均能在不加重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同时提高吡喹酮杀日本血吸虫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药增强剂促进宿主免疫应答,增强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生成有关。
张祖萍曾庆仁龚燕飞张顺科沈杰林雪迟黄志辉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增强剂吡喹酮杀虫效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