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栾青杉

作品数:42 被引量:38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植物
  • 20篇浮游植物
  • 18篇浮游
  • 17篇群落
  • 15篇植物群
  • 11篇群落结构
  • 9篇植物群落
  • 9篇浮游植物群落
  • 9篇长江口
  • 8篇水域
  • 7篇环境因子
  • 6篇浮游植物群集
  • 5篇邻近水域
  • 5篇长江口及其邻...
  • 4篇多样性
  • 4篇丰度
  • 3篇养殖
  • 3篇中肋骨条藻
  • 3篇周年变化
  • 3篇近海

机构

  • 28篇中国水产科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天津渤海水产...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獐子岛集团股...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黄海水产研究...

作者

  • 40篇栾青杉
  • 18篇王俊
  • 11篇孙坚强
  • 9篇孙军
  • 8篇左涛
  • 8篇吴强
  • 5篇宋书群
  • 5篇单秀娟
  • 5篇沈志良
  • 5篇时永强
  • 4篇姜祖辉
  • 4篇陈瑞盛
  • 4篇袁伟
  • 3篇金显仕
  • 3篇康元德
  • 2篇陈云龙
  • 2篇俞志明
  • 2篇张武昌
  • 2篇王丹
  • 2篇崔毅

传媒

  • 5篇渔业科学进展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海洋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5年
根据2014年8月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虾类20种,隶属于3目10科16属.各调查站点虾类相对资源丰度为13-45047 g·h^-1,平均资源丰度为6838 g·h^-1.优势种为脊腹褐虾,常见种为中华安乐虾,偶见种为戴氏赤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各站点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007-1.538,平均值为0.391;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101-1.138,平均值为0.374;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006-0.947,平均值为0.298.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MDS)表明,调查范围基本以45 m等深线为界将所有站点分成两个组群:冷水团组群(Ⅰ)和沿岸组群(Ⅱ),ANOSIM分析表明两组群差异极显著.BIOENV分析表明,影响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底层水温与底层盐度.黄海夏季虾类群落以冷水团组群占绝对优势,黄海冷水团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逄志伟李显森应一平吴强栾青杉
关键词:虾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环境因子
科技平台建设与发展路径研究——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文章阐述了加强渔业科技平台建设的意义,并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总结了该院在平台建设中取得的进展,分析了科技平台在学科支撑、区域布局、条件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突出学科引领、聚焦发展重点、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平台建设路径。
李强林祥明孙昭宁潘洋方萍栾青杉王乐
关键词:渔业
东海陆架区的颗石藻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2007年5月东海陆架区航次调查的颗石藻物种组成,给出了调查海区的颗石藻物种名录,并拍摄了出现的颗石藻物种的显微图像。本次调查共记录颗石藻物种23种,隶属于9个科、4个目,其中绝大多数为异晶颗石藻Heterococcolithophore,少数为同晶颗石藻Holococcolithophore。从出现频率来看,皮球石科Syracosphaeraceae的物种居多,特别是条结藻属Syracosphaera的物种,共出现了7种,占到总物种数的30%之多。赫氏艾密里藻Emiliania huxleyi(Lohmann)Hay&Mohler和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oceanicaKamptner在本次调查的所有采样站点中都有出现,并且记录了赫氏艾密里藻的3种变型(TypeA、TypeB/C和TypeC)。4种新纪录是皮球石科的两种异晶颗石藻:历史条结藻Syracosphaera histrica Kamptner和边孔条结藻Syracosphaera marginaporata Knappertsbusch;具覆球藻科Calyptrosphaeraceae的两种同晶颗石藻:乳突具覆石藻Calyptrolithophora papillifera(Halldal)Heimdal和粗毛盔球藻Corisphaera strigilis Gaarder,并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东海陆架区外海受黑潮(Kuroshio)影响的区域,其独特的栖息地环境,有利于颗石藻的快速生长与繁殖,因而出现了较多的颗石藻物种。
栾青杉孙坚强左涛陈瑞盛王俊
关键词:颗石藻物种组成
一种水生态监测用不同深度浮游动物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
本发明涉及浮游动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生态监测用不同深度浮游动物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连接有采样机构,所述采样机构包括所述船体底壁上开设的凹槽,所述凹槽端壁间转动连接有,所述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卷线筒...
时永强单秀娟陈云龙栾青杉韩青鹏刘永健孙策策
夏冬季中国近海今生颗石藻及其钙化作用速率研究
颗石藻是海洋浮游植物功能群中一类重要的钙化生物类群,同时也是海洋中生源无机碳的主要来源,其通过光合作用(有机碳泵)和钙化作用(碳酸盐反向泵)两个过程,将海水中的溶解无机碳(DIC)转化为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无机碳(...
栾青杉
关键词:颗石藻浮游植物
文献传递
2005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被引量:16
2010年
采用Utermhl分析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5°~32.5°N,121.0°~123.5°E)2005年秋季浮游植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调查区初步鉴定浮游植物95种(含变种和变型),硅藻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其丰度比例达到93.1%;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和大洋种;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04 cells/mL,高值出现在长江口门偏南水域;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指数的分布显示:秋季调查区离岸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高,物种均一性好。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海水温度和硝酸盐含量是控制调查区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优势种中肋骨条藻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硝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
栾青杉孙军
关键词:浮游植物中肋骨条藻长江口
鳌山湾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长速度更快,且能达到更大的规格,其渐近体质量与体长雌虾为:L∞=200.83 mm、W∞=104.05 g;雄虾为:L∞=172.64 mm、W∞=38.81 g。开捕时雌雄中国明对虾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43.25和34.20 g左右,已达到捕捞规格。鳌山湾渔业资源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水平等级、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生长特性等重要数据证实鳌山湾适合中国明对虾的放流。
李忠义金显仕吴强栾青杉陈瑞盛王俊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资源量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冬季浮游植物群集被引量:45
2007年
应用Utermohl方法分析了2005年2月28日至3月10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获浮游植物采水样品,报道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初步鉴定浮游植物5门67属130种(含未定名25种).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组成,其次为甲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标志布莱克里亚藻(Bleakeleya notata)、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和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a),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1~90.0cells·ml^-1,平均值为10.1cells·ml^-1.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特征是近岸处浮游植物丰度高,远岸处丰度低.水体表层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最高,表层之下细胞丰度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与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盐度呈负相关.调查区中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而东北部和近岸水域较低.
何青孙军栾青杉宋书群沈志良王丹
关键词: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莱州湾大型砂壳纤毛虫群落季节变化被引量:8
2014年
为揭示莱州湾砂壳纤毛虫群落季节变化规律,在莱州湾设置8个站位,于2011年5–11月及2012年3–4月进行了9个航次的调查,用浅海III型浮游生物网由底至表垂直拖网采集砂壳纤毛虫。结果表明,莱州湾3–11月砂壳纤毛虫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范围为5–19,周年变化呈现一峰两谷的趋势。丰度的范围为0–318 ind./L,丰度较大(>50ind./L)的种类有运动类铃虫(Codonellopsis mobilis)和清兰拟铃虫(Tintinnopsis chinglanensis)。各月平均丰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双峰型,最大值出现在7月(63 ind./L),次峰值出现在5月(48 ind./L),最小值出现在3月(2 ind./L)。黏着壳种类在3–11月均有出现,透明壳种类仅在温度较高(>15°C)的6–9月出现。各月的优势种数目为1种(5月)到8种(8月),其中运动类铃虫在所有月中都是优势种,对砂壳纤毛虫丰度周年的变化规律产生较大影响。使用各月所有种类的平均丰度对各月砂壳纤毛虫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两个群落(相似度30%):群落I(7–9月)和群落II(3–6月、10–11月),说明砂壳纤毛虫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季节变化。砂壳纤毛虫的物种丰富度、丰度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陈雪张武昌吴强栾青杉肖天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群落周年变化
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征、时空分布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4月进行的9个航次(月份)的底拖网调查,研究了莱州湾水域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征、数量分布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生物量密度的月间排序为9月>10月>7月>8月>6月>11月>3月>5月>4月.其中1龄以下个体占绝对优势,2011年7—10月4个航次所占比例平均值为86.1%.9个航次中,三疣梭子蟹的体质量、头胸甲宽及头胸甲长的平均值均以8月最高、4月最低.7—11月,雌、雄个体肥满度均以8月最高,分别为1.030和1.023,7月最低,雌雄均为1.007;雌雄个体肥满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除6—8月外,其他月份性比(雌/雄)均小于1.0.莱州湾三疣梭子蟹5—7月主要集中在黄河口、龙口近岸,8—9月以潍坊及龙口近海密度最高,11月至翌年4月主要集中在湾口深水区.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莱州湾三疣梭子蟹数量分布与表层水温、溶解氧和水深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盐度和浮游动物密度,与浮游植物密度及其他底层渔业生物个体数的相关性最低.与1981年同期对比,2011年莱州湾三疣梭子蟹的头胸甲长显著降低.建议适当降低捕捞强度,提高捕捞规格,进一步加强三疣梭子蟹增殖基础的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增殖放流数量,以利于三疣梭子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吴强王俊陈瑞盛黄经献左涛栾青杉金显仕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生物学特征环境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