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立勇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道统
  • 1篇札记
  • 1篇平议
  • 1篇中庸
  • 1篇忠恕
  • 1篇文王
  • 1篇小人
  • 1篇君子
  • 1篇郭店
  • 1篇郭店简
  • 1篇《系年》
  • 1篇《保训》
  • 1篇楚文王

机构

  • 7篇深圳大学

作者

  • 7篇梁立勇

传媒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孔子研究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郭店简以“孝”释“仁”平议被引量:3
2009年
"仁"是儒家最高核心价值,但概念抽象不易把握。郭店楚简中有不少关于"仁"的说法不见于传世的儒家文献。郭店简论"仁"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孝"释"仁",将"孝"与"仁"的内涵贯通为一。郭店简将儒家最高价值标准的"仁"规定为"子德",并不是要以"子"的社会地位来比拟"仁"在价值坐标上的高低,而是要将"仁"的内涵特征与"子"对应起来。在儒家价值体系中,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的亲情要高于包括君臣关系在内的社会其它一切关系。郭店简对"仁"的重新诠释实际上反映出早期儒家试图使"仁"这一本来很抽象、不易把握的儒家最高价值标准变得具体,使"仁"不仅容易被理解,同时也容易被实践。
梁立勇
《保训》的“中”与“中庸”被引量:8
2010年
本文对清华简《保训》篇的"中"进行了研究。《保训》的"中道"思想就是儒家的"忠恕之道",亦即"中庸"。"中"的意思是内,指内心而言。《保训》"中"和"中庸"作为一种方法论,无论是从内涵("但行于己,则外能及物")、条件(诚)还是其适用范围(人及万物)来看,都是一致的。《保训》"中"的思想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滥觞。
梁立勇
关键词:中庸忠恕道统
“小人不(纟呈)人于刃”解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主要讨论了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小人不(纟呈)人于刃"的释读问题,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已有的各种说法,指出"小人不□□人于刃"应读为"小人不逞人于能"。意思是小人不应该快意于在技能方面胜过人。
梁立勇
关键词:小人君子
“柔远能迩”解被引量:2
2013年
"柔远能迩"一词不仅见于《尚书·尧典》、《诗·民劳》、《左传·昭公二十年》等传世文献,还出现在金文《大克鼎》和《番生簋》中,刚刚公布的清华简《説命下》也有它。可见此语是先秦古人很常用的成语。历代学者对"柔远能迩"多有解释,其中"柔"训安,"迩"训近,皆是常训,见于《诗》传笺及《书》传,所以解释"柔远能迩"的关键是"能"字应如何理解。目前学者对它的解释多达五种,但都有问题。从研究的结论看,"柔远能迩"应该读作"柔远暱迩",意思是安抚远者,亲昵近者。
梁立勇
试解《保训》“逌”及《尚书·金縢》“兹攸俟”
2011年
通过分析"逌"在文献中的用法以及《保训》篇有关文句的上下文文义,可知《保训》中的"逌"应读为"迪",意思是至。"逌"的这种用法常见于《尚书》。另外,《尚书.金縢》"兹攸俟"的"攸"在上海图书馆藏日本写本八行本里写作"逌"。从上下文文义来看,《金縢》的"攸"也应该读为"迪",训为至。《保训》的"其有所逌矣"和《金縢》篇的"兹攸俟"都是在叙述一种主观判断的结果,说的都是天命的降临。
梁立勇
释《成之闻之》简的■
2008年
本文考证了《成之闻之》简中的"■"字。指出楚简中的■可释为三字:民、廌、每。具体释为何字,"当依文义分别读之"。
梁立勇
读《系年》札记被引量:11
2012年
一、楚灭息清华简《系年》第5章记载了楚国灭息:蔡哀侯取妻于陈,息侯亦取妻于陈,是息妫。息妫将归于息,过蔡,蔡哀侯命止之,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息妫乃入于蔡,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顺,乃使人于楚文王曰:"君来伐我,我将求救于蔡,君焉败之。"文王起师伐息。
梁立勇
关键词:札记楚文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