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茂华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节段
  • 2篇植骨
  • 2篇植骨材料
  • 2篇人工骨
  • 2篇磷酸三钙
  • 2篇节段
  • 2篇骨材料
  • 2篇复合人工骨
  • 2篇Β-磷酸三钙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神经再生
  • 1篇曲安奈德
  • 1篇人工骨修复
  • 1篇周围神经
  • 1篇椎弓
  • 1篇椎弓根
  • 1篇椎弓根螺钉
  • 1篇椎弓根螺钉内...
  • 1篇坐骨
  • 1篇坐骨神经

机构

  • 4篇泰安市中心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梁茂华
  • 3篇刘强
  • 2篇毛克亚
  • 2篇唐佩福
  • 2篇王继芳
  • 2篇王德国
  • 2篇夏波
  • 1篇尚凯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观察多节段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1例多节段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患者手术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85±27)min,平均出血量(420±19)ml,术后患者切口均愈合,其中3例患者出现切口红肿等症状,经换药及给予抗生素处理后未形成深度感染。患者与术前比较,改善情况良好,术后JOA平均分与术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患者恢复状况为优者17例,良13例,差1例,得优率56.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方面对于损伤部位的复位及内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王德国梁茂华尚凯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临床疗效
Micro-CT评价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脊柱多节段椎板间融合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背景:因受到理化性质的局限,单一使用一种人工材料难以满足临床植骨融合手术的要求,因此使用2种以上材料制备的复合人工骨更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目的:应用Micro-CT评价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新骨的形成及材料降解。方法: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去除T4-8椎体上、下关节突关节、双侧椎板和横突,将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植于T4-8椎体左侧椎板后外侧(实验组),自体骨植于T4-8椎体右侧椎板后外侧(对照组)。术后4,8,12周末取出整段胸椎,进行Micro-CT扫描,观察两侧融合块的形态学变化,分析实验组总骨矿物质含量、组织矿物质含量及材料体积分数。实验方案经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11007)。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周末,双侧植骨区可见少量骨赘附着于椎板、模突及关节突关节,实验组人工骨结构形态清晰可见,仅在人工骨周围形成少量新生骨;术后8周末,双侧植骨区已形成大量骨赘,融合块成为贯通整个运动节段的整体,实验组新生骨已对植骨材料形成包绕;术后12周末,双侧植骨区所形成的融合块明显增粗增大,较8周末时强壮许多,融合块外形已呈柱状,上、下关节突关节已融入融合块,实验组可见大量新骨包绕人工植骨材料,人工骨支架的结构已见崩解,实验组所形成的融合块明显要比自体骨侧大;②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骨矿物质含量、组织矿物质含量及骨体积分数均逐渐减少;③结果表明,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人工骨能够获得稳定融合,人工骨材料在植入体内后逐渐降解,降解速度与新骨长入速度匹配。
梁茂华毛克亚夏波刘强唐佩福王继芳
关键词:Β-磷酸三钙植骨材料复合人工骨脊柱融合多节段MICRO-CT
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修复兔脊柱多节段椎板间融合的成骨性能
2019年
背景:前期研究制备的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与体外降解性能。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的新骨生成及降解效能。方法:取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去除T4-T8椎体棘上、下关节突关节、双侧椎板和横突皮质,右侧植入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实验组),左侧植入自体骨(对照组)。处死动物前的第13,3天静脉注射盐酸四环素作荧光标记。术后4,8,12周末取出整段胸椎,进行四环素荧光标记新骨生成形态学观察、钼靶软X射线影像形态学观察与组织学观察。实验经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11007)。结果与结论:①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植骨材料的新骨矿化沉积率逐渐下降,术后4周末时新生骨矿化沉积最快,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植骨区新骨矿化沉积率稍慢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钼靶软X射线显示,术后4周末,可见到完整的人工骨外形轮廓及人工骨与骨组织之间清晰的界限;术后8周末,人工骨材料的轮廓已经模糊,新生骨长入人工骨材料内部;术后12周末,大部分人工骨已被新生骨爬行替代,仅在植骨区域中心见到少量人工骨残余物质;③Giemsa染色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复合人工骨逐渐降解并被新骨包绕,至术后12周末已完全降解为细小的碎块状结构;④结果表明,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用于兔脊柱多节段椎板间融合,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与降解性能。
梁茂华毛克亚夏波刘强唐佩福王继芳
关键词:Β-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植骨材料多节段
曲安奈德对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对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影响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48只,取右侧臀部斜切口在距梨状肌下缘0.5 cm处钳夹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损伤的宽度为2 mm,并将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即刻于神经外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后2、4、6周观察SD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组织学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曲安奈德组在各时间点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潜伏期、诱发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和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等的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外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对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刘强王德国梁茂华
关键词:曲安奈德周围神经神经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