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晓春

作品数:12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气候
  • 4篇冰雹
  • 3篇云图
  • 3篇雷达
  • 3篇黄土高原
  • 3篇冰雹天气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特征
  • 2篇人工增雪
  • 2篇卫星云图
  • 2篇陇东黄土
  • 2篇陇东黄土高原
  • 2篇雷达回波
  • 2篇回波
  • 2篇暴雨
  • 2篇冰雹天气过程
  • 1篇低涡
  • 1篇低涡切变
  • 1篇动力条件
  • 1篇增雨

机构

  • 11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兰州大学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作者

  • 12篇樊晓春
  • 2篇董安祥
  • 2篇王位泰
  • 2篇党冰
  • 2篇尹国福
  • 2篇王俊成
  • 2篇丁瑞津
  • 1篇薛生良
  • 1篇马鹏里
  • 1篇李宝梓
  • 1篇杨晓玲
  • 1篇李生达
  • 1篇尹宪志
  • 1篇钱莉
  • 1篇张峰
  • 1篇王小平
  • 1篇王晓平

传媒

  • 2篇气象科技
  • 2篇干旱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灾害学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冰雹天气的短时监测预报及消雹作业评估被引量:5
2004年
本文研制的冰雹短时监测预报方法综合利用了T-lnP、天气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它把本地的降雹机制转化成对流的发生、发展、触发三指数,作为一级预报;通过计算T-lnP图上有关冰雹的层结指数,判断出冰雹强度,作为二级预报;利用雷达回波指标作为三级预报,以实现冰雹灾害天气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同时对1996~2002年本地开展的人工消雹情况进行了效益评估。
樊晓春王若升董彦雄陈应元刘翠荣
关键词:冰雹气候特征
六盘山东西两侧苹果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7
2010年
利用六盘山东西两侧甘肃平凉市的崆峒、静宁站1971—2008年气温资料及1987—2008年在崆峒所设苹果观测点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苹果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甘肃平凉自1971年以来,气温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增加;受此影响,苹果叶芽开放、展叶、开花等成熟前的发育期提前14~18d,且六盘山东侧春季的苹果物候期提前的变化速率明显大于西侧;气候变暖增加了果树春季开花受冻的危险,通过苹果与霜冻灾害的相关分析,结果得到临界值:在4月11—20日、4月21—30日及5月1—10日苹果开花期,地面最低温度≤-2.0℃,且连续≥2d时,苹果受冻面积分别达到80%、90%和100%。
樊晓春王位泰杨晓华吴颖娟
关键词:气候变暖苹果物候期
甘肃省冬春季人工增雪(雨)试验研究
丁瑞津薛生良樊晓春钱莉尹宪志张峰杨晓玲王小平李宝梓王俊成李生达
1、有利作业的天气类型是人工增雨雪的先决条件;2、有利作业的云系配置是人工增雨雪的主要对象;3、有利作业的地面气象要素是风速较小;4、有利作业的高空要素是在云顶温度较低;可以更好的发挥人工增雪在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中的重要作...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增雪人工增雨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34
2008年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以及溃变理论的预报工具V-3θ图,对2005年6月30日至7月2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甘肃省区域性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应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外围西南风气流控制青藏高原东北侧,当东北低涡、西风带的冷空气与西南风交汇时,触发强对流;850-200hPa有深厚的水汽层;700hPa稳定的低涡切变为暴雨提供了强烈持续的辐合上升运动;卫星云图表明持续性暴雨由多个相继生消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造成的。基于溃变理论的预报方法在西北区域性持续暴雨的起报、结束及落区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樊晓春马鹏里王位泰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低涡切变V-3Θ图中尺度对流系统
西峰黄土高原冬季积温变化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被引量:21
2007年
用黄土高原西峰站1965-2005年冬季积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苹果、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积温和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用相关计算和典型年份对比方法探讨了冬季积温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05年冬季积温增加率为5.5℃.d/a,2000年以来持续为正距平,1994年以后作物发育期持续变早;冬季积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呈明显的负相关,最显著的是返青期,其次是抽穗期,再次是起身期;冬季积温典型偏高年份(1986、1998、2000年)均比典型偏低年(1983、1984、1988年)的发育期提前,冬小麦最明显的是全发育期提前了21d,苹果最明显的是叶变始期提前了19d,梨树最明显的是叶变盛期提前了20d。研究结果对掌握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以及物候预测有一定意义。
樊晓春郭江勇杨小利
关键词:黄土高原
2005年5月30日甘肃罕见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本文针对2005年5月30 E甘肃区域性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形势场以及环境场特征,利用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详细分析了这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樊晓春董安祥尹国福
关键词:冰雹天气过程卫星云图雷达回波
文献传递
2010年7月甘肃东部一次致灾大暴雨诊断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数值预报产品、FY 22c/2d红外卫星云图、西峰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22~26日发生在甘肃西北地区东部罕见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的环流,稳定的大尺度系统,700~300 hPa深厚的低涡,500 hPa"人"字型低涡切变及SW急流、SE急流和高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甘肃平凉中东部罕见的大暴雨天气;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在低涡云带东侧不断有新生发展合并的中β、中γ尺度云团;暴雨期间,雷达回波强度不是太强,在35~40 dBZ之间,但液态水含量比较大,在35~40 kg.m-2之间,这是持续大暴雨回波的一个明显特征。大暴雨的发生发展与垂直螺旋度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暴雨区出现在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移动的前方,对区域性大暴雨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樊晓春王若升李常德吴颖娟党冰
关键词:大暴雨螺旋度云图雷达动力条件
陇东黄土高原雷暴气候特征及统计预报模型
<正>陇东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西侧,是西北地区雷暴多发地域之一,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尤其是近年来,雷击事故呈上升趋势。本文利用1961-2006年甘肃陇东15个气象站点的雷暴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函数分解...
樊晓春尹国福董彦雄
甘肃罕见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针对2005年5月30日甘肃区域性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形势以及环境场特征,利用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得到了冰雹云在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卫星云图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强冰雹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到本地产生的,而是发展成中β尺度(MβCS)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同时,得出了一些做好冰雹预报预警量化指标。
樊晓春马鹏里董安祥董彦雄
关键词:冰雹环境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
陇东黄土高原冬春季人工增雪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利用1996-2005年平凉市冬春季人工增雪外场试验资料,通过最终作业效果降水变化的研究,提出选择作业区和影响区降水资料作为统计变量,进行人工增雪效果评估符合人工增雪实际。结果表明:陇东冬春季人工增雪在“区域对比试验”、“序列试验”中,增雪效果均显著。对比分析得出,以抗旱保墒为目的的人工增雪试验的效果检验,以“区域对比试验”较为客观实用,全市7县(区)9年共增加雪量145.1 mm,累计增加水量7 798.8×104m3,平均增雪率33.1%,显著性水平0.05。
樊晓春丁瑞津王晓平王俊成
关键词:人工增雪黄土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