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政

作品数:46 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骨折
  • 11篇关节
  • 9篇手术
  • 8篇骨科
  • 6篇内固定
  • 5篇疗效
  • 5篇近端
  • 5篇股骨
  • 5篇钢板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椎体
  • 4篇肱骨
  • 4篇肱骨近端
  • 4篇骨头
  • 3篇代谢
  • 3篇置换术
  • 3篇韧带
  • 3篇术后
  • 3篇锁定钢板
  • 3篇注射

机构

  • 39篇延安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一医...

作者

  • 46篇武政
  • 23篇冯阳阳
  • 21篇周煜虎
  • 13篇赵程锦
  • 11篇王剑飞
  • 7篇宋建华
  • 4篇王磊
  • 3篇宋宇锋
  • 2篇路喻清
  • 2篇党璐
  • 1篇张建林
  • 1篇庆璐
  • 1篇侯海斌
  • 1篇曹强
  • 1篇王剑
  • 1篇王安利
  • 1篇高军红
  • 1篇刘东利
  • 1篇赵莉
  • 1篇张锦霞

传媒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贵州医药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3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对比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经扩展劈三角肌手术和经胸三角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其中经扩展劈三角肌手术入路治疗的37例患者为A组,经胸三角肌手术入路治疗的31例患者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协会发布的《肩关节评估表》评估患者肩关节稳定性及肩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均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均P<0.05);术后6个月时,A组患者在肩关节稳定性方面评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经扩展劈三角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经胸三角肌手术入路,利于患者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阴彦兵武政段明明魏杰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251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术的临床资料,以术前一般资料和术中临床因素作为分析变量,运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PFNA治疗中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和高危因素。结果 78例经PFNA治疗的高龄患者内固定失败,经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骨折类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等级、尖顶距、激素应用、基础疾病是PFNA治疗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骨折类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等级、尖顶距是PFNA治疗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有严重性骨折(Ⅲ、Ⅳ型骨折)、4~6级骨质疏松、尖顶距大于25 mm等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治疗术内固定失败高危因素患者,临床治疗中应对此加以重视,给予有效干预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武政刘向栋常宝生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危因素
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
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外钉体和钛缆,所述外钉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内钉体,所述内钉体的上部设有外螺纹,外钉体上部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外钉体的上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第一钛缆通道,...
武政冯阳阳周煜虎宋建华刘向栋常宝生王剑飞
文献传递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荟萃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与非手术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6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006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肩锁关节炎发生率(OR=6.01,95%CI 2.16~16.68,P=0.0006)、感染发生率(OR=5.92,95%CI1.35~22.91,P=0.02)、异位骨化发生率(OR=1.98,95%CI 1.18~3.32,P=0.009)均显著高于保守组。保守组结局功能优良率(OR=1.75,95%CI 1.19~2.58,P<0.05)、Constant评分显著优于手术组(WMD=1.79,95%CI 1.14~2.43,P<0.05)。保守组和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OR=1.73,95%CI 0.65~4.63,P=0.27)、肩关节疼痛(OR=1.23,95%CI 0.61~2.47,P=0.57)、锁骨外侧骨溶解发生率(OR=1.31,95%CI 0.39~4.38,P=0.6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并发症、疼痛、肩锁关节溶骨等方面手术和保守治疗没有差别,但是在感染、肩锁关节炎、异位骨化、结局功能优良率、Constant评分等方面,保守治疗有明显优势。
王磊张杰王凤凤武政
关键词: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一种可移动医疗微波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医疗微波干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成横截面为长方形的长方体空腔,由铝制合金制成;所述电动机安装在箱体外侧;所述转动轴下方连接传动装置;所述转轴设置在传动装置右侧;所述微波搅拌叶均匀布置在转...
阴彦兵贺静如周煜虎武政冯阳阳王剑飞赵程锦
文献传递
一种骨科手术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手术床,属于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骨科手术床增加扩展组件麻烦的问题。本骨科手术床,包括底座和支撑在底座上方的床体,床体包括矩形背板、矩形臀板和矩形脚板,且背板、臀板和脚板沿脚板长度方向依次...
武政冯阳阳周煜虎阴彦兵王剑飞赵程锦
文献传递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研究脊柱结核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手术模式,实验组实施临床微创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病人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脊柱结核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以使脊柱后凸畸形明显改善,使发生并发症和复发的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周煜虎刘向栋武政冯阳阳
关键词:脊柱结核微创手术临床疗效
椎体成形术的进展被引量:15
2009年
武政王贵胜田禾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微创手术传统手术手术方法
指拨经络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指拨经络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5例,通过指拨经络按摩手法进行治疗。结论:指拨经络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疗效。
武政庆璐
关键词:颈椎病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评价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通过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AGD-800)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6例患者,每位患者都以痛点定位冲击点,每次治疗一个或多个冲击点(疼痛区域),每个冲击点次数2 000次,治疗周期7 d/次,连续治疗3次,分别为0、7、14 d,治疗时间为5~10 min,并随访记录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1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医生评价评分、患者反应评分及总体评分。结果 36例患者中32例获得完全随访,均无不良事件发生。VAS评分随着时间延长、治疗次数增加逐渐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治疗效果较满意,总有效率末次随访达到50%。结论冲击波技术无明显损伤、安全、简便、有一定的疗效,可作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中的一种辅助治疗,值得推广。
宋宇锋武政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疼痛综合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