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文漫

作品数:71 被引量:21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基因
  • 30篇突变
  • 21篇凝血
  • 20篇基因突变
  • 16篇分子
  • 13篇凝血因子
  • 12篇缺陷症
  • 11篇发病
  • 11篇发病机制
  • 8篇血友病
  • 8篇家系
  • 7篇性疾病
  • 7篇抗凝
  • 6篇出血
  • 5篇血栓
  • 5篇遗传性
  • 5篇细胞
  • 5篇活性
  • 5篇发病机制研究
  • 5篇分子发病机制

机构

  • 69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上海血液学研...
  • 2篇青岛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沧州市中心医...
  • 2篇浙江省血液中...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作者

  • 70篇武文漫
  • 61篇王学锋
  • 57篇王鸿利
  • 54篇丁秋兰
  • 46篇傅启华
  • 44篇王振义
  • 32篇胡翊群
  • 30篇王文斌
  • 25篇周荣富
  • 21篇方怡
  • 15篇谢爽
  • 13篇戴菁
  • 7篇王明山
  • 7篇谢爽
  • 6篇康文英
  • 5篇许冠群
  • 5篇段宝华
  • 5篇吴希
  • 4篇李蕾
  • 4篇沈志祥

传媒

  • 11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中华检验医学...
  • 5篇诊断学理论与...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检验医学教育
  • 3篇第九届全国实...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5篇2005
  • 22篇2004
  • 2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分子遗传学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FⅦ )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 检测凝血和止血指标以明确诊断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5′和 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 ;将含杂合缺失突变外显子克隆入pMD18 TTA克隆载体中 ,对来自父母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应序列分别测序。应用限制性内切酶StuI、MspI进行酶切分析。 结果 先证者FⅦ的 6号、8号外显子分别发现了 1个错义杂合突变 :94 82位G→T ,导致Arg(CGA) 15 2被Leu(CUG)替代 ;11348位C→T突变 ,导致Arg(CGG) 30 4Trp(UGG)突变 ;克隆的 pMD18 TTA克隆载体测序结果显示一个杂合缺失 :在 114 87~ 9位 (CCC)缺失一个C ,引起框移突变 (已证实 ,后两种杂合突变均来自母亲 ) ,使 35 1位His变为Thr,在其后编码与正常氨基酸序列完全不同的 6个氨基酸后出现了翻译终止密码。其中 ,先证者Arg15 2Leu杂合突变来自父亲 ,其祖父具有相同的杂合突变 ,父亲还含有Arg35 3Gln杂合多态性 ;其祖母为Arg30 4Trp杂合突变且含有Arg35 3Gln杂合多态性 ;姑姑和大伯分别为Arg35 3Gln杂合多态性和Arg30 4Trp杂合突变。PCR辅助限制性酶切证实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两种错义突变。结论 在该例家系中发现了Arg30 4Trp、Arg15 2Leu、114 87~ 9位
丁秋兰王鸿利王学锋王明山傅启华武文漫胡翊群王振义
关键词:家系调查分子遗传学基因突变血液凝固障碍
非孟德尔式遗传所致的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方法:用PCR法对该家系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在纤维蛋白原FGA基因3号外显子和3号内含子的交界处g.1892~1899纯合缺失AGTA或GTAA,先证者父系家系有3名成员呈该突变位点的杂合子,但母系家系该位点均示正常基因型,而亲子鉴定结果又证实了母女关系。结论:纤维蛋白原FGA基因g.1892~1899四个碱基纯合缺失所引起的剪接位点变异是引起该家系先证者的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病的非孟德尔式隐性遗传现象。
方怡王学锋王鸿利傅启华武文漫丁秋兰王振义
关键词:基因突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伴组织因子异常的研究
目的探讨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II(factorVII,FVII)缺陷症伴组织因子异常家系的临床出血机制。方法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FVII及组织因子(TF)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5’和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寻找基...
丁秋兰王学锋许冠群黄霞萍胡翊群武文漫傅启华王鸿利王振义
关键词: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基因多态性临床症状
文献传递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正> 目的研究无纤维蛋白原(Fg)血症、凝血酶原(FⅡ)、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D)、凝血因子Ⅸ(FⅨ,血友病B)、凝血因子Ⅹ(FⅩ)、凝血因子Ⅺ(F...
王鸿利王学锋丁秋兰刘湘帆傅启华武文漫段宝华王文斌方怡王振义
文献传递
血友病A基因治疗现状
目的基因、基因转导载体和靶细胞是决定基因治疗方案的三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血友病A基因治疗的现状作一简单综述.
王鸿利武文漫
关键词:血友病A基因治疗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Phe40Cys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Ⅷ)缺陷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病因为FⅦ基因突变所致。F7基因突变包括错义、无义、剪切位点、启动子、小的插入和缺失等6种突变。我们以往曾报道的1个FⅦ基因新的点突变5887位G>A(导致Ph...
丁秋兰王鸿利王学锋武文漫傅启华王文斌周荣富谢爽胡翊群王振义
文献传递
上海地区健康人群血栓弹力图参考区间的建立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建立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栓弹力图(TEG)的参考区间。方法参照《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WS/T 402-2012)的标准方法,采集174名上海地区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分别用血栓弹力图仪和血凝仪测定TEG(R、K、Angle、MA、LY30和CI)和常规凝血纤溶指标(APTT、PT、TT、Fg、FDP和DD)。以95%可信区间确定TEG各参数的参考区间,174名志愿者TEG值超出厂家参考区间的志愿者的比例与其超出上海参考区间的志愿者的比例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男女2组标本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74名健康志愿者TEG参考区间分别为R 3.47—7.58(5.52±1.05)min,K 0.79—2.81(1.80±0.52)min,Angle 51.55°—76.68°(64.11±6.41)°,MA 53.39—69.96(61.67±4.23)mm,LY30-2.82%—4.38%[0.0(0.0—0.2)]%,CI-2.49—3.18[0.5(-0.60—1.40)]。与TEG生产商提供的各项TEG指标的参考区间比较,32.76%(57/174)健康志愿者出现仅单项TEG参数异常,即R减小45名(25.86%),K增大1名(0.57%),Angle减小11名(6.32%),8.05%(14/174)健康志愿者被诊断为"凝血功能异常",检测特异性仅为59.20%(103/174)。男女之间的R、K、Angle、MA和CI差异明显(P<0.05)。174名健康志愿者常规凝血纤溶指标均正常。结论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TEG参考区间与生产商提供的参考区间存在差异,应建立本地区实验室自己的TEG参考区间。
刘真真武文漫蔡晓红王学锋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凝血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介导人凝血因子Ⅷ的体外高效稳定表达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应用纳米材料聚酰胺 胺型 (PAMAM)树枝状聚合物 逆病毒基础的质粒载体复合体 ,在表达水平、持续时间和细胞毒性三方面进行血友病A基因治疗的体外研究。方法 PAMAM树枝状聚合物与含B区缺失 (76 0aa~ 16 39aa)人FⅧcDNA(FⅧBDcDNA)的以逆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LNC FⅧBD形成复合体后 ,转染NIH3T3细胞系 ,于转染后第 2 ,5 ,10 ,15 ,30d留取细胞培养上清 ,分别采用一期法和ELISA法检测其中人FⅧ的凝血活性 (FⅧ∶C)和抗原含量 (FⅧ∶Ag) ,并应用RT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FⅧBDcDNA的转录 ,以细胞生长抑制率来表示PAMAM的细胞毒性。结果 PAMAM载体介导的人FⅧ的体外表达可持续 30d ,2 4h内每ml细胞上清中 10 6 细胞表达FⅧ∶C平均为 0 .92 9U ,FⅧ∶Ag平均为 0 .188μg ,期间FⅧ表达未见降低 ;PAMAM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 5 .32 %。 结论 PAMAM能够有效介导逆病毒基础的质粒载体pLNC FⅧBD转染靶细胞 ,并维持高效稳定表达 ,且PAMAM的细胞毒性较低。
康文英王鸿利王学锋王红王从珠傅启华丁秋兰武文漫方怡段宝华
关键词:纳米材料细胞毒性血友病基因治疗
AT基因13387-9delG突变引起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病理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AT基因 13387 9delG突变引起AT缺陷症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用大引物法构建 13387 9delG突变体AT重组表达质粒 (ATM) ,并将其和正常AT重组表达质粒 (ATN)分别用Superfect 试剂转染COS7细胞或CHO细胞 ,进行体外表达试验、脉冲追踪试验以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ATM转染的COS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检测不到AT抗原 ,而在细胞裂解液中 ,其AT抗原仅为转染ATN的 2 7 13%。脉冲追踪试验发现 ,在ATM转染的COS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检测不到3 5S标记的AT蛋白 ,在chase 0min时 ,ATM细胞内3 5S标记的AT蛋白只有ATN的 2 7 8% ;在chase 180min时 ,ATM细胞内3 5S标记的AT蛋白为 0min时的 5 0 %左右。细胞免疫荧光试验的结果表明 ,ATM转染的CHO细胞内荧光强度明显低于ATN转染的CHO细胞。结论 编码的突变AT蛋白分泌障碍和细胞内快速降解 ,是AT基因 13387
傅启华王文斌丁秋兰周荣富武文漫胡翊群王学锋严力行王振义王鸿利
关键词:分子病理机制突变抗凝血酶COS7细胞
一种高活性凝血因子XI突变体Ala570Thr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活性凝血因子XI突变体Ala570Thr(A570T),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4,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本发明在由酶原状态活化成为具有活性的酶后对其生理抑制物产生抵抗,因此...
武文漫王学锋丁秋兰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