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维勋

作品数:80 被引量:367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8篇细胞
  • 17篇动脉
  • 14篇心脏
  • 13篇心肌
  • 13篇主动脉
  • 12篇外科
  • 11篇再灌注
  • 11篇再灌注损伤
  • 11篇缺血
  • 11篇灌注
  • 11篇灌注损伤
  • 10篇炸伤
  • 10篇外科治疗
  • 10篇爆炸伤
  • 9篇心肌保护
  • 9篇信号
  • 9篇信号通路
  • 9篇胸部
  • 9篇通路
  • 7篇胸部爆炸伤

机构

  • 78篇第四军医大学...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军区北戴...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江苏省中医药...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聊城市第二人...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0篇段维勋
  • 54篇易定华
  • 33篇金振晓
  • 32篇俞世强
  • 16篇刘金成
  • 16篇陈文生
  • 15篇杨阳
  • 13篇张金洲
  • 12篇刘维永
  • 12篇杨剑
  • 9篇梁振兴
  • 9篇侯晓彬
  • 9篇于立明
  • 8篇王宁
  • 7篇刘洋
  • 6篇朱海龙
  • 5篇徐学增
  • 5篇王晓武
  • 5篇陈涛
  • 5篇张近宝

传媒

  • 14篇中国体外循环...
  • 12篇心脏杂志
  • 5篇中国急救医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医学争鸣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7
  • 1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褪黑素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预防作用与心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水平变化情况。方法90只体质量180-22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假手术(Sham)组、溶剂对照(MI/R+V)组、Mel预防(MI/R+Mel)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开结扎线恢复血流灌注,建立MI/R损伤模型,再灌注4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ER stress水平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再灌6 h后ELISA法检测血清酶学指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Evans blue-TTC双染法测定梗死面积;再灌注24 h后检测各大鼠超声心动图。结果Mel预防性治疗4周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下调心肌细胞凋亡率及梗死面积,降低ER stress标志蛋白GGRP78及CHOP,降低凋亡通路蛋白(均P〈0.01)。结论Mel预防性治疗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 stress相关。
于立明张秋芳王晓武王云金振晓段维勋俞世强
关键词:褪黑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质网应激心肌保护
胸部爆炸伤后肝脏应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胸部爆炸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及其在应激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中国家兔 48只 ,分为对照组和爆炸伤组 ,每组 2 4只动物 ,观察伤后 6、1 2、2 4、48h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肝组织丙二醛 (MDA)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变化。结果 爆炸伤组各时相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伤后肝组织ATP含量与内毒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而MDA与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胸部爆炸伤后存在应激性肝损伤。
黑颖睿侯晓彬谭红梅易定华段维勋张金洲李琦刘维永
关键词:胸部爆炸伤内毒素
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的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了解当前国人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特征,以指导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国内15家大型心脏中心经影像学检查确诊AAD患者1812例(其中Stanford A型726例,Stanford B型1086例)的临床资料。研究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合并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及随访等情况,并比较Stanford A型与B型夹层患者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1.1±10.9)岁,男女比例约为3.44:1。Stanford B型AAD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A型AAD患者[(53.3±10.1)vs.(47.5±11.2),P<0.001],Stanford A型AAD患者男性比例较B型更高(83.7%vs.73.3%,P<0.001)。B型AAD患者中,86.8%患者合并高血压病,22.0%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49.5%患者吸烟,均高于A型夹层患者(P<0.05)。A型AAD患者中,32.5%患者合并马凡综合征,19.1%患者合并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均明显高于B型AAD患者(P<0.01)。A型AAD患者有疼痛表现占89.4%,其中前胸痛76.3%,迁移痛12.3%;B型AAD患者中背痛占73.8%,腹痛14.2%。76.3% AAD患者采用CT检查确定诊断。75.3% A型AAD患者实施了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为15.9%;76.1%B型AAD患者实施了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内漏占7.8%,死亡率为0.6%。Cox住院死亡风险显示,合并高血压病发生AAD的风险度(HR)为2.80、合并马凡综合征HR为1.76。结论与Stanford B型AAD比较,A型AAD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且男性比例较高。B型AAD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吸烟,A型AAD患者多合并马凡综合征和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多见。疼痛是主要的临床表现,CT检查是最常用的确定诊断方法。
李杨刘思奇段维勋俞世强易定华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原花青素处理去细胞猪主动脉瓣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处理去细胞猪主动脉瓣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L929细胞经原花青素处理去细胞猪主动脉瓣浸提液培养后,噻唑蓝(MTT)比色法以100%、50%、25%浸提液组培养L929细胞测定其相对增殖率;将L929细胞与原花青素处理去细胞猪主动脉瓣直接接触培养,逐日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将L929细胞种植于原花青素处理的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表面,扫描电镜观察其生长。结果100%、50%、25%浸提液组培养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在87.5%-111.5%之间,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花青素处理去细胞猪主动脉瓣性质稳定,细胞毒性程度为0—1级。L929细胞与心包材料直接接触培养生长良好,形态学无明显改变。结论原花青素处理去细胞猪主动脉瓣细胞相容性好。
刘洋刘珊珊段维勋朱海龙金振晓易定华刘维永
关键词:原花青素生物材料细胞毒性
新型聚氨酯心脏瓣膜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引入已二酸亚己酯(PDMS)与二甲基硅醚(PHMO)单体的新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作为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体外动态凝血时间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进行此种新型聚氨酯弹性体血液相容性研究.结果:新型聚氨酯材料溶血指数小于5%,符合生物医用材料的溶血性要求;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提示新型聚氨酯材料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抗凝血性能(P<0.05);血小板黏附实验新型聚氨酯材料抑制血小板黏附能力优于对照组聚氨酯材料(P<0.05).结论:此新型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符合人工心脏瓣膜材料血液相容性的要求.
李子林段维勋杨秀玲易定华刘金成
关键词:血液相容性
低剂量双源CT头颈主动脉联合扫描的可行性及在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前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头颈主动脉联合扫描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133例临床可疑ATAAD患者,接受头—盆腔CTA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80 k V,参考管电流300 m As,开启自动管电流调控。记录每例患者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对每例病例进行图像主观质量评分;评估与手术相关的头颈部血管CTA征象及颅内Willis环变异。结果经临床或CTA证实的ATAAD患者共123例。123例患者的平均CTDIvol为(3.4±0.3)m Gy;DLP为(314.1±29.3)m Gy·cm。123例图像均满足诊断,图像质量计分为(1.18±0.40)分。头颈部CTA检出:夹层撕裂累及颈部血管58例(47.2%)、一侧颈动脉密度减低10例(8.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例(12.2%)、椎动脉发育不良12例(9.8%)、左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4例(3.3%)、右迷走锁骨下动脉3例(2.4%)、颅内动脉狭窄19例(15.5%)及颅内动脉瘤7例(5.7%);与手术相关的颅内willis环解剖变异共检出57例(46.3%)。结论头颈主动脉联合扫描低辐射剂量CTA扫描是可行的。头颈部动脉的增量信息为临床手术治疗可提供重要依据。
赵宏亮郑敏文段维勋李剑石明国王晋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颈部血管
小檗碱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作用及其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250只)随机分为7组(n=36):假手术组(sham)、sham+BBR组、sham+AG490(AG,JAK2/STAT3通路抑制剂)组、MI/R+溶剂组(MI/R+V)、MI/R+BBR组、MI/R+BBR+AG组、MI/R+AG组。常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手术,缺血30 min后再灌注4 h,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JAK2、STAT3磷酸化水平及心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再灌注6 h后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梗死面积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再灌注72 h后检测心功能。结果 BBR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术后心功能并减轻心肌凋亡及梗死,这种保护作用可被AG阻断(均P<0.05)。BBR治疗还可显著提高心肌JAK2及STAT3磷酸化水平,抑制凋亡相关信号分子表达,这种作用也被AG阻断(P<0.05)。结论 BBR可显著减轻大鼠MI/R损伤后心肌梗死及凋亡水平,改善心功能,JAK2/STAT3可能介导此作用。
于立明段维勋赵国龙张秋芳王晓武金振晓俞世强
关键词:小檗碱JAK2/STAT3信号通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心肌保护
谈心血管外科学专业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被引量:2
2012年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心血管外科专业研究生临床教学的核心之一。文章介绍了通过在教学中灵活采用PBL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法、临床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该专业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做法,并指出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段维勋张志新杨阳刘洋陈文生俞世强金振晓易定华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学临床思维能力
MTT法评价肝素涂层医用聚氯乙稀的细胞毒性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评测 3种肝素涂层医用聚氯乙稀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肝素氯烃基二甲基代苯甲胺复合物(HBC)、肝素苯扎溴胺复合物 (HBB)和肝素聚乙烯亚胺复合物 (HPEI) 3种方法对医用聚氯乙稀材料进行肝素涂层 ;根据国家标准提取各种材料的浸提液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 ,四唑盐 (MTT)比色法评价各种涂层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 HBC和HBB方法涂层的医用聚氯乙稀材料具有较低的光吸收 (OD)值 ,而HPEI方法涂层的医用聚氯乙稀材料OD值高于其它 2组 (P <0 .0 1) ,并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HBC和HBB 2种方法涂层的医用聚氯乙稀材料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而HPEI方法处理的聚氯乙稀材料细胞相容性好 。
杨剑易定华刘金成段维勋刘剑曹瑞军秦锋
关键词: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细胞毒性聚氯乙稀
褪黑素对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melatonin,ML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力的影响,以及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0、500μmol/L)的MLT处理体外培养的HUVECs 2 h、4 h和6 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MLT对HUVECs存活率的影响。以300μmol/L的H2O2建立HUVECs损伤模型,用125、250、500μmol/L的MLT与H2O2(300μmol/L)共同处理HU-VECs 2 h、4 h和6 h后,分别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细胞的存活率、细胞黏附实验评价细胞黏附能力、酶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用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2-的浓度来反映HUVECs的一氧化氮(NO)释放量。结果:以不同浓度的MLT处理内皮细胞2 h、4 h和6 h后,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MLT能明显提高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黏附能力及细胞内SOD的活力(P<0.01),增加培养液中NO含量(P<0.01),降低内皮细胞LDH的释放(P<0.01)。以500μmol/L的MLT效果最明显。结论:不同浓度的MLT对HUVECs的存活率均无影响,提示MLT药物浓度的安全范围较大。MLT对H2O2诱导HUVECs损伤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和促进内皮细胞合成NO有关。
梁振兴杨阳金振晓王宁易定华段维勋陈文生
关键词:褪黑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