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本军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第一、二伸肌室间支持带上动脉为血管蒂的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以第一、二伸肌室间支持带上动脉(the1st,2ndintercompartmentalsupraretinacu—larartery,1、2ICSRA)为血管蒂的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治疗16例舟骨腰部骨不连患者,男14例,女2例;年龄19-51岁,平均29.1岁;左侧6例,右侧10例;其中5例曾行石膏固定,11例伤后未行治疗;受伤距手术时间6-26个月,平均16.5个月。手术在一个切口内完成,切口的背侧部分切取以1、2ICSRA为血管蒂的桡骨瓣,切口的掌侧部分显露并清理舟骨断端、纠正舟骨畸形、掌侧楔形植骨内固定。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时间、腕痛状况,比较手术前、后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情况。以末次随访结果作为疗效判断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腕关节疼痛,根据改良的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x线片均显示舟骨骨不连骨性愈合,愈合率为100%;7例11周愈合,5例13周愈合,3例15周愈合,1例17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5周。其中7例舟骨弓背畸形及背伸型不稳定均获得纠正。腕关节活动范围:屈曲平均60.2°±3.2°,背伸平均51.3°±3.5°,桡偏平均13.6°±1.42°,尺偏平均24.4°±1.8°;握力29~64kg,平均45kg。16例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腕关节活动后无疼痛,VAS评分为0分;2例腕关节活动后有轻微疼痛,VAS评分分别为0.9分和1.2分;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69-99分,平均90.75分,其中优1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7.5%(14/16)。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感染、内固定移位、关节炎舟骨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以1、2ICSRA为血管�
- 李京宁马振杰季远于胜军高飞毕本军
- 关键词:舟骨
- 韧带重建治疗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背侧脱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韧带重建治疗桡尺远侧关节(DRUJ)陈旧性背侧脱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至2012年5月,应用自体掌长肌腱移植重建背侧韧带治疗7例DRUJ陈旧性背侧脱位.男4例,女3例;平均37岁.均有腕部外伤史,外伤后功能受限3个月以上,不合并骨折.术中在桡骨的尺背侧靠近尺切迹处钻一个平行于尺骨长轴的骨隧道,再于尺骨的尺侧伸腕肌腱沟向尺掌侧钻两个骨孔达尺骨外侧.切取掌长肌腱,穿过桡骨骨隧道,肌腱两端8字交叉后分别穿过尺骨两骨孔至尺骨尺掌侧,前臂旋后位复位DRUJ拉紧肌腱缝合固定.肌腱的游离端返折重建尺侧腕伸肌腱腱鞘.术后长臂石膏屈肘90°、前臂旋后位固定,3周后更换短臂石膏,继续固定3周.无尺神经感觉支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本组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20~ 50个月,平均33个月.腕部旋转明显改善,握力增加.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方法评分,术前平均68分,术后平均93分.7例患者对治疗结果均满意.结论 韧带重建治疗DRUJ陈旧性背侧脱位有效、安全.
- 李京宁季远于胜军高飞毕本军赵勇
- 关键词:韧带重建
- 逆行邻趾趾底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足母]甲皮瓣供区被引量:1
- 2014年
- 自Morrison于1980年首先报告躅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以来,跨甲皮瓣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优点是外形接近于正常拇指,而且供足不减少趾数。对于皮瓣供区,常规采用将躅趾趾端部分趾骨咬除,用蹿趾胫侧遗留的皮瓣覆盖骨残端,再取中厚皮片移植的方法来修复,由此带来躅趾部分短缩及植皮易坏死,形成长期不愈合创面的弊端。2009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采用逆行邻趾趾底动脉背侧皮支皮瓣转位覆盖骨性创区,配合局部全厚皮片植皮的方法修复躅甲皮瓣供区13例,在不短缩蹲趾长度的同时完成对供区创面的一期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付胜强于胜军张至武毕本军
- 关键词:趾底动脉皮瓣供区皮瓣修复皮支背侧中厚皮片移植
- 外踝前静脉网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索采用外踝前静脉网移植修复掌浅弓的解剖学依据,并报告其修复掌浅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取6例新鲜中国成人下肢标本进行显微外科解剖研究,观察和测量外踝前静脉网的分支、分布、血管长度、口径及其瓣膜。临床上自2(107年5月至2017年2月,应用外踝前静脉网移植修复手部掌浅弓缺损患者15例。结果解剖学研究,在外踝前的浅筋膜层存在明显可见的网状静脉,远端来源于足背静脉弓腓侧端,近端于内侧、外侧分别汇人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其间有4-6条细小静脉构成交汇的网格。小隐静脉足背远侧段(Bc)长度平均(2.81±0.39)cm;外踝前静脉网段分支长度(CD段)平均(5.32±0.92)cm。足背静脉弓腓侧端口径平均(2.15±0.35)mm;网的近端有分支数目平均4.8支,于外踝尖部E线水平分支口径平均(1.06±0.43)mm;每例外踝前静脉网平均存在4.2个瓣膜,分支内瓣膜均朝向近端。临床上,15例掌浅弓缺损患者采用外踝前静脉网移植修复,受区远端共吻合54个,每例远端平均3.6个。术后除1例拇指末节部分坏死外,其余远端手指均完全存活,术后12例随访6个月至5年3个月,手部外形好,恢复了握持和对掌功能,手指阪复本体感觉,两点分辨觉5~7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供区无功能影响。结论外踝前静脉网解剖恒定,其形态、管径、分支数目与掌浅弓相近,静脉瓣膜开口朝向近端,是修复掌浅弓缺损的理想方法。
- 于胜军付胜强李晓马振杰侯忠军王志龙高飞季远毕本军
- 关键词:血管移植静脉网掌浅弓
- 穿支皮瓣经皮氧分压的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监测远端坏死的穿支皮瓣经皮氧分压(tcPaO2)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体质量400~450g雄性Wistar大鼠100只,在其背部作以髂腰皮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面积约12cm×3cm,以穿支穿出点为近端到皮瓣远端均分为4个区域依次为1、2、3、4区,分别在术前及术后0、1、2、4、7d监测各区域的tcPaO2值。结果术后各区域0dtcPaO2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1、2、4、7d近端3个区域的tcPaO2值逐渐升高(P<0.01),术后7d达到最高,其中近端2个区域基本达到正常水平;远端4区的tcPaO2值逐渐降低(P<0.01),术后4d全部坏死。术后1、2d由近端到远端tcPaO2值先升高后降低,2区明显高于1区与3、4区(P<0.05);术后4、7d由近端到远端tcPaO2值呈降低趋势(P<0.05),1、2两个区域tcP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PaO2可以客观、连续、定量地反映皮瓣的血液供应状态,有助于早期发现皮瓣的血运障碍,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尹国瑞何波丰荣杰李淑媛毕本军许庆家朱小雷
- 关键词:穿支皮瓣经皮氧分压
- 大鼠尾动脉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明确大鼠尾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显微吻合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经心脏插管天然橡胶灌注方法对10只大鼠行动脉灌注后解剖、10只大鼠行动静脉同时灌注后解剖,10只活体大鼠麻醉后直接解剖,观察大鼠尾动脉情况并测量尾动脉不同平面的外径。结果大鼠尾部腹侧正中有一条尾中动脉,并有一条尾中静脉与之伴行,动脉位于静脉浅层,尾中动脉节段性发出分支。尾中动脉于第5、第13、第23尾椎外径分别为(1.02±0.06)mm、(0.50±0.01)mm、(0.45±0.02)mm。尾中静脉于第5、第13、第23尾椎处外径分别为(1.60±0.09)mm、(0.89±0.03)mm(、0.71±0.04)mm。结论大鼠尾中动脉直径和显微外科手术中所需吻合的血管管径相似,此结果可指导大鼠尾动脉显微吻合及其相关研究。
- 毕本军郝丽文尹国瑞王增涛
- 关键词:血管尾动脉尾静脉显微解剖WISTAR
- 经腕背加压螺钉联合掌侧切口桡动脉腕掌支蒂骨瓣植入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 目的 探讨应用经腕背加压螺钉联合掌侧切口桡动脉腕掌支蒂骨瓣植入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观测到桡动脉于腕掌侧恒定发出桡动脉腕掌支,干长为1.1~1.40cm...
- 于胜军高飞马振杰付胜强毕本军
- 关键词:舟骨不愈合桡动脉
- 顺行交叉髓内针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被引量:1
- 2015年
- 第五掌骨颈骨折,又称拳击手骨折,常见于握拳击打所致,如在畸形位置愈合会引起掌指关节功能障碍,临床多需复位后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石膏固定简便易行,但固定不牢固易造成骨折再移位,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关节囊及伸指装置破坏较大,容易引起关节僵直。
- 付胜强毕本军于胜军孙明
- 关键词:髓内针掌骨颈骨折
- 加强吻合伴行静脉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加强吻合伴行静脉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对1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术中仔细分离桡动脉掌浅支、伴行静脉及浅静脉,桡动脉掌浅支与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掌浅支伴行静脉和浅静脉与掌侧静脉吻合.皮瓣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缝合。术后随访评定手指活动度及皮瓣两点辨别觉。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8个月.10例皮瓣完全成活.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8~12mm。结论加强吻合伴行静脉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供区及受区损伤小.受区外形及感觉满意.是一种修复手指创面的理想选择。
- 毕本军高飞王志龙于胜军
- 关键词:桡动脉掌浅支外科皮瓣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