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 作品数:44 被引量:286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 常州市卫生局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2 2014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GDM孕妇126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孕妇126例为对照组。结合相关文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DM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孕妇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BMI、孕次、产次、母系亲属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工作、睡前加餐、分娩年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孕次、睡前加餐、母系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家族史、分娩年龄对回归方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18.5 kg/m2、孕次≥2次、睡前加餐、母系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家族史、分娩年龄≥35岁是GDM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此类孕妇应加强GDM的筛查。 戚慧 江华 范燕燕 王慧艳 袁珮 许国锋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 围产期高血压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CRP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HDCP)孕妇围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确诊的HDCP围产期孕妇13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围产期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CD3^+、CD4^+、CD8^+的百分比及CRP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轻、中、重度三个亚组,比较不同病情HDCP孕妇外周血中CD3^+、CD4^+、CD8^+的百分比及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孕产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3、5.79、12.05,均P<0.01);观察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8.33,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03、3.14、6.97,均P<0.05);CRP水平也随着患者病情加重逐渐增高(F=33.28,P<0.01)。结论妊娠期检测孕产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CRP有助于了解子宫胎盘的炎症反应,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及并发症的发展与变化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降低母儿并发症、提高围生儿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张敏 江华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围产期 T淋巴细胞亚群 C-反应蛋白 改良法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改良法保留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溃疡性结肠炎需接受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改良组A组和改良组B组,分别应用常规法、部分改良法及改良法进行保留灌肠;部分改良法应用滴注法替换常规推注法,改良法除采用滴注法,同时在输液器末端套夹输液恒温器;观察三组患者的保留灌肠时间。结果改良组B组患者的保留灌肠时间较常规组及改良组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7)。改良组A组较常规组无统计学差异(P=0.477>0.017)。结论通过输液器末端套夹输液恒温器、应用滴注法,对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改良,较常规法保留灌肠能有效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 杨飞亚 江华 周梁云 黄凤 俞亚萍关键词: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针对性体位管理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后给予针对性的体位管理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共128位),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共147位),诊断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并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患者,将2016年的128位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7年的147位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体位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满意度、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SD术后采取针对性的体位管理,有利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治疗康复,值得推广。 徐燕玲 江华 王晓艳 杨孝亲 王晶欣 刘敏关键词:ESD 体位管理 护理 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治疗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MFPP)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模式治疗方案对MFPP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产后42~90天的产妇300例,其中有产后MFPP的妇女200例为研究组,同期正常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研究组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模式治疗方案。结果:产妇身高、分娩孕周和孕期增重与产后MFPP发生有关(P<0.05)。镇痛三联配合手法按摩可有效缓解产后MFPP,提升盆底肌力(P<0.05)。间隔组的治疗次数少于连续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发生可能与产妇身高、分娩孕周和孕期增重等因素有关。镇痛三联配合手法按摩可有效缓解产后MFPP,提升盆底肌力,采用间隔1天治疗1次的方案更有效。 何静 梅士娟 江华 吴江平关键词:产后 肌筋膜疼痛 影响因素 镇痛治疗 基于分类树模型的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构建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MFPP)发病影响因素的分类树模型,寻找产后MFP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常规产后检查的975例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05例产妇患有MFPP分为病例组,229例产妇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情况分为对照组。结果 病例组中轻、中、重度疼痛人数分别为27例、173例、5例。我们对病例组研究发现产后MFPP发病影响因素的分类树模型共有5层,筛选出4个解释变量:快肌最大值,慢肌平均值,产妇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其中快肌最大值≤41.20μv且慢肌平均值≤6.85μv时,产后MFPP发生率为76.0%,分类树模型预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69.1%,95%CI:(0.64,0.74)。结论 快肌最大值、慢肌平均值、产妇BMI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影响产后MFPP发生的危险因素,盆底肌电筛查中快肌最大值≤41.20μv和慢肌平均值≤6.85μv可作为筛查指标,对于这部分的产妇,需联合盆底肌疼痛检查是否存在产后MFPP。 何雨欣 江华 刘英慧 朱开欣关键词:盆底疾病 分娩并发症 分类树 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幼儿期生长发育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巨大儿和正常体重儿幼儿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随机选择足月巨大儿145例和足月正常体重儿145例(对照组),分析比较幼儿期生长发育情况及超重肥胖儿的发生。结果... 江华 蔡云清 荀鹏程 王琴 尹世菊关键词:巨大儿 幼儿期 生长发育 超重肥胖 文献传递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载脂蛋白M与胰岛素和瘦素的关系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载脂蛋白M(ApoM)与胰岛素和瘦素之间的关系。方法GDM孕中期组(孕24—28周)87例、孕晚期组(分娩前1周)122例,对照组为同孕期正常孕妇,检测血清中载脂蛋白M(ApoM)、胰岛素、瘦素的表达水平,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孕中期GDM孕妇ApoM表达水平(0.029±0.010)g/L显著低于同孕期正常对照组(0.036±0.013)g/L(t=-4.168,P=00001),孕晚期GDM孕妇ApoM表达水平(0.028±0.010)g/L显著高于同孕期正常对照组(0.023±0.008)g/L(t=3.529,P=0.0005)。孕中期GDM组的胰岛素表达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同孕期正常对照组[胰岛素表达水平:12.975(7.968~22.237)比6.885(4.805—10.015)μg/L,Z=-5.618,P=0.000;胰岛素抵抗指数2.808(1.705~5.158)比1.336(0.897—1.925),Z=-6.305,P=0.000],瘦素水平[0.026(0.015~0.044)比0.024(0.014—0.036)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7,P=0.354);孕晚期GDM组和同孕期正常对照组比较,胰岛素表达水平[9.5(5.645~13.265)比9.82(6.708—15.885)μg/L,Z=0.971,P=0.332]、胰岛素抵抗指数[1.637(0.977~2.471)比1.781(1.121—2.686),Z=0.904,P=0.366]和瘦素[0.025(0.015—0.044)比0.029(0.015~0.043)ng/L,Z=0.494,P=0.6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M表达水平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ApoM表达异常,ApoM可能与GDM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胰岛素和瘦素与ApoM之间无相关性。 陈庆 江华 罗光华 张俊 王慧艳 吴晓妍 徐宁 许国锋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载脂蛋白M 胰岛素 瘦素 去泛素化酶在巨大儿胎盘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 2020年 目的探讨足月胎盘中去泛素化酶(USP2a)在巨大儿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分娩的巨大儿29例,另选择同期住院足月分娩正常体重儿31例,采用ELISA技术检测两组产妇胎盘中USP2a蛋白表达;采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其下游底物MDM2、CCND1及FASN在两组胎盘中的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检测两组孕妇胎盘中MDM2及P5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巨大儿胎盘中USP2a蛋白含量升高,其下游底物MDM2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53的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盘中USP2a的表达水平与巨大儿密切相关。USP2a可能特异性识别靶蛋白MDM2,通过去泛素化作用影响胎盘中MDM2、P53表达水平,进一步影响胎盘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巨大儿的发生。 张敏 吴炜 江华 付自强 汤秋勤关键词:巨大儿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预测 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无创性、按每小时计的经皮胆红素(TcB)百分位列线图,以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出生、胎龄≥35周且出生体质量≥2 000 g的健康新生儿679例,测定其出生后152 h内的TcB值。将出生后68 h内对应最高危区域的胆红素测定值作为预测指标,利用以小时为单位的胆红素曲线图评估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度,利用诊断试验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结果将679例新生儿7 482个对应不同小时龄的TcB值纳入分析。42例新生儿出生后68 h内的胆红素水平处于高危区,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34.52%,特异度为97.82%;212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处于高危区和中高危区,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75.80%;213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处于低危区,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98.81%,特异度为35.63%。以TcB百分位列线图危险区域表示的出院前胆红素水平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胎龄与出生68 h内的胆红素水平结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出生后前3 d的生理性体质量下降与出院前胆红素水平结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AUC为0.859。结论根据新生儿出院前胆红素水平结合胎龄、出生后前3天的生理性体质量下降能简单而准确地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 王瑛 王金秀 江华 张琳 刘滢 丁雪晶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风险评估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