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克明
- 作品数:130 被引量:848H指数:22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滋水降火饮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二肾一夹高血压模型大鼠(2K1C-RHR)不同时段心肌功能和形态的改变以及滋水降火饮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电生理技术和病理形态学技术观察用药前后2K1C-RHR的血压、心肌力学参数、左室质量指数及其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1周后血压显著上升,4周后基本稳定在较高的水平。造模1周LVWW,LVWW.BW-1均有所增高,4周后有显著增高,与同期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意义。各治疗组在8、12周时LVWW,LVWW.8W-1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LVSP、LVEDP显著上升;+dp/dtmax、-dp/dtmax明显下降,给药后各治疗组较模型组各项指标有显著改善;病理形态观察表明,滋水降火饮对心肌细胞及其亚结构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2K1C-RHR随着血压的持续升高,左室心肌结构及其功能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而滋水降火饮对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 董昌武高尔鑫胡建鹏汪克明
- 关键词:肥大
-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与评价被引量:20
- 2008年
-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简化手术操作步骤,提高模型成功率和动物成活率。方法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于第3~4肋间开胸0.5~1cm,迅速暴露心脏,冠状动脉下穿线后,即刻复位关胸,提线时以标Ⅱ导联心电图ST段和T波的改变作为阻断血流评定指标,连续缺血15min,松线,缝合切口。结果改进后的造模成功率达到90%以上,高于传统方法的成功率(60%)。结论改进后的方法能大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模型成功率和动物成活率,准确地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模型,简化实验操作步骤。
- 陈业农周逸平汪克明蔡荣林王月兰李晓民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实验模型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周美启周逸平汪克明
- 关键词:基因芯片中医药针灸中药
- 电针手三阴经原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比较电针"大陵"、"神门"和"太渊"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探讨手三阴经原穴间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方法5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大陵组、电针太渊组和电针神门组,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电生理信号,同时接入SKY-A8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记录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结果电针大陵组、电针神门组对心率、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率和左心室收缩压力峰值的改善明显优于电针太渊组(P<0.01),且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大陵"、"神门"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而电针"太渊"穴未见明显作用。
- 王月兰蔡荣林龙迪和何璐吴子建汪克明胡玲刘婧周逸平
- 关键词:穴位特异性电针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
- 针刺不同经穴干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递质的相对特异性
- 目的研究针刺不同经穴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经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为经脉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研究提供实验支持。方法随机从80只大鼠中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旋前降...
- 汪克明刘婧吴子建王月兰陈业农
- 关键词:经穴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对特异性
- 电针“神门”、“太溪”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效应比较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电针"神门"、"太溪"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比较同名经原穴间的效应差异。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40只,随机选择8只健康家兔作为正常对照组,余家兔经股静脉一次性注射垂体后叶素3U/kg进行模型复制。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太溪"组和电针非经穴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前后各组家兔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神门"组家兔的+dp/dt max、-dp/dt max、LVSP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及电针"太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太溪"穴及电针非经穴组的+dp/dt max、-dp/dt max及LVSP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优于其同名经的原穴"太溪"。
- 蔡荣林胡玲吴子建汪克明周逸平
- 关键词:神门穴心功能急性心肌缺血针灸疗法
- 脑卒中瘫肢正中神经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瘫肢正中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正中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方法:动物实验:Wister大鼠60只,模型组及假手术各30只,通过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 d、14 d取材,观察正中神经镜下变化(光镜、电镜)。临床研究:于2009年7月~2011年12月随机选择淮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CT或MRI确诊的首次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应用肌电图技术测试其患侧和健侧正中神经的传导功能变化。结果:无论是模型组还是假手术祖,大鼠正中神经有髓神经髓鞘及轴索无明显异常变化。脑卒中患者瘫肢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对照组(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脑出血偏瘫大鼠瘫肢周围神经结构无明显损害。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瘫肢正中神经传导功能无异常变化。
- 李晓民赵德明周春雷陈卓黄辉赵玉红汪克明吴生兵
- 关键词:脑卒中正中神经超微结构神经传导
- 针刺对CCS大鼠交感颈中心神经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对CCS大鼠交感颈中心神经电活动的影响,探讨CCS发病的交感通路机制以及针刺对其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择其中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其余用于大鼠CCS复制,然后根据模型成功的评判标准,随机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20只,再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待电针组大鼠清醒后将其放入固定器中,75%乙醇无菌操作人中、风府、内关、心俞,选用1寸毫针,直刺46mm,并连至PCE-A型程控电针治疗仪,电压为5V,频率为2Hz,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3天。假手术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均不予针刺,每天抓空1次。于实验72h后采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3组大鼠交感颈中心神经电活动。结果:模型组72h后,大鼠交感颈中心神经放电频率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电针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可能参与CCS的发生发展,给予针刺早期干预(防治)可调节心交感神经兴奋性,拮抗发生CCS时大鼠心交感神经兴奋性的降低,这可能是针刺防治CCS的作用机制之一。
- 曹健周美启吴生兵汪克明周逸平王月兰陈业农
- 关键词:脑心综合征电针针刺疗法
- 电针不同穴组防治脑心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筛选出针刺防治脑心综合征的有效穴组,并初步探讨针刺防治脑心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伪手术组(n=8)、模型组(n=12)、水沟-风府组(n=12)、内关-心俞组(n=12)。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水沟-风府组选取"水沟""风府"予以治疗,内关-心俞组选取"内关""心俞"予以治疗,每次电针20 min,每天1次,共3次。采用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检测大鼠心率变异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结果: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R-R间期(RRI)延长,R-R间期总变异(TV)增大,低频成分/高频成分(LF/HF)减小(P<0.01);两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RRI缩短,TV减小,LF/HF增大(P<0.01);针刺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两针刺组大鼠脑组织内Glu、Asp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两组之间比较,脑组织Glu、As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水沟""风府"或"内关""心俞"均可防治脑心综合征,且两穴组可相互替代。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及脑内EAA的水平升高可能参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电针降低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EAA的水平可能是其防治脑心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 吴生兵周美启周逸平汪克明王月兰陈业农曹健
- 关键词:脑心综合征心率变异性谷氨酸天冬氨酸电针
- 针刺“内关”“神门”穴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梗死后室旁核区和血清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神门"穴对高脂血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旁核(PVN)区和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从80只高脂血症SD大鼠中随机选择2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复制AMI模型。将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每组20只。两个电针组大鼠分别接受双侧"内关"穴、"神门"穴电针治疗,每日1次,共5d。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PVN区和血清5-HT的含量。结果:心肌梗死后的高脂血症大鼠下丘脑PVN区5-HT含量显著降低,而血清中5-HT含量显著增多(P<0.01);在电针"神门"穴或"内关"穴后,5-HT含量相应地在PVN中增多,而在血清中减少(P<0.01)。结论:在高脂血症大鼠AMI期,中枢对外周交感神经兴奋的调控可以通过释放5-HT实现,而电针"神门"穴或"内关"穴可以通过影响中枢分泌5-HT进而实现对AMI的治疗作用。同时,心经经脉、心包经经脉与心脏、下丘脑之间的生理学联系中不具有相对特异性。
- 吴子建蔡荣林何璐马涌胡吴斌汪克明
- 关键词:电针干预内关5-羟色胺室旁核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