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云
- 作品数:58 被引量:173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 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频发TI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照组仅用扩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频发TIA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汪志云刘国萍叶文翔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尿激酶短暂性脑缺血
- 浸水家兔急性应激性脏器损伤机制及预防的实验研究
- 李志军刘纳文张建智汪志云张维强张万祥刘红栓鲍凤和
- 该课题研究以家兔浸水建立急性应激模型,此模型建立方法稳定性高,重复性强。观察浸水急性应激后家兔血清皮质醇、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及血栓素A2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胃黏膜、肾上腺及心肌细胞的病理变化,同时观察了冬眠合剂与加味丹...
- 关键词:
- 关键词:加味丹参饮冬眠合剂
- 凝血指标监测预测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监测用于预测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11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于给药前(基础),以及给药3~5 d后再次给药2~4 h(峰值)和下次给药前(谷值)进行凝血指标监测,记录这三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进行3个月随访并记录出血事件。结果39例患者发生出血为出血组,79例患者为未出血组,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比例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其余项目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出血事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最高(38%)。出血组PT_(谷值)、PT_(峰值)和APTT_(峰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_(峰值)是预测出血的最佳指标,临界值为18.15 s(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684)。结论临床使用利伐沙班应关注消化道出血。在监测利伐沙班出血风险方面,PT峰值是最敏感的预测指标,当PT_(峰值)≥18.15 s时,提示有出血风险。
- 章袁常斌鸽马景鑑拱忠影郭承承王园牛宁宁陈启新汪志云
- 关键词:利伐沙班凝血酶原时间出血
- 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2年
- 汪志云刘莹王雪松叶文翔
- 关键词:脑反射治疗仪急性脑梗塞
- 脑淀粉样血管病与脑叶出血
- 2000年
- 目的 :为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该院 9年来收治的 40例CAA引起的脑出血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其中 9例进行了 7年的随访。结果 :患者年龄为 5 8~ 82岁 ;平均 6 8.5岁。出血位于额叶 19例 ,顶叶 16例 ,枕叶 3例 ,颞叶 2例。 3例在急性期死亡。 9例随访病人 2例进展为痴呆 ;余下 7例均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结论 :CAA引起的脑出血以 6 0岁以上老年多见 ;出血部位在脑叶 ,其中以额顶最常见 ;急性期病死率约 7.5 %左右 ;患者后期高级神经活动障碍较严重。
- 汪志云叶文翔李蕴琛
- 关键词: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叶出血痴呆
- 脑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对病人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对病情变化及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238例脑梗死后48小时内空腹血糖,并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与高血糖组的病死率高于正常血糖组,神经功能恢复低于正常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不利于病人恢复,并使病死率增加。
- 汪志云李蕴琛刘莹叶文翔
- 关键词:脑梗塞血糖预后急性期
- 1例以双侧展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双侧颈内-后交通支动脉瘤报告
- 2011年
-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8岁,主因“视物成双1周”入院。患者于人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成双,虚像与实像呈水平排列,无头晕、头痛,元恶心、呕吐,无视物不清及旋转,无耳聋、耳鸣,无言语及吞咽障碍,无肢体活动及感觉障碍,无意识不清及抽搐,无二便障碍,外院眼科检查提示双侧眼球外展差,行头核磁平扫检查未见异常,为求进一步诊疗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病史,
- 卢轶郭洁汪志云
- rhIGF-1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自新生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神经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rhIGF-1对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将所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类缺血对照组及损伤后rhIGF-1干预组,对不同组别的细胞进行类缺血-复氧处理,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hIGF-1可明显促进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增殖,并降低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细胞凋亡。结论:rhIGF-1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
- 刘国萍郭洁黄维惠汪志云梁东春
- 关键词:神经元细胞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 丁苯酞下调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改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能否通过调节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急性LAA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丁苯酞组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次,2次/日,连续14 d),序贯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日,连续11.5个月),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次,2次/日,连续14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检测血清Lp-PLA2水平;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IMT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Lp-PLA2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丁苯酞组Lp-PLA2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12个月后,丁苯酞组患者IMT值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丁苯酞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可以降低血清Lp-PLA2水平,进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急性LAA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 林玉凤汪志云王雪松
-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丁苯酞
- 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66例急性脑梗死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并测定其耐药性,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66例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出5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4.8%;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8例占67.86%;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最高分别为82.35%和8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75.00%、25.00%、50.00%、50.00%、25.00%。结论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宋扬臧大维汪志云郭洁拱忠影靳燕宇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