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桂海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图书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汉代
  • 3篇别集
  • 2篇宋人
  • 2篇建安
  • 2篇公文
  • 2篇藏书
  • 1篇大篆
  • 1篇帝纪
  • 1篇典籍
  • 1篇断代
  • 1篇断代研究
  • 1篇敦煌写本
  • 1篇新史料
  • 1篇信仰
  • 1篇宣王
  • 1篇悬泉汉简
  • 1篇学士
  • 1篇延年
  • 1篇叶昌炽
  • 1篇叶梦得

机构

  • 21篇国家图书馆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2篇汪桂海
  • 1篇王文蓓
  • 1篇林世田
  • 1篇李红英

传媒

  • 14篇文献
  • 2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河北学刊
  • 1篇西域研究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简帛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出土资料谈汉代羌族史的两个问题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将目前所见到的简牍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就羌族的种落、护羌校尉与护羌使者、民族压迫与羌人的反抗等问题予以探讨,印证和补充史书记载。
汪桂海
关键词:羌族民族矛盾悬泉汉简
元刻元人别集(下)
2007年
伯生诗续编三卷 (元)虞集撰 题叶氏四爱堂诗一卷 (元)虞集、吴全节等撰元后至元六年(1340)刘氏日新堂刻本(目录一至二叶影元抄配,卷中其他缺字影元抄配)。黄丕烈、叶昌炽、王国维跋,张裕钊、高时显题款,钱恂、邵章题词,金兆蕃题诗。框高16.6厘米,宽11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五字,黑口,左右双边。
汪桂海
关键词:别集元人黄丕烈叶昌炽张裕钊虞集
汉代的“史书”被引量:2
2004年
  两汉史籍中有一个十分常见的语词"史书".   1.《汉书·元帝纪》:"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   2.同书《王尊传》:"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   3.同书《西域传》:解忧公主"侍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
汪桂海
关键词:史书八分书大篆太史令周宣王
大本堂考被引量:2
2001年
1998年12月,国家图书馆发行了首套藏书票集《北京图书馆藏书票》,内容为馆藏部分善本书中的历代皇家和中央官府藏书印鉴.其中第五枚藏书票采用的是"大本堂书"这枚藏书印鉴,因编纂时考证的疏漏,误认此印为宋内府收藏书籍、字画之印鉴.
汪桂海
关键词:诸王太子洪武藏书票
《永乐大典》录副诸人考略被引量:5
2008年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馀种。此书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永乐十九年(1427),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大典》随之北运,以后长期贮藏在宫城内的文楼。传至嘉靖年间,
李红英汪桂海
关键词:《永乐大典》嘉靖年间类书典籍
谈明代铜活字印书被引量:2
2010年
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无锡华氏、安氏用铜活字印刷了不少书籍,这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事件。但近二三十年来,有学者提出疑问,认为华氏、安氏印书使用的不是铜活字,是锡活字。这一论点在学术界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认为明代铜活字印书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不容质疑。华氏、安氏使用的是铜铅锡合金的活字;明代人表述华氏、安氏铜活字印书时所采用的词语明显受到了长期以来所熟悉的雕版印刷术语的影响,我们对记载明代铜活字印书的这些基本资料,不能孤立地解释,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容易背离事实。如果将相关资料联系起来考察,并且避免以后人的表述习惯来理解明代人的表述,就不会得出明代中期不存在铜活字印书的结论。
汪桂海
关键词:铜活字明代华氏安氏
公文制度与节庆礼仪:国图藏宋本《三国志》纸背文书研究
2015年
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典籍文献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首始于考古出土新文献的发掘、整理及研究,1950年代以后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又扩展到传世典籍文献新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开发。经过近百年时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出版界在文献新资源的整理、开发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出版了一系列标志性的大型文献资料编纂成果,所涉及的范围之广、种类之多和数量之大,几乎涵盖了传世典籍文献和考古出土文献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整理出版新文献的高潮。不过,仍有一笔非常丰厚却基本不为人所知而处于待开发状态的文化遗产和文献资源,即公文纸本文献。公文纸本文献是中国传世典籍中一座极具价值、富于开发远景而又亟待开掘的文献资源富矿,但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学者研究积累的增加和学术界关注度的提高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的连续立项,公文纸本文献的整理研究正方兴未艾。为了迎接新一波文献整理的学术新潮,我们于此组织了四篇有关研究论文。其中两篇主要从公文纸本文献理论架构方面进行宏观分析,两篇则是利用公文纸本古籍新资料进行的具体问题研究,以期推动公文纸本文献资源的开发和整理研究的拓展深入。
汪桂海
关键词:文献学
《后汉书》帝纪编纂的两个问题
2007年
汪桂海
关键词:帝纪《后汉书》
《畴斋文稿》及其作者
2006年
《畴斋文稿》,不分卷,稿本,元张仲寿(1252--1323)撰并书。一册(存七开),每半叶十二或十三行,行十八字。今藏国家图书馆。 张仲寿,史书无传,唯陶宗仪《书史会要》载:“内臣张仲寿,字希静,号畴斋,钱塘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行草宗羲、献,甚有典则,亦工大字。”其著述传世者有《畴斋二谱》(《墨谱》、《琴谱》)。
汪桂海
关键词:文稿翰林学士陶宗仪书史
宋代公文纸印本断代研究举例被引量:2
2009年
古代刻书中,有一种公文纸印本较为引人注意。古人利用旧纸张的背面来书写,在史书中有所记载。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称:“(晏)殊平生未尝弃一纸,虽封皮亦十百为沓。每读书得一故事,则批一封皮,后批门类,命书吏传写。”但以废弃的公文或书牍纸背面来刷印书籍,则于早期的史书中未见记载。
汪桂海
关键词:纸张断代研究公文印本宋代叶梦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