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跃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类菌原体
  • 5篇MLO
  • 5篇丛枝病
  • 3篇带化病
  • 3篇山楂
  • 3篇泡桐
  • 2篇泡桐丛枝病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压力式
  • 1篇油桐
  • 1篇扫帚病
  • 1篇射器
  • 1篇生物活性测定
  • 1篇树干
  • 1篇提取物
  • 1篇同工酶
  • 1篇同功酶
  • 1篇土霉素
  • 1篇泡桐无性系

机构

  • 1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2篇汪跃
  • 9篇金开璇
  • 3篇王敏
  • 3篇张锐
  • 2篇梁军
  • 2篇贾秀贞
  • 2篇田国忠
  • 2篇张星耀
  • 2篇王以莲
  • 2篇吕全
  • 1篇晁龙军
  • 1篇赵丹宁
  • 1篇熊耀国

传媒

  • 6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林业科学
  • 1篇Acta B...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北京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泡桐对丛枝病原MLO的抗性研究被引量:11
1994年
本试验通过试验林自然发病调查、病根苗抗病性测定及DAPI染色等方法,对不同无性系及杂交组合的泡桐试材抗病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5~6年生泡桐自然感染MLO后的地面部分发病现象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丛枝型(WB)、黄化型(Y)、丛林黄化型(WB+Y)和丛枝花变叶型(WB+P)。外部发病差异与其韧皮部筛管中MLO的含量有直接联系。一般情况下,MLO的浓度高低依次为花变叶部位、丛枝部位、黄化部位、无症或健康部位。在根部MLO浓度低,且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无性系间或杂交组合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别。根据病状反应、病情指数和病组织MLO浓度测定结果,可以区分为高抗、中抗和感病三种类型。初步筛选出一批抗病性强、生长性状好有可能被利用的试材,以及生长性状差但表现出较强抗丛枝病特性的无性系或杂交组合。
田国忠熊耀国汪跃赵丹宁李峰徐刚
关键词:泡桐无性系类菌原体抗病性
土霉素对山楂丛枝病的治疗试验被引量:8
1993年
山楂丛枝病自1988年发现以来,在不少山楂产区时有发生。病株症状以春季表现最为典型,芽萌发后不能抽生出具有明显节间的枝条,叶片极度缩小,许多小叶丛生在一起,在丛枝的同时有的伴有黄化现象。
张锐王敏王以莲金开璇汪跃
关键词:山楂土霉素扫帚病
锁定压力式树干微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为锁定压力式树干微注射器,涉及给树木防治病虫害和复壮的注射器,目前使用的同类注射器存在着不能重复使用,价格昂贵、浪费资源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采用了由圆柱形主体、中空形活塞柱、圆锥形储液器、注射器头组成的形...
张星耀汪跃吕全晁龙军贾秀贞梁军
文献传递
狼毒根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测定被引量:8
2004年
狼毒是我国北方普遍生长的一种有毒植物,其根是一种传统中药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作为一种植源性农药资源,狼毒的开发研究受到重视。本研究表明不同狼毒根提取物都能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利用狼毒根水浸液与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幼虫的拒食作用最高达99%,7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室内毒力测定中防后5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不同有机溶剂对狼毒根乙醇提取物萃取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对油松毛虫的拒食作用最高达92 39%,7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100%。不同有机溶剂的萃取物对杨树溃疡病原菌表现出抑制生长的作用,而对仙客来尖镰孢基本没有效果。
吕全贾秀贞梁军汪跃张星耀
关键词:狼毒根提取物生物活性测定
山楂丛枝病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被引量:10
1994年
山楂丛枝病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汪跃,金开璇,张锐,王敏关键词山楂,丛枝病,过氧化物同工酶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var.majorN.E.Br)为我国特产果树,全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北京市即达400万株左右,成为山区发展经济的...
汪跃金开璇张锐王敏
关键词:山楂丛枝病过氧化物同工酶
紫穗槐带化病中发现类菌原体(MLO)被引量:7
1994年
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为一种落叶灌木。枝条可编织筐篓及造纸.花为蜜源,叶、果可治虫。近年来,在秦皇岛沿海岸发生紫穗槐带化病。感病的紫穗槐在一年生枝条上部发生病变,枝条顶端约30cm处至新梢变扁平,畸形,在扁化枝上簇生大量羽状复叶,顶部叶片呈簇状的丛生,叶小,但不发生黄化,节间明显缩短。 用常规方法以紫穗槐病株嫩枝叶进行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金开璇汪跃
关键词:紫穗槐带化病类菌原体
重阳木丛枝病类菌原体(MLO)传染长春花的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重阳木丛枝病普遍发生在我国南方各省,尤其安徽、湖北一些地区危害严重。1983年作者用电镜证实了重阳木丛枝病为类菌原体病害。本病在国外尚无报道。在传病试验中证实了感病植株病皮能嫁接传病。树木感染MLO病害后,其病原在感病植株中分布局限且浓度较低。长春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MLO病原能在长春花内大量繁殖,成为研究树木MLO病害的理想试验植物。1988年试验证实泡桐丛枝病MLO病原可由南方菟丝子传染到长春花上,表现典型丛枝黄化及花变叶病状。本文将报道用南方菟丝子传染重阳木丛枝病MLO到长春花上,并回接成功。
金开璇汪跃
关键词:传染病
长春花感染泡桐丛枝病原(MLO)后过氧化物同功酶的变化被引量:12
1990年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长春花植株感染泡桐丛枝病原(MLO)后茎叶中过氧化物同功酶总谱带数呈减少的趋势,健株最多产生11条酶带,通常具有6条典型的、稳定的谱带,即Ⅰ_b、Ⅰ_c、Ⅰ_d、Ⅱ、Ⅲ_d和Ⅲ_e;而表现典型的Ⅲ级症状的病株缺少低Rf值区的Ⅲ_d和Ⅲ_e带。Ⅲ_d和Ⅲ_e酶带的有无、浓度及活性与病株外部症状的严重度成负相关。七叶期前的健株幼苗茎叶中也无Ⅲ_d和Ⅲ_e谱带;随着植株生理年龄的增长,其活性和浓度逐渐增大。土霉素处理病株可以提高Ⅲ_d和Ⅲ_e酶带的活性和浓度。
田国忠金开璇汪跃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过氧化物同功酶
油桐带化病中发现的类细菌(BLO)被引量:3
1989年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是陕西省紫阳县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但在该县发现油桐感染带化病严重,病害呈点片状发生,根据在洞河、城关等地区调查,一般发病率为3%,严重的达7%,发病的油桐树龄为2—5年,以3年生幼树发病较严重。油桐带化病病变形态与香椿带化病病变十分相似。感病的油桐树在未发生病变的前一年,树高有生长迅速的特点,一般在病枝以下的一节(于两侧枝之间)一年内高生长达3—4m。病树最显著的病状是新生的枝条呈扁平的带状,尖端卷曲或扭曲生长,如同一把大刀,有的形成齐头铲状,最宽处可达13cm,病枝叶片明显变小(图5);当枝梢孕育花芽亦能开花座果,果实仅有正常成熟果实大小的1/4,萎缩枯死,影响油桐树的正常生长及桐油产量。此病的蔓延阻碍了油桐树的发展。
金开璇汪跃张长海
关键词:油桐带化病
用DAPI荧光显微术检测泡桐丛枝病被引量:11
1991年
由类菌原体(MLO)侵染引起的泡桐丛枝病曾采用各种细胞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这些方法是报据MLO侵染的几个筛管分子群有特殊的染色反应或异常的荧光特征作为致病标志,并非在光镜下直接观察到MLO。本文报道了用泡桐病株嫩茎GMA切片,DAPI染色后能在光镜下直接观察到筛管分子中的MLO的特异DNA荧光光点。用PAS-TBO染色的切片和电镜切片观察证实了观察结果的可靠性。所有的健康植株所作的对照,筛管分子的DAPI染色都无MLO荧光。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精确地检测各种MLO病害,同时也可以用来研究MLO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植株休眠期MLO的动态和MLO的传播方式,为MLO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朱澂徐丽云金开璇汪跃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DAP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