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石
-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城市化对建成区植被碳吸收和碳储存的影响研究
- 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城市化区域的碳循环,特别是建成区植被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数据的缺乏已成为研究地区乃至全球碳循环的瓶颈。目前在城市区域关于碳吸收...
- 温家石
- 关键词:城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 文献传递
- 城市化对建成区植被碳吸收和碳储存的影响的研究
- 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城市化区域的碳循环,特别是建成区植被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数据的缺乏已成为研究地区乃至全球碳循环的瓶颈。目前在城市区域关于碳吸收...
- 温家石
- 关键词:城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生物量
- 文献传递
- 杭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树木生长和碳固存被引量:6
- 2011年
-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剧,城市作为一个受强人类活动支配的生态系统,在显著改变土地利用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内植被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本文选取杭州具有代表性的2个树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测量了720株树木的胸径、株高、株距和冠幅,测量了230株样木近10年的平均轮面积增量,对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不同树种的碳储存和碳吸收速率进行了估算和比较。结果表明,香樟碳储存为45kg C·m-2,悬铃木104kg C·m-2。香樟碳吸收速率在政府机关用地上最大,住宅区最小;而悬铃木在住宅区碳吸收速率远远大于商业区和政府机构用地。冠幅是影响香樟碳吸收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悬铃木的碳吸收速率与冠幅相关外还受到年龄的影响。在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乔木碳吸收是野外相同年龄乔木的5倍甚至更多。
- 嵇浩翔史琰朱轶梅温家石唐宇力葛滢常杰
- 关键词:行道树
- 城市土地利用是否会降低区域碳吸收能力?——台州市案例研究被引量:20
- 2010年
- 城市土地利用显著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建成区植被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测量,估算城市建成区内乔木、灌木、草坪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该方法考虑了园林管理(如修剪或割草)对建成区碳吸收和碳储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台州城市树木个体生物量年增量是野外森林中同类树木的近2倍;乔木修剪量占乔木NPP的1/3。目前台州市建成区的植被碳吸收能力为2.1×103kgC.hm–2.a–1(其中乔木的贡献为64%,灌木为9%,草坪为27%),低于本地野外森林同面积的碳吸收能力;通过与野外常绿阔叶林比较发现,增加台州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从23%提高到46%)即可补偿因城市扩张引起的植被碳吸收能力的损失。
- 温家石葛滢焦荔邓志平彭长辉常杰
- 关键词: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城市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