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中华

作品数:3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西花蓟马
  • 2篇花蓟马
  • 2篇分子鉴定
  • 1篇缨翅目
  • 1篇入侵
  • 1篇入侵害虫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 1篇线粒体基因
  • 1篇膜翅
  • 1篇膜翅目
  • 1篇内含子
  • 1篇进化
  • 1篇害虫
  • 1篇NJ
  • 1篇PCR技术
  • 1篇SP

机构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3篇游中华
  • 2篇黄大卫
  • 1篇宫亚军
  • 1篇路虹
  • 1篇冯纪年
  • 1篇石宝才
  • 1篇张宪省
  • 1篇吕彬
  • 1篇王妮娜
  • 1篇肖金花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常见蓟马的分子鉴定及中国3地区西花蓟马遗传差异分析
蓟马属于缨翅目,全世界大约有5500种,其中有记载的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蓟马仅占蓟马总数的1%。蓟马一般个体微小(<2mm),适生性强,繁殖率高,为害时隐藏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危害初期常不易被人发现,直到被危害作物显现出...
游中华
关键词:分子鉴定西花蓟马PCR技术线粒体基因
文献传递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及其他8种常见蓟马的分子鉴定被引量:42
2007年
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和其他8种蓟马的线粒体COⅠ基因433bp片段测序,获得62个个体的序列。分子数据分析显示:种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在0~0.005之间,2003年在北京发现的西花蓟马与欧洲等地区报导的西花蓟马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9种蓟马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13。构建的NJ树可以很好的显示蓟马的聚类,物种各单元型最初分支自展值均达到100%。结果表明,基于PCR及直接测序技术的分子鉴定可以达到准确鉴定蓟马物种之目的。
游中华路虹张宪省冯纪年石宝才宫亚军黄大卫
关键词:缨翅目分子鉴定线粒体DNA
Or83b-like基因内含子2个体内及个体间长度杂合现象揭示了Philotrypesis sp.的进化不稳定性被引量:4
2008年
佩妃延腹小蜂Philotrypesis pilosa和Philotrypesis sp.是寄生在对叶榕Ficus hispidaL.上的同属非传粉榕小蜂,二者可能拥有最近共同祖先。榕小蜂利用嗅觉对寄主榕树的专一性识别可能是其产生交配前隔离的重要机制,Or83b-like基因是一类在不同昆虫间高度保守的非典型嗅觉受体基因,研究其内含子序列对解决近缘种的物种形成和进化方向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PCR法对这两种小蜂的Or83b-like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两种小蜂的Or83b-like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度非常高,分别为98.2%和99.03%,内含子序列平均一致度也很高,为84.5%左右,进一步证明二者亲缘关系很近。我们在P. sp.的Or83b-like基因部分内含子序列中发现个体内及个体间具长度杂合现象(LVHs),但P.pilosa却不存在。据此推测,P.pilosa为进化上已经趋于稳定的物种,而P. sp.则没有完全稳定。
王妮娜肖金花吕彬游中华黄大卫
关键词:膜翅目内含子进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