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令嘉

作品数:116 被引量:787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主题

  • 54篇杆菌
  • 52篇双歧杆菌
  • 34篇细胞
  • 30篇肠癌
  • 29篇大肠
  • 29篇大肠癌
  • 26篇实验性大肠癌
  • 19篇巨噬细胞
  • 17篇裸鼠
  • 16篇肽聚糖
  • 16篇菌群
  • 14篇凋亡
  • 12篇完整肽聚糖
  • 12篇聚糖
  • 12篇腹腔巨噬细胞
  • 11篇肠道
  • 9篇细胞凋亡
  • 8篇粘膜
  • 8篇肿瘤
  • 8篇细菌

机构

  • 10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2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暨南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深圳市宝安区...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青岛医学院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济南医院
  • 2篇东莞市虎门医...
  • 2篇江门市人民医...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15篇潘令嘉
  • 86篇周殿元
  • 49篇张亚历
  • 47篇王立生
  • 36篇孙勇
  • 24篇施理
  • 23篇郑跃杰
  • 17篇陈村龙
  • 12篇张秀荣
  • 9篇叶桂安
  • 8篇李明松
  • 7篇姜泊
  • 7篇徐智民
  • 7篇朱惠明
  • 6篇马晓东
  • 6篇王继德
  • 6篇徐国良
  • 5篇宋姗
  • 5篇黄勋
  • 3篇赖卓胜

传媒

  • 37篇中国微生态学...
  • 10篇现代消化病及...
  • 7篇第一军医大学...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现代消化及介...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8篇2001
  • 22篇2000
  • 17篇1999
  • 12篇1998
  • 10篇1997
  • 8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89
  • 1篇1987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艰难梭菌在肠粘膜的定植及其对肠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
1993年
应用细菌定量培养和电镜技术对艰难梭菌(Cd)在地鼠肠道粘膜定植及早期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未经抗生素处理的地鼠接种Cd后,肠粘膜中未能培养出Cd:经抗生素预处理再接种Cd的地鼠肠粘膜和盲肠内容物中均能分离到Cd;但不同菌株的定植量有明显的差别;不同肠段中Cd定植量也有较明显差别;随着时间推移,定植量逐渐减少。以上结果说明Cd的定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d主要定植于肠粘膜粘液层和上皮细胞表面。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接种Cd毒力株12h,上皮细胞微绒毛和线粒体肿胀,继而绒毛坏死脱落,线粒体水肿、融合。
陈村龙潘令嘉周殿元张秀荣
关键词:艰难梭菌肠粘膜超微结构
66例L型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1995年
对疑诊感染的321例患者的相应体液及排泄物标本,在作常规培养的同时加作L型菌培养。结果常规培养细菌检出率为10.90%,常规培养阴性标本中,L型菌检出率为20.56%,并根据L型菌药敏进行了有效治疗。并以透射电镜观察部分L型菌的超微结构。说明未作L型菌培养是导致临床感染的漏诊、误诊原因之一。认为L型菌培养不仅可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且可指导及时合理治疗,应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
张翠萍潘令嘉周殿元耿穗娜赖福才
关键词:细菌感染L型细菌败血症
青春型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影响被引量:7
2002年
王立生朱惠明潘令嘉黄勋张亚历姜泊周殿元
关键词:青春型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巨噬细胞免疫活性
克罗恩病患者回肠末端M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了解克罗恩病早期的细胞学改变,揭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克罗恩病患者7例,女4例,男3例,年龄16-49(平均24.5)岁,符合1993年6月太原会议《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病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16例,女8例,男8例,年龄18~69(平均29.5)岁。结肠镜检查时从末端回肠活检淋巴滤泡增生样组织,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淋巴滤泡相关上皮中M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病理改变。结果克罗恩病组M细胞在淋巴滤泡相关上皮中所占比例(1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P<0.01),克罗恩病组M细胞在相邻上皮细胞无病理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破裂,淋巴细胞由此突入肠腔。结论淋巴滤泡顶部M细胞的破裂导致肠粘膜上皮层的破坏,肠腔内容物可能由此进入肠粘膜淋巴组织,这种病理机制可能会导致肠粘膜阿弗他溃疡形成。
浦江杨希山徐国良陈村龙潘令嘉
关键词:CROHN病回肠肠粘膜
双歧杆菌粘附素受体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4
1997年
本文研究了Lovo细胞上双歧杆菌粘附素的受体。结果表明,过碘酸钠成或蛋白酶处理Lovo细胞后,双歧杆菌对Lovo细胞的粘附力明显降低,呈剂量效应。D一甘露糖能抑制两者的粘附;葡萄糖,乳糖,山梨糖,蔗糖及D一果糖不能抑制粘附。提示双歧杆菌粘附素受体是一种糖蛋白,可能与甘露糖有关。
郑跃杰潘令嘉叶桂安周殿元
关键词:双歧杆菌粘附素受体
感染病人细菌L型检测及临床意义
1994年
临床上感染病人的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为探讨感染漏诊与L型菌的关系,对疑诊感染的321例病人的血液和(或)骨髓、尿液、脓液、胆汁、胸水、腹水、前列腺液、脑脊液及刮宫组织标本在作常规培养的同时加作L型培养。结果常规培养细菌检出率为10.90%(35/321),常规培养阴性标本中L型菌检出率为20.56%(66l321),提示不加作L型培养,临床感染的漏诊率可达20.56%。纯L型菌感染者,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常不典型,可能是临床感染常见的漏诊及误诊原因。66例L型菌药敏治疗,结果治愈41例,好转17例。提示临床开展L型菌培养不仅可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且对指导治疗防止疾病迁延有重要意义。
张翠萍潘令嘉耿穗娜赖福才
关键词:细菌感染微生物培养基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以及IL-12的影响被引量:3
1998年
IL-1和IL-12是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两种重要细胞因子,它们在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IL-1可促进T辅助细胞分泌IL-2,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功能.IL-12可激活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使之产生IFN-γ,同时两者体内外均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生长的功能.双歧杆菌系人和动物肠道内的生理性细菌,它可激活机体的巨噬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检测了青春型双歧杆菌刺激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IL-1活性以及IL-12的含量,旨在探讨IL-1以及IL-12在双歧杆菌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王立生潘令嘉郑跃杰叶桂安周殿元
关键词:双歧杆菌腹腔白细胞介素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NO/cGMP信号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0
2000年
王立生潘令嘉施理孙勇张亚历周殿元
关键词:双歧杆菌巨噬细胞CGMP
广东地区健康人肠道菌群调查分析
1999年
用直接快速涂片和缩小视野时钟法,检查粪便细菌分布,并与大便菌群培养及计数比较,我们观察分析了82例不同年龄组广东健康人君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表明:老年组(60-78岁)和儿童组(3-lO岁)G+b较婴儿组(3-12个月)明显减少(P<0.05),而老年组(60-78岁)和儿童组(3-10岁)较婴儿组(3-12月)的c-b有明显增加(P<0.05)。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G+b和G-b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G+c则随着年龄增加丽增加。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缩小视野时钟法,快速准确简便,容易掌握,价格低廉,宜于临床推广使用。
曹亚平张秀荣严浩刘勇潘令嘉
关键词:健康人菌群不同年龄大便细菌分布
双歧杆菌的脂磷壁酸对小鼠腹腔MΦ的激活作用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的脂磷壁酸(LTA)对M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LTA注射于小鼠腹腔,分别采用中性红吞噬试验、MTT法、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和ELISA法,检测MΦ的吞噬能力、能量代谢水平、IL-l的活性及IL-6含量。结果LTA注射组小鼠腹腔MΦ的吞噬能力。能量代谢水平、IL-1活性及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双歧杆菌的LTA能激活MΦ,提高其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同时可分泌多种的具有杀瘤作用的活性因子。
王立生朱惠明潘令嘉王玉林张亚历姜泊周殿元
关键词: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巨噬细胞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