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海军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正交
  • 2篇综合评分
  • 2篇综合评分法
  • 1篇带式干燥机
  • 1篇新清宁片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正柴胡饮
  • 1篇正柴胡饮颗粒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实验
  • 1篇正交试验
  • 1篇制粒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数学模型
  • 1篇中药

机构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5篇李霞
  • 5篇潘海军
  • 3篇董德云
  • 3篇韩曼雪
  • 3篇金日显
  • 3篇关健
  • 2篇董卫红
  • 1篇臧深
  • 1篇娄敏
  • 1篇赫炎
  • 1篇赵京云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带式真空干燥技术在中药浸膏干燥过程中的研究和应用被引量:27
2012年
对真空带式干燥技术用于中药浸膏干燥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生产实例进行整理和分析,推广真空带式干燥机这一新型的干燥设备在我国中药行业的应用。引用了中外23篇参考文献,介绍了当今国内外带式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中药浸膏几种传统的干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带式干燥的比较优势,以不同的中药浸膏为研究对象,以产品含水率、干燥速率和药物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对带式干燥机的履带速度、加热温度、中药浸膏的含水量和进料速度等技术参数的单因素分析、综合因素分析,研究建立真空带式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和多指标综合分析法,研究辩识真空带式干燥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确定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从而为建立中药浸膏带式干燥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奠定基础。带式真空干燥技术解决了中药浸膏其他干燥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节能省时,有效成分保留好,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干燥方法。但至今还未形成普遍认可的技术标准,各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随干燥品种的不同而变化,要简化工艺优化过程,扩大应用范围,还需结合计算机分析软件的开发和自动监测技术、在线检测技术的逐步实现。
董德云关健金日显潘海军李霞
关键词:带式干燥机中药浸膏数学模型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法
新清宁片的薄膜包衣工艺优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优选新清宁片的薄膜包衣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选取包衣液质量浓度、包衣液喷量、进风温度、包衣锅转数为考察因素,综合评分法优化新清宁片薄膜包衣的工艺参数。结果:薄膜包衣最佳工艺参数为包衣液质量浓度0.14 g.mL-1,包衣液喷量5.05~5.15 g.min-1,进风温度80℃,包衣锅转速6~8 r.min-1。结论:优选的薄膜包衣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大生产应用。
董德云金日显李霞关健潘海军董卫红韩曼雪
关键词:新清宁片薄膜包衣正交设计综合评分法
干法制粒技术在中药浸膏粉制粒过程中应用被引量:30
2012年
引用26篇参考文献,对国内外干法制粒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归纳。通过采集模型药品样本,建立颗粒得率的标准回归方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考察浸膏粉的休止角、压缩度、黏聚力、含水量等物理性质和制粒工艺中的送料速度、滚轮转速、滚轮压力等参数与颗粒剂得率的相关关系。针对成形率低的物料,以一次成形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筛选辅料配比;结合干法制粒机技术参数,从统计学角度系统分析影响中药浸膏粉干法制粒的可行性与高效性的主要因素,为干压制粒技术在中药品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董德云臧深金日显李霞潘海军
关键词:干法制粒正交实验节能环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秋梨枇杷蜜中柚皮苷的含量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秋梨枇杷蜜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22∶7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结果:柚皮苷在(28.4~142.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11%,RSD为1.60%。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娄敏郑鹏李霞赫炎韩曼雪潘海军
关键词:柚皮苷高效液相色谱
正柴胡饮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
2012年
目的:建立正柴胡饮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常规法对正柴胡饮颗粒进行加菌回收试验并计算回收率。结果: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试验组各试验菌株回收率均高于70%。结论:正柴胡饮颗粒的细菌计数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大肠埃希菌检查可按照常规法进行检查。
李霞潘海军赵京云关健董卫红韩曼雪
关键词: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正柴胡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