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升

作品数:49 被引量:291H指数:11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9篇肿瘤
  • 14篇肠癌
  • 14篇肠肿瘤
  • 13篇直肠
  • 13篇直肠癌
  • 12篇直肠肿瘤
  • 12篇胃癌
  • 9篇造口
  • 7篇手术
  • 7篇术后
  • 7篇腹腔
  • 7篇癌患者
  • 6篇造瘘
  • 6篇淋巴
  • 6篇腹腔镜
  • 5篇预后
  • 5篇胃肿瘤
  • 5篇吸水
  • 5篇吸水材料
  • 5篇淋巴结

机构

  • 49篇青岛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寿光市人民医...

作者

  • 49篇王东升
  • 16篇卢云
  • 16篇周岩冰
  • 12篇仲蓓
  • 9篇陈栋
  • 9篇牛兆建
  • 8篇曹守根
  • 7篇张宪祥
  • 7篇吕亮
  • 5篇刘晓东
  • 5篇张坚
  • 5篇李宇
  • 5篇李宇
  • 4篇江海涛
  • 4篇张超
  • 4篇张茂申
  • 4篇王冬
  • 4篇刘尚龙
  • 4篇王素
  • 3篇刘广伟

传媒

  • 6篇中华胃肠外科...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3篇青岛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结直肠疾...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透气式造瘘碗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透气式造瘘碗,包括:碗体、吸水材料层和造口腰带;碗体整体呈碗型;碗底为平底结构,分布有多个透气孔,碗底内侧内附有活性炭吸附纸,活性炭吸附纸的形状和尺寸与碗底相同;吸水材料层整体也为碗状,其整体尺寸与碗...
李大略王东升刘兆礼赵资文仲蓓卢云
腹膜腔穿刺术致肝硬化腹水病人巨大腹壁血肿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腹膜腔穿刺术可用于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与治疗。腹膜腔穿刺术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本文报告腹膜腔穿刺术导致肝硬化腹水病人巨大腹壁血肿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王素王东升周岩冰焦学龙
关键词:肝硬化腹膜腔穿刺术血肿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12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3例,术后早期开始进食水和肠内营养制剂)和早期禁食组(45例,常规早期禁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应激等指标。结果与早期禁食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缩短[(53.7±5.9) h比(64.5±5.8) h],排气时间提前[(57.5±8.2) h比(71.8±7.2) h],住院时间缩短[(6.9±1.4) d比(8.5±1.9) d],治疗费用减少[(41868±3168)元比(45950±3714)元](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8/43)比22.2%(10/45), 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天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禁食组,而静息能量消耗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早期禁食组(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符合人体生理性营养吸收途径,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王东升仲蓓赵萍刘晓东周岩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内营养营养状况
早期胃癌预后及复发转移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539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探讨影响早期胃癌预后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53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寿命表方法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神经浸润、脉管浸润及N分期是影响早期胃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脉管浸润及浸润深度是影响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44、11.753、3.142,均P〈0.05)。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浸润深度、N分期、肿瘤直径与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肿瘤直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OR=8.275、1.359,均P〈0.05)。结论早期胃癌预后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N分期、脉管浸润及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复发有关,肿瘤直径、N分期与预后有关。
王浩周岩冰牛兆建陈栋王东升吕亮李宇张坚曹守根焦学龙刘尚龙
关键词:胃肿瘤复发预后肿瘤转移
腹腔镜模拟教学培训体系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模拟教学培训体系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9月~11月参加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0位外科专业医师,培训前均未接触过腹腔镜技术。对比应用腹腔镜模拟教学培训体系培训前后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及腔镜模拟训练操作情况。腹腔镜模拟训练操作包括镜下精确定位训练、递接操作及缝合打结等,对每位住院医师的腹腔镜操作进行计时、计数,连续培训8周后,分别测试培训后上述各项技能完成情况,比较操作时间及熟练程度。结果:参加腹腔镜模拟教学培训前,腹腔镜基础理论分为(43.80±4.39),经过培训后分值提至(85.76±6.37)。腹腔镜模拟操作时间培训后较培训前缩短,其中腹腔镜下精确定位训练[(196.3±60.5)s vs.(93.7±15.6)s]、递接操作[(126.3±43.2)s vs.(73.7±19.5)s]、缝合打结操作[(465.3±90.5)s vs.(186.7±31.6)s]水平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模拟教学培训体系培训外科住院医师可提高其操作技能,且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操作技能得到持续提升,操作时间缩短。
李宇李毅刘晓东王东升牛兆建孙振青吕亮周岩冰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临床教学
两种预防性回肠造口开放方式对低位直肠癌手术效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Ⅰ期开放和Ⅱ期开放方式对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外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病人89例,随机分为Ⅰ期造口开放组(45例)和Ⅱ期造口开放组(4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等。结果Ⅰ期造口开放组手术时间长于Ⅱ期造口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8,P<0.05);Ⅰ期造口开放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Ⅱ期造口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3~8.280,P<0.05);两组造口相关并发症、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造口开放组病人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Ⅱ期造口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2,P<0.05)。术后第3天Ⅰ期造口开放组病人IgA、IgG水平明显高于Ⅱ期造口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9~5.553,P<0.05);术后第7天Ⅰ期造口开放组CD4+、CD4+/CD8+和IgA、IgM、IgG均明显高于Ⅱ期造口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4~16.373,P<0.05);时间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不随造口开放方式的不同而改变(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Ⅰ期开放安全有效,可改善病人术后免疫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刘兆礼李大略赵资文王冬王东升
关键词:直肠肿瘤回肠造口术免疫系统生活质量
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手术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清扫及近期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手术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淋巴结清扫及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标准: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上下2 cm之间且经术前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为腺癌。排除标准:肿瘤局部侵袭到肝、脾、胰腺等脏器,术中肿瘤腹腔播散或远处转移;姑息治疗的手术者或术前行新辅助化疗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合并症者;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急诊手术患者。根据以上标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82例SiewertⅡ型AEG患者入组本研究,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分配表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分别排除术中探查2例侵犯脾脏和2例侵犯脾脏病例,两组各41例患者纳入研究。两组患者均实施经腹腔食管裂孔入路的根治性胃切除术加D2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短期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食管切除长度、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率及再住院率等。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机器人组年龄(62.3±10.0)岁,男性35例(85.4%),体质指数(24.4±3.2)kg/m2;腹腔镜组年龄(62.5±10.0)岁,男性37例(90.2%),体质指数(23.8±2.6)kg/m2。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中转开腹者,均为R0切除,均无术后死亡的发生。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70.7±39.9)ml比(110.2±70.6)ml,t=3.118,P=0.003],食管切除长度更长[(3.0±0.7)cm比(1.9±0.5)cm,t=8.759,P<0.001],但装机时间更长[(56.5±7.4)min比(36.0±6.6)min,t=4.241,P<0.001],住院费用更高[(122 317.3±57 789.3)元比(99 401.6±39 349.5)元,t=2.099,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
王道胜曹守根谭晓杰刘尚龙刘晓东牛兆建陈栋王东升张坚吕亮李宇江海涛郭栋李毅李泽群周岩冰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微转移对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胃癌患者接受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术后,治疗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研究报道亚洲国家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60%,而西方国家仅有20%左右,部分经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阴性的胃癌患者,仍因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而导致死亡.因此,有学者提出淋巴结微转移可能是导致胃癌患者预后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于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是否会影响患者预后仍没有达到共识.为了明确淋巴结微转移在胃癌预后中的作用,本研究搜集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相关的文章,通过荟萃分析探讨淋巴结微转移对于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与淋巴结微转移发生相关的因素.
李宇杜培准王东升陈栋周岩冰张东峰
关键词:淋巴结微转移胃癌患者META分析预后淋巴结清扫淋巴结阴性
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RDG)与传统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LDG)之间的近期疗效。方法检索包括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数据库有关RDG与LDG优劣比较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0月。NOS评分系统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4篇共2456例患者,其中RDG组852例(34.69%),LDG组1604例(65.31%)。与LDG组相比,RDG组手术时间长(WMD=-22.59,95%CI:-25.55~-19.62,P<0.001),术中失血量少(WMD=34.29,95%CI:20.71~47.87,P<0.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提前(WMD=0.33,95%CI:0.13~0.54,P=0.002),住院时间缩短(WMD=0.88,95%CI:0.05~1.71,P=0.04)。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术后感染、术后腹腔出血、肠梗阻、肠漏等5种常见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DG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但是对于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优势。
王素孙振青苏萌萌王东升宋保连栾响王萍
关键词:胃切除术机器人腹腔镜META分析
影响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患者,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为变量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将单因素生存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分化程度、pT分期和pN分期对预后有影响(P <0.05),组间3年累积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化程度(HR: 4.588/2.263~9.302)、T分期(HR: 2.816/1.700~4.666)和N分期(HR: 4.425/2.276~8.606)是影响AE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对于病理分化差、高T分期和高N分期的AEG患者,外科医生应认真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提高AEG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张超张方源刘磊刘化胜王东升张宪祥
关键词:生存率手术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