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同燕

作品数:47 被引量:447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小麦
  • 8篇冬小麦
  • 8篇玉米
  • 5篇根系
  • 4篇配施
  • 4篇无机肥
  • 4篇光合速率
  • 3篇有机肥
  • 3篇育种
  • 3篇土壤
  • 3篇土壤肥力
  • 3篇农业
  • 3篇种质
  • 3篇种子
  • 3篇肥力
  • 3篇高产
  • 3篇高产小麦
  • 2篇氮素
  • 2篇冬小麦品种
  • 2篇性状

机构

  • 47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泰山学院
  • 1篇槐荫区计划生...
  • 1篇安丘市农业局

作者

  • 47篇王同燕
  • 17篇陈学留
  • 16篇王志芬
  • 13篇王奎波
  • 12篇韩金龙
  • 9篇徐立华
  • 9篇阴卫军
  • 6篇杜方岭
  • 6篇李志国
  • 6篇徐相波
  • 6篇邢燕菊
  • 6篇王未名
  • 5篇陈建爱
  • 5篇任凤山
  • 5篇徐兵
  • 4篇邱登林
  • 4篇周柱华
  • 4篇刘孝永
  • 4篇倪大鹏
  • 4篇丁一

传媒

  • 13篇山东农业科学
  • 5篇核农学通报
  • 4篇作物学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核农学报
  • 2篇中国食物与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肥料
  • 1篇农技服务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科学与管理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9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5篇199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小麦生长发育中心变化规律的^(32)P示踪研究
1995年
以鲁麦14为材料,于池栽条件下利用^(32)P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生长发育中心的变化。各器官干重(g/m^2)累积变化表明,植株的生长中心,拔节前为叶片,从拔节到开花末期转为茎,开花后到成熟则为穗。^(32)P分配比率的变化表明,物质分配中心的变化与生长中心的更替相一致。拔节前分配中心为叶片;拔节至孕穗,叶与茎的^(32)P分配比率相当,为由叶到茎的过渡阶段;此后分配中心转化为茎;开花后则为穗。^(32)P比活度的变化(Bq/50mg)表明,孕穗前植株的代谢中心为分蘖节或茎;孕穗至开花转化为穗;开花后植株开始进入衰老阶段。
王志芬陈学留余美炎王同燕王奎波任凤山徐兵
关键词:冬小麦
微生物技术在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2009年
微生物生存能力强、数量大、种类多、功能多样化,将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农副产品加工中是农副产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潜力巨大、意义深远。
祝清俊陈建爱王未名裘纪莹王同燕刘孝永杜方岭
关键词:微生物农副产品多样性
铅胁迫对糯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10年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随铅胁迫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铅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浓度铅处理对糯玉米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浓度铅处理对糯玉米幼苗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韩金龙王同燕徐立华徐相波周柱华邱登林阴卫军
关键词:糯玉米铅胁迫抗氧化酶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种质创新方法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近几年糯玉米育种工作发展迅速。通过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糯玉米育种种质创新的思路:加大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充分利用回交法和二环系法;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理化诱变及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选育方法相结合改良创新糯玉米种质。
韩金龙徐立华徐相波王同燕周柱华邢燕菊丁一
关键词:糯玉米育种种质创新
高产小麦灌浆期钾的吸收与分配被引量:2
1996年
冬小麦灌浆期钾的吸收呈一元二次曲线,灌浆开始1~4d,其吸钾活力增加缓慢,以后呈直线增加,第18d吸钾活力达高峰值,接着迅速下降。穗部钾呈不断增加趋势,其它各器官为钾的暂贮器官,都是吸收后又输出,并保有一定钾素比率,直至成熟。除叶片外,其它器官钾的分配比率均与根系吸钾活力呈显著相关。
陈学留王志芬余美炎王奎波王同燕
关键词:小麦灌浆期
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7
2007年
选用费玉3号、豫玉22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考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研究了钾肥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素营养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加玉米茎秆干物质重和叶面积及千粒重。但过量施用钾肥对玉米产量的提高会产生不利影响。
倪大鹏刘强阴卫军韩金龙朱彦威王同燕阴才
关键词:钾肥玉米品种
葡萄避雨蓬减震装置
葡萄避雨蓬减震装置,包括上棚骨架、防护塑料布、缓冲立杆、缓冲模块和固定地桩,所述固定地桩的底部固定在葡萄地里,在固定地桩的顶部设有可上、下、左、右可调式的缓冲模块,缓冲模块的顶部与缓冲立杆固定连接,缓冲立杆顶部与上棚骨架...
王恒振史红梅巩东营管雪强汝医李守合王同燕王素珍李志国
文献传递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6
1994年
应用15N示踪技术,采用盆栽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既可获得与单施等氮量无机肥同样高的产量,又能提高肥料氮在土中壤的总残留量,同时使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增加。全施有机肥不能获得较高产量。基肥氮主要用于小麦营养器官的形成,追肥氮则主要用于繁殖器官的形成。土壤氮的供应占小麦吸氮总量的54.54~65.71%,培肥地力是小麦持续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王奎波余美炎申秀珍王同燕陈学留王志芬
关键词:小麦氮素营养肥料配施土壤肥力
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1999年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鲁麦14)群体根系吸收活力和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返青到成熟,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符合回归方程y=2.050+1.641x(r=0.8163);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根层~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显著相关(r=0.9629),其变化主要受根层、茎层、叶层^(32)P矿质集运速率的影响;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与根层、茎层和叶层的^(32)P矿质集运速率之间的关系都极为密切,其变化显著受根层^(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的影响;根层、叶层和穗层的^(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与其^(32)P矿质集运速率的变化之间关系密切。
王志芬陈学留余美炎王同燕任凤山徐兵
关键词:冬小麦群体光合速率
玉米抗旱机理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进展被引量:54
2010年
玉米抗旱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特性,研究内容主要是抗旱机理研究和抗旱性鉴定与评价,其中适应干旱的形态结构特征是玉米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理代谢调节也是玉米适应抗旱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总结前人有关对玉米抗旱性的大量研究,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遗传等角度阐述了玉米抗旱机理与抗旱性鉴定的各项指标。指出玉米抗旱性由多基因控制,呈现典型的数量遗传。抗旱性鉴定需要在特定环境和试验条件下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合遗传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发现玉米抗旱性研究的方向从一般的生理生化分析转移到分子遗传学的QTLs定位与分析。总结分析玉米抗旱性研究现状与方向,为玉米抗旱性鉴定、玉米抗旱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韩金龙王同燕徐子利徐立华徐相波邢燕菊阴卫军
关键词:玉米抗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