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家耀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理
  • 4篇肿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观察
  • 3篇病理观察
  • 2篇影像
  • 2篇肿瘤转移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白质
  • 2篇病理学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阳性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脂肪瘤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 2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威海市文登中...
  • 1篇唐县人民医院

作者

  • 8篇王家耀
  • 4篇宋英华
  • 4篇林晓燕
  • 2篇曹智新
  • 2篇刘英超
  • 1篇卢德宏
  • 1篇王舟
  • 1篇庞在英
  • 1篇李英明
  • 1篇杜怡峰
  • 1篇王光彬
  • 1篇冯吉贞
  • 1篇刘效辉
  • 1篇王翔
  • 1篇宋吉清
  • 1篇许尚臣
  • 1篇曹智民
  • 1篇李加美
  • 1篇傅海燕
  • 1篇李珊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滑膜软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滑膜软骨肉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肿瘤位于关节腔内,呈不规则分叶状;切面灰白、灰蓝色,质脆,部分区域灰红色、质软。镜下见软骨细胞片状分布,伴有细胞不典型性;大部分区域软骨细胞分化较差,呈梭形,核仁大而明显,可见双核、大核及异型核的肿瘤细胞,局灶坏死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S-100和vimentin(+)。结论滑膜软骨肉瘤非常罕见,临床上主要应与滑膜软骨瘤病及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鉴别,组织学上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确诊需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手术所见及组织学形态综合判断分析。
李加美冯吉贞曹智新王家耀
关键词:滑膜软骨瘤病
右侧额叶转移性沙砾体型肺乳头状腺癌
2015年
目的报告1例临床罕见的右侧额叶转移性沙砾体型肺乳头状腺癌患者,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6岁,临床表现为额枕部间歇性头痛。MRI显示右侧额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可能。术中可见右侧额叶肿瘤呈灰红色、质地较韧、边界清楚、血供丰富。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胞质嗜酸性,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小的红核仁,肿瘤组织和肿瘤间质中可见大量沙砾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CK19、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Napsin A蛋白,灶性表达P53,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5%~10%;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甲状腺球蛋白、Galectin-3蛋白、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等标志物。结合胸部18F-FDG-PET CT显像,最终病理诊断为(右侧额叶)转移性沙砾体型肺乳头状腺癌。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随访12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沙砾体型肺乳头状腺癌临床罕见,应详细了解病史,并注意与乳头状型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乳头状型室管膜瘤、乳头状型胶质神经元肿瘤和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相鉴别,以免误诊或漏诊。
林晓燕李英明宋英华宋吉清刘英超王家耀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转移额叶病理学
大脑淋巴瘤病一例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大脑淋巴瘤病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特殊类型,以白质病变为主。国内尚未见该类型报道。我们报道1例大脑淋巴瘤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15年1月19日患者入院起,追踪和观察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分析大脑淋巴瘤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神经病理及其对激素和放射治疗的反应。结果该病例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减退、走路不稳和进行性意识障碍,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半球弥漫的白质病变,病变还累及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并伴有针尖样强化。甲泼尼龙1g/d×5d治疗后病情有好转。后经立体定向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B细胞来源的大脑淋巴瘤病。再次以认知和意识障碍时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经全脑放射治疗明显好转。结论激素可暂时性地缓解大脑淋巴瘤病症状和缩小病变。相关鉴别疾病较多,临床工作中应加注意,尽早行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
刘效辉卢德宏王翔李珊刘英超庞在英许尚臣王舟王家耀王光彬杜怡峰
关键词:淋巴瘤白质激素
伴骨软骨化生的肺髓脂肪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肺髓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患者因咳嗽、胸闷20天,左肺上叶占位入院。X线示边界清楚的密度不均的囊性包块。CT扫描左上肺门4cm×3.5cm大小类圆型囊状低密度影,边界呈囊状高密度,可见钙化,其中心密度较低,可能为液化坏死组织或脂肪组织。结果肿瘤类圆形,4.4cm×3.5cm大小,切面呈囊性,囊空直径2.5cm,内含黏液;囊壁厚2~2.5cm,最外层为蛋壳样质硬骨样组织,约厚0.5cm,囊壁内层主要为软组织,灰红间杂灰黄色。镜下见肿物软组织部分由成熟脂肪组织(约占60%)和骨髓造血组织混合组成,骨髓组织含有正常比例的三系造血细胞。囊壁质硬部分为薄层新生骨小梁和软骨。结论肺髓脂肪瘤少见,目前国内外仅有8例报告,本例呈囊性并有骨软骨化生更为罕见。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需与错构瘤、髓外造血和骨髓增生性疾病等鉴别。
林晓燕宋英华王家耀
关键词:临床病理
内淋巴囊肿瘤四例临床病理观察及鉴别诊断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7-29-2013-11-07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4例EL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7、40、58和60岁,中位年龄49岁,男女之比为1∶3。主要临床症状是听力下降,并伴有耳鸣、耳聋及面瘫等。影像学显示,肿瘤位于颞骨岩部或桥小脑角,并周围骨质破坏。组织学改变,肿瘤呈乳头状及腺样结构,乳头具有纤维血管轴心,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柱状上皮,胞质嗜酸或透明。部分区域呈囊性扩张,内含粉染的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间质中血管丰富。免疫表型示,CK、CK8/18、EMA和Vimentin阳性,其中1例GFAP阳性,2例CK5/6及CD56阳性,CgA、Syn、TTF-1、TG、S-100和NSE阴性。Ki-67指数约为1%。4例均已行手术完整切除,随访至2014-02-07无复发。结论 ELST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形态温和,但常呈侵袭性生长,临床及病理易与其他肿瘤混淆,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
傅海燕王家耀
关键词: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临床罕见的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经过,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50岁。临床表现为左眼视物模糊、阵发性头晕。MRI显示左侧鞍旁海绵窦区占位性病变。术中可见左侧海绵窦上壁灰红色肿瘤组织,质地柔软,血供丰富。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组织由体积较大的细胞构成,胞质嗜酸性,呈片状、腺泡状或乳头状排列,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可见小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波形蛋白、S 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呈弱阳性,灶性表达P53蛋白,Ki 67抗原标记指数为5%~10%,不表达神经内分泌和垂体激素标志物。根据患者既往腮腺肿瘤切除术史,并对比腮腺肿瘤与海绵窦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最终明确诊断为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随访21个月无复发。结论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来自腮腺,临床十分罕见,诊断过程中应详细了解病史,并注意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之相重叠的乳头状型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肿瘤、乳头状型室管膜瘤、乳头状型胶质神经元肿瘤及脊索瘤等相鉴别,以免误诊或漏诊。
林晓燕宋英华王家耀
关键词:腮腺肿瘤转移海绵窦病理学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1例被引量:1
2012年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stromal tumor,MEST)是发生在肾脏的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以往曾被称为肾盂囊性错构瘤、成人中胚层细胞肾瘤。因其发病率低,病理、影像学及临床医师诊断经验较少,容易造成误诊。现报道1例MEST,结合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讨论该疾病特点,以提高对MEST的认识。
曹智新王家耀曹智民
关键词:间质肿瘤混合性上皮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良性肿瘤
角蛋白表达阳性的马尾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伴脊柱裂: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1年
目的探讨马尾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临床罕见伴节细胞神经瘤分化的马尾副神经节瘤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7岁,临床表现为右足底麻木并渐进性双下肢麻木。MRI检查显示L_4~S_1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术中可见S_1节段硬脊膜部分缺损未闭合,硬脊膜受压,肿瘤约5cm×3cm×3cm大小,位于神经根,形状不规则,血运丰富,压迫马尾囊及神经根。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由副神经节瘤和节细胞神经瘤组成,副神经节瘤为实性细胞巢结构,细胞呈器官样排列,部分为实性片状、癌巢样或条索样、假"菊形"团样、血管外皮瘤样及乳头状排列;节细胞神经瘤可见典型节细胞,背景为神经纤维、许旺细胞等,形成节细胞神经瘤图像,两种成分单独或混杂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巢状成分的肿瘤细胞胞质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以及α-突触核蛋白和嗜铬素A,肿瘤细胞巢周围胞质可见表达S-100蛋白的支持细胞,Kj-67抗原标记指数<5%;节细胞成分表达α-突触核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并不同程度表达细胞角蛋白,但不表达神经元核抗原。结论该例患者肿瘤组织中伴有节细胞神经瘤成分,含有多种组织学和细胞学形态,伴骶椎隐裂,临床罕见。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可能是马尾副神经节瘤不同于其他部位副神经节瘤的重要病理学特点之一。
林晓燕宋英华王家耀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节细胞神经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