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作品数:28 被引量:166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质控血清的制备及其应用 1997年 收集好质控血清置低温冰箱保存,检测前充分解冻,离心后,双层滤纸滤去上层和沉淀杂质,每100ml血加叠氮钠10mg、庆大霉素4万u,并加入56mmol/L葡萄糖贮存液,调其浓度到50~60mmol/L.分装上述血清于小瓶密封,置-34℃冰箱保存.每日检测1份标本的批间、天间变异,连续20天,求出各检测项目的相对靶值和标准差,要求达到WHO和国内允许范围.日常检验中,每批样本必须带做质控血清,用X-SD质控图法每天描点,以便及时发现误差原因.1995年该院增加十多个生化项目室内质控,促进了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欧超伟 吴瑞芳 王小梅 钟琼关键词:质控血清 室内质控 质控图 生化项目 联合检测MMP-9、AFP和TBA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甲胎蛋白(AFP)和总胆汁酸(TBA)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PHC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25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血清MMP-9、AF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TBA(循环酶法)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HC患者治疗前组MMP-9、AFP和TB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组根据治疗效果血清MMP-9、AFP水平增高有所不同,TBA有所下降。MMP-9、AFP和TBA的敏感性分别为40.0%、55.0%和35.0%,3项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5.0%。结论血清MMP-9、AFP和TBA联合检测显著提高对PHC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PHC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小梅 李光庭 欧超伟 郑健彬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甲胎蛋白 总胆汁酸 丹参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IL-6 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IL-6、IL-8和TNF-α的影响,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32例II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取常规西药组32例作为对比观察,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中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丹参注射液治疗II型糖尿病肾病总有效率71.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丹参注射液治疗组IL-8、IL-6和TNF-α水平与西医治疗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IL-8、IL-6和TNF-α均显著降低,但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丹参注射液治疗组24h尿蛋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尿蛋白量与IL-8、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丹参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对II型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可能与丹参注射液能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王小梅 甄卓丽 陈小芳 袁汉尧 徐军发关键词:丹参注射液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6 探讨肿瘤标志物RCAS1在肿瘤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检测表达在SiSo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eceptor-binding cancer antigen expressed on SiSo cells,RCASl)在不同肿瘤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肿瘤患者85例(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9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肿瘤组织中RCAS1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受检者血清中RCAS1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CAS1在肿瘤组织中呈粗颗粒状黄褐色反应产物.患者组RCAS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患者组织中RCAS1的阳性表达率为76.2%,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RCAS1的水平和阳性检出率均不断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血清RCAS1水平检测可用于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 肖德乾 王小梅 张月飞 陈章权 徐军发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RCAS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癌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建立了检测可溶性B7-H4(sB7-H4)ELISA夹心法的检测50例宫颈癌患者、40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sB7-H4水平,以5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sB7-H4水平为对照。结果正常体检者、子宫肌瘤患者和宫颈癌患者血清sB7-H4浓度分别为(31.62±9.85)μg/L(、34.49±8.17)μg/L和(43.70±8.60)μg/L。对照组者与子宫肌瘤患者血清sB7-H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sB7-H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子宫肌瘤患者(P均<0.01)。手术前宫颈癌患者血清sB7-H4水平(46.88±8.89)μg/L明显高于术后患者(39.29±5.99)μg/L(P<0.01)。宫颈癌患者血清sB7-H4水平与鳞状上皮癌肿瘤(SCC)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sB7-H4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可能是宫颈癌的一种较好的肿瘤标志物,检测sB7-H4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胡国艳 郑淑华 刘伟 刘学军 吕晶 王小梅 徐军发关键词:宫颈癌 子宫肌瘤 物理综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物理综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探讨物理综合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药物组各30例,分别给予超声波、激光、低频电疗及药物等综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另设健康体检职工30例为正常对照(正常组)。结果:治疗前血清IL-1β、IL-6、TNF-α和hs-CRP含量,综合组及药物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10 d后,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2组间比较,综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BI及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2组间比较,综合组更显著(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炎症改变,综合物理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IL-6、TNF-α及hs-CRP含量、促进自由基的清除和内皮功能修复、改善供血等多种因素有关。 阳小云 陈小江 王小梅 陈昕 杨明关键词:物理治疗 脑梗死 IL-1Β HS-CRP 1531例机关员工体检项目ALT、GLU、TC和TG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对机关员工健康体检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葡萄糖(GLU)、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结果分析,了解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531例机关员工的健康体验标本,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21~30岁)、B组(31~40岁)、C组(41~50岁)、D组(51~60岁)和E组(61~86岁),采用奥林巴斯全自动分析仪测定ALT、GLU、TC和TG,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和E组中男性的ALT高于女性(P<0.05或0.01);D和E组女性的TC明显高于男性(P<0.01);TG除了D、E组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除ALT外GLU、TC和TG升高的比率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P<0.01)。结论 GLU、TC和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改变机关员工不良生活习惯将可有效预防酒精性肝炎、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疾病。 王小梅 欧超伟 郑健彬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肺癌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血栓调节蛋白检测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浸液和手术前后血浆中TM、u-PA和t-PA浓度。结果肺癌患者癌组织浸液中的TM和t-PA水平分别为(41·21±17·64)μg/L和(419·7±206·7)IU/L,显著低于癌旁非癌组织的(65·34±23·67)μg/L和(648·5±233·8)IU/L(P<0·01),而u-PA水平则为(387·3±145·5)μg/L,明显高于癌旁非癌组织(136·5±56·7)μg/L(P<0·01);患者术前血浆的TM、t-PA和u-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术后它们浓度则比术前水平明显回落(P<0·01),恢复到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肺癌症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TM、t-PA和u-PA的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黄伟英 欧超伟 王小梅 吴冬梅关键词:肺癌 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调节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CRP、IL-6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变化,并检测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的变化,探讨UC患者PMN凋亡与CRP、IL-6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UC病人外周血PMN凋亡。结果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和缓解期UC患者。缓解期UC患者PMN凋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不同病情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有显著性差异。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且与PMN凋亡呈负相关,与病情呈正相关。缓解组患者CRP、IL-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UC患者PMN凋亡延迟,且与病情及疗效密切相关。IL-6产生过多可导致肝脏合成CRP增高,同时可能是导致PMN凋亡延迟的重要因素。适度调控PMN凋亡,有可能会成为治疗UC的有效途径。 王小梅 祝斌 陈小芳 徐军发 袁汉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建立了检测可溶性B7-H4(sB7-H4)ELISA夹心法的基础上对65例白血病患者、34例淋巴瘤患者、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SB7-H4水平进行了检测,并采用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B7-H4水平作为对照。结果:正常体检者、白血病患者、淋巴瘤患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sB7-H4浓度分别为(31.62±9.85)μg/L、(31.82±9.91)μg/L、(38.81±10.34)μg/L和(29.28±7.04)μg/L,其中健康体检者与白血病患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sB7-H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淋巴瘤患者血清sB7-H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B7-H4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而与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无直接相关,检测sB7-H4对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王小梅 胡国艳 刘伟 郑淑华 吕晶 王红梅 徐军发关键词: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