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彦芳

作品数:16 被引量:94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胆红素
  • 2篇德尔菲
  • 2篇德尔菲法
  • 2篇药师
  • 2篇药物
  • 2篇医院药师
  • 2篇过敏
  • 2篇红素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层次分析法
  • 1篇蛋白
  • 1篇多形
  • 1篇多形红斑
  • 1篇多形红斑型药...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信效度

机构

  • 16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作者

  • 16篇王彦芳
  • 7篇杜书章
  • 7篇关克磊
  • 7篇陈娟娟
  • 5篇阚全程
  • 5篇王松
  • 3篇楚尧娟
  • 2篇余祖江
  • 2篇张瑞
  • 2篇申珅
  • 2篇史香芬
  • 2篇丁艳霞
  • 1篇陈晓莉
  • 1篇李朵璐
  • 1篇王琼叶
  • 1篇丁艳霞
  • 1篇李晶晶
  • 1篇刘克锋
  • 1篇孙志
  • 1篇司方莹

传媒

  • 4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临...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辅助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常规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常规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前后肝功能及外周血常规指标,并对化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异常率明显增加,总胆汁酸由化疗前的10.3%增加至第4周期的27.1%(χ^2=14.823,P=0.005),谷丙转氨酶由化疗前的2.9%增加至第4周期的18.6%(χ^2=9.615,P=0.047)。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异常率明显增加,红细胞异常率由化疗前的3.0%增加至第4周期的28.8%(χ^2=49.006,P<0.001),血红蛋白异常率由化疗前的22.4%增加至第4周期的57.6%(χ^2=26.681,P<0.001),血小板异常率由化疗前的22.4%增加至第4周期的52.5%(χ^2=27.580,P<0.001),淋巴细胞异常率由化疗前的3.0%增加至第4周期的20.3%(χ^2=16.248,P=0.003),单核细胞异常率由化疗前的11.9%增加至第4周期的32.2%(χ^2=20.092,P<0.001)。结论新辅助化疗药物在预防性保肝治疗下仍有部分乳腺癌患者发生肝损伤,同时可引起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常规指标异常,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尤其对于贫血患者,应予以适当营养支持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化疗效果。
陈娟娟楚尧娟王彦芳杨晰孙志王松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肝功能
利福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被引量:5
2016年
利福平是一线抗结核药物,属于全杀菌剂,具有强大的抗结核作用,其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以异烟肼、利福平为主的短程化疗方案已经成为肺结核患者初治的标准方案。但临床应用中,利福平不良反应也较多,常见的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肾脏损害、皮肤黏膜损害等。其中,以发热和皮疹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分析1例应用利福平后出现重症药疹的个案。
关克磊丁艳霞王彦芳
关键词:利福平重症多形红斑过敏反应
阿法骨化醇联合甲泼尼龙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过敏性紫癜患儿予以阿法骨化醇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其肾功能改善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阿法骨化醇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腹部绞痛、消化道出血、皮疹紫癜、关节肿痛)消退时间,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头晕乏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腹部绞痛、消化道出血、皮疹紫癜、关节肿痛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Cys C、Sc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显著,能够加快临床症状消退速度,改善患儿肾功能和免疫功能。
王彦芳史香芬陈娟娟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阿法骨化醇甲泼尼龙肾功能T细胞亚群
NH_4Cl对人肝细胞系LO2氨转运相关蛋白RHCG和AQP8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验氯化铵是否能够特异性地刺激肝细胞,使其内部与氨离子转运有关的RHCG和AQP8基因表达发生变化。方法培养人正常肝脏细胞(LO2)、甲状腺癌细胞(TPC-1)、卵巢癌细胞(SKOVR-3)和食管癌细胞(9706),NH4Cl(2.5、5、10、20、40和50 mmol/L)对4种细胞作用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O2细胞经5、10和20 mmol/L的NH4Cl处理不同时间(6、12和24 h)后,AQP8和RHCG基因及蛋白的表达;10 mmol/L的NH4Cl处理TPC-1、SKOVR-3和9706细胞不同时间(6、12和24 h)后,AQP8和RHCG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NH4Cl浓度的增加,氨对肝细胞LO2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且明显大于其他细胞系;10 mmol/L NH4Cl作用于LO2细胞6 h时,RHCG基因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而AQP8基因的表达量在作用12 h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10 mmol/L NH4Cl作用于LO2细胞24 h时,AQP8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RHCG无变化;相同浓度NH4Cl作用其他细胞系相同时间时,AQP8和RHCG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在氨升高的环境中,人肝细胞通过调节氨转运相关蛋白AQP8和RHCG的量来维持对氨摄取的平衡,减少氨对肝细胞的特异性损伤,在其他细胞系中无此现象。
关克磊阚全程余祖江李晶晶司方莹申珅王彦芳
关键词:氯化铵AQP8
高血氨对大鼠血清胆红素及肝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分析高血氨状态下大鼠胆红素水平、胆红素代谢相关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表达的变化及NF-κB通路的激活情况。方法:25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高血氨组15只,每天给予氯化铵灌胃2次;对照组10只,同法灌胃生理盐水。每周心脏采血一次,应用ELISA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4周后处死大鼠,心脏灌流后取肝脏,免疫组化SP染色观察HO-1与NF-κB的表达,RT-PCR检测UGT1A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血氨组大鼠血清TBIL、DBI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BIL:F组间=201.524,F时间=446.552,P均<0.001;DBIL:F组间=131.864,F时间=455.413,P均<0.001)。高血氨组HO-1蛋白表达量(2250.31±620.43)较对照组的(156.66±10.28)上调(t=56.829,P<0.001),高血氨组NF-κB阳性细胞百分比为(0.248±0.052)%,较对照组的(0.072±0.033)%增加(t=62.347,P<0.001)。高血氨组UGT1A1mRNA的表达水平(0.611±0.152)高于对照组的(0.328±0.063)(t=6.449,P<0.001)。结论:血氨升高时TBIL和DBIL亦随之升高,HO-1和UGT1A1在组织中的表达增加,提示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NF-κB通路被激活。
王彦芳阚全程余祖江李朵璐关克磊
关键词:高血氨胆红素血红素加氧酶1核因子-ΚB
基于PubMed数据库检索的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热点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通过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相关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了解DILI的研究概况和研究热点,为开展DILI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发表的DILI相关文献,运用Bicomb 2.02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得到高频主题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用gCluto 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Ucinet 6.216软件中的NetDraw绘制社会网络图,并利用Ucinet 6.216软件进行中心度分析。结果:从1950年首次报道到2019年年发文量464篇,共纳入刊载在1090种期刊上的5912篇文献,其中"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Hepatology"刊载的文献数最多;选取词频≥60的37个主题词作为本研究的高频词,其中"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etiology(化学和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病因学)"点中心度最大,为1329.000,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通过高频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在预防或治疗结核病期间是DILI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乙酰氨基酚诱发的DILI及其预后;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DILI机制和解毒剂;草药和膳食补充剂相关的胆汁淤积型DILI;甲氨蝶呤相关的DILI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结论:DILI的研究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对乙酰氨基酚、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抗结核治疗及甲氨蝶呤引起的相关DILI应引起重视。
陈娟娟姚明解王松王彦芳潘豹李阳阳杨晰杜书章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可视化分析
姜黄素对人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瘤内皮细胞(hEC)血管生成相关因子HIF-1 α(低氧诱导因子α)和VEGF(生长因子)的影响及促进其凋亡的机制,以期为抗婴幼儿血管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血管瘤组...
王彦芳娄索卉杜书章阚全程
阿德福韦酯致低磷性骨软化症1例被引量:3
2017年
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核苷酸类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对耐拉米夫定的HBV具有良好活性,其作用温和,应用广泛。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可以导致低磷性骨软化症,临床医师往往对此认识不足,造成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阿德福韦酯致低磷性骨软化症,总结该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关克磊丁艳霞王彦芳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2
2018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其肝功能及肝硬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18例连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0周)、治疗后26周、52周及78周的HBV DNA,血生化(白蛋白、前白蛋白、ALT、AST等)及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四项、APRI、FIB4)指标,并对抗病毒治疗过程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着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78周后,在HBeAg阳性组有98.46%的患者,阴性组100.00%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乙肝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0周到78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BeAg+:93.50(57.50~152.25)mg·L^(-1) vs.171.00(128.00~201.50)mg·L^(-1);HBeAg-:126.50(70.25~186.25)mg·L^(-1) vs.192.00(124.00~215.00)mg·L^(-1)),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胺转肽酶0周到78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基本恢复至健康人水平。同时,肝硬化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APRI、FIB-4,0周到78周的变化分别为HBeAg+:1.48(0.58~3.42)vs.0.36(0.35~0.57),3.32(1.30~7.23)vs.1.11(0.71~1.27);HBeAg-:1.09(0.44~2.15)vs.0.53(0.36~0.72),3.34(1.35~7.30)vs.2.00(1.28~4.08)。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程度得到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接受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
陈娟娟张瑞陈保站楚尧娟刘冲张远陈晓莉乔丽娟杨晰王彦芳马柔柔杜书章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恩替卡韦肝功能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中的识别及启示
2022年
目的:探索血嗜酸性粒细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区分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20年1月~2020年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就诊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及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临床信息,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中均出现C反映蛋白升高现象,异常率分别为76.2%、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8);在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中白细胞降低的比例分别为8%、22.7%,升高比例分别为8%、22.7%,正常比例占84%、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嗜酸性粒细胞、凝血酶原时间、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最为明显中位数,疑似病例:0.10(0.06~0.12)×10^(9)/L,确诊病例:0.00(0.00~0.03)×10^(9)/L,P<0.0001,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异常率分别为0%与59.1%。血嗜酸性粒细胞用于诊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cut-off值为0.04×10^(9)/L,相应的AUROC为0.917(95%CI:0.799~0.978),敏感性为81.82%,特异性为84.00%。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在疑似病例中区分确诊病例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在疑似病例中区分确诊病例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临床上应引起关注。
陈娟娟姚明解王彦芳苏佩王松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嗜酸性粒细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