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宁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杂种
  • 7篇栽培
  • 4篇栽培棉种
  • 4篇染色体
  • 4篇棉花
  • 4篇棉种
  • 3篇栽培种
  • 3篇四元杂种
  • 2篇性状
  • 2篇杂种F1
  • 2篇染色
  • 2篇种间
  • 2篇种间杂种
  • 2篇细胞
  • 2篇棉属
  • 2篇间杂种
  • 2篇倍体
  • 1篇多倍体
  • 1篇形态性状
  • 1篇形态学

机构

  • 8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0篇王志宁
  • 6篇许复华
  • 6篇季道藩
  • 1篇许馥华
  • 1篇李道藩
  • 1篇宋平
  • 1篇王志安

传媒

  • 4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棉花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植物杂志
  • 1篇国外农学(麦...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个栽培种及种间杂种的组织解剖
1993年
研究了4个栽培棉种间叶片与花器组织解剖性状的异同及这些性状在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二倍体栽培种与2个四倍体栽培种叶片横切面构造之间有特征性差异,前者为近等面叶,后者为背腹叶。二倍体栽培棉种与四倍体栽培棉种间的杂种F_1表现为近等面叶,并近等面叶对背腹叶为显性。叶柄横切面构造观察表明,4个栽培棉种问除叶柄直径有明显差异外,其构造基本相似,每叶柄有4~5束维管束,平均直径约265~330μm。苞叶横切面没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上、下表皮间为叶肉组织,4个栽培棉种问除苞叶厚度外基本近似。花柄的横切面构造观察表明,花柄内维管束的分布方式与叶柄截然不同,它是由平均直径约70~110μm的维管束沿花柄内径致密排列而成的,每花柄约有20~30束维管束,因棉种而异。
王志宁季道藩许复华
关键词:棉花杂种
二倍体栽培种及种间杂种染色体加倍技术
1992年
棉属的两个二倍体栽培种——草棉和亚洲棉,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它们具有陆地棉所缺乏的优良性状,为了把其优良性状转育给陆地棉,需进行不同染色体倍性间的种间杂交。由于二倍体棉种与四倍体棉种间染色体数目不平衡。
王志宁许复华徐盛忠
关键词:棉花染色体育种
栽培棉种间四元杂种F_1群体内形态性状与染色体组成的分离
1993年
本研究以4种不同细胞质的栽培棉种间四元杂种F_1群体为材料,并以4个栽培棉种及其种间二元杂种F_1为对照,研究了四元杂种F_1群体内叶片和花器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在四元杂种F_1群体内,茎秆色泽、茸毛、叶片中裂片形状以及花瓣色泽发生了强烈分离。叶柄长度,花柄长度等数量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而苞叶长、宽,花瓣长,宽类似于2个四倍体栽培棉种,分离程度相对较小。不同细胞质的四元杂种F_1群体之间在花药数目上表现出明显的细胞质效应。以草棉为细胞质的四元杂种F_1群体平均花药数为75.27±18.34个/花,而以海岛棉为细胞质的四元杂种F_1群体平均达116.7±26.7个/花。对四元杂种F_1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随体染色体数目的观察表明,F_1群体内随体染色体数目以4~6条为主,最少仅1条,最多达7条。从而在染色体水平上直接证明了四元杂种F_1群体内株间遗传成份的分离。
王志宁季道藩许复华
关键词:杂种一代染色体
异源多倍体杂种棉的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异源多倍体化是植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棉属植物有四个栽培种,即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2n=2x=20、亚洲棉(G.arboreum)2n=2x=26、陆地棉(G.hirsutum)2n=4x=52、海岛棉(G.barbadense)2n=4x=52.其中四倍体栽培种是由两个二倍体棉种通过种间杂交、自然加倍而来的.四倍体栽培种在生长势、抗逆性以及农艺性状等方面均比二倍体栽培种优越.但是,随着倍性的增加,这种优越性具有一定的限度.因此,研究棉属植物最适染色体倍性,在棉花遗传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王志宁李道藩许复华
关键词:棉花杂种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棉属四个栽培种的核型比较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以四个栽培棉种为材料,研究了草棉(Gosypiumherbaceum)、亚洲棉(Garboreum)、陆地棉(Ghirsutum)和海岛棉(Gbabardense)的核型。各棉种的核型简式为:草棉,2n=2x=26=18m+4sm+4st(4SAT);亚洲棉,2n=2x=26=22m+2sm+2st(2SAT);陆地棉,2n=4x=52=28m+22sm(2SAT)+2st(2SAT);海岛棉,2n=4x=52=28m+24sm(4SAT)。通过对4个栽培棉种核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棉的核型比亚洲棉对称,属较原始的类型,陆地棉与海岛棉的核型很相似,唯在Sm染色体的数目和位置上有一定差异。研究还表明,在4个栽培种中,只有草棉具有a型随体,据此可鉴别种间杂种。
王志宁季道藩许复华
关键词:亚洲棉海岛棉核型分析
棉属中染色体倍性与叶片气孔性状的关系被引量:5
1989年
观察了棉属(Gossypium)不同染色体组、不同染色体倍性的种间杂种及其加倍后代的28个材料的叶片气孔,测定了气孔密度、气孔保卫细胞的大小及其中叶绿粒数目.结果表明,不同染色体组间、不同棉种间和不同染色体倍性间在这些性状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总趋势是染色体倍性间>染色体组间>种间>种内.染色体倍性提高,气孔保卫细胞的大小及其中叶绿粒数目增加,而气孔器密度减小.认为叶片气孔保卫细胞中的叶绿粒计数配合保卫细胞大小和气孔器密度的测量,可以用于不同染色体倍性棉花植株的鉴定.
宋平王志安王志宁
关键词:棉属气孔性状染色体倍性
原位杂交技术在麦类作物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1993年
本文介绍了分子遗传学中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该项技术在小麦-黑麦易位体和小麦-大麦附加系上的应用问题,对现代生物技术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志宁
关键词:麦类作物细胞学原位杂交
栽培棉种间二、三、四元杂种的研究 Ⅱ.杂种F_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和花粉萌发率被引量:6
1990年
以棉属(Gossypium)的四个栽培种的种间杂种F_1植株为材料,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和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在中期Ⅰ,二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_1出现一个四体环;(陆地棉×海岛棉)F_1通常联会成26个二价体。三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_1×陆地棉]F_1,[(亚洲棉×草棉)F_1双二倍体×陆地棉)F_1和四元杂种[(陆地棉×海岛棉)F_1×(亚洲棉×草棉)F_1双二倍体]F_1分别出现11.7个、8.8个和8.4个单价体以及1.2个,5.6个和5.7个三价体。在后期Ⅰ,两个二元杂种F_1的染色体分离较规则,而三元和四元杂种F_1极不规则。在四分体形成时期,两个二元杂种F_1的异常四分体频率为18.3~20.2%,三元和四元杂种F_1高达71.2~74.7%。各杂种F_1及其亲本花粉萌发率测定表明:(亚洲棉×草棉)F_1花粉的萌发率为54.3%,表现半不育;(陆地棉×海岛棉)F_1为85.7%,与其双亲基本一致;而三元和四元杂种F_1的花粉萌发率极低,仅为7.1~12.4%,表现高度的不育。
王志宁季道藩许复华
关键词:杂种F1减数分裂染色体
栽培棉种间二、三、四元杂种的研究 Ⅰ.杂种F_1的产生及其形态特性
1990年
本研究以棉属(Gossypium)的栽培种草棉(C.herbaceum L.)、亚洲棉(G.arboFeumL.)、陆地棉(G.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bodense L.)为材料,通过种间杂交产生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F_1,首先进行同染色体组内的种间杂交,然后用0.2%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亚洲棉×草棉)F_1获得双二倍体,并进一步以该双二倍体与陆地棉或(陆地棉×海岛棉)F_1进行正反交,产生三元杂种F_1和四元杂种F_1。形态学研究表明,各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的F_1均生长旺盛,两个二元杂种F_1的叶片和花器或表现为明确的显隐性关系或超过双亲的平均值(如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三元和四元杂种F_1在叶形和花器形态上表现了三个和四个棉种的一些性状。这表明把几个栽培棉种的某些性状组合于同一杂种是可能的。
王志宁季道藩许复华
关键词:棉花杂种F1
栽培棉种间多棉种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1996年
以四个栽培棉种为材料,通过种间杂交,产生了栽培棉种间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对各材料叶片横切面结构研究表明,草棉与亚洲棉为等面叶,陆地棉与海岛棉为背腹叶,而各多元杂种均表现为等面叶,这一结果可用于多元杂种的早期鉴定。对各材料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二倍体的二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1联会成11个二价体和1个四体环,四倍体的二元杂种主要联会成26个二价体,而各多元杂种联会成大量的单价体和多价体。从而引起后期Ⅰ染色体分离混乱,并产生大量的异常四分体,造成多元余种的高度不育。
王志宁季道藩许馥华
关键词:形态学细胞遗传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