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纯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省种子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样品前处理对大米及米制品转基因成分荧光PCR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样品前处理对大米及米制品转基因成分荧光PCR检测结果(Ct值)准确性的影响,建立优化的前处理方法。[方法]样品DNA提取采用CTAB法,设置3种样品颗粒细度与3种样品DNA提取温育时间的组合共9种处理,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的F检验分析处理间Ct值的差异显著性,根据t检验结果,筛选出DNA提取与荧光PCR检测效果最佳的前处理样品细度与CTAB温浴时间组合。[结果]F检验结果:在9种处理组合中,处理组合之间的大米及米制品DNA提取浓度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对大米内源基因GOS与外源CaMV 35S基因的Ct值影响极显著;对于米制品白粿干与米粉干,CTAB温浴时间对内源基因GOS与CaMV35S基因Ct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准,而样品颗粒大小仅对白粿干的CaMV 35S基因Ct值有显著影响,对米粉干的GOS与CaMV 35S基因及白粿干GOS的Ct值的影响都不显著。t检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组合为:大米颗粒细度>100目,CTAB缓冲液温浴时间>8h;白粿干样品颗粒细度>50目,CTAB缓冲液浸泡温浴时间≥4h;米粉干颗粒细度>50目,CTAB缓冲液浸泡温浴时间>8h。
- 陈文炳张冰王志纯邵碧英缪婷玉彭娟江树勋
- 关键词:样品前处理转基因成分荧光PCR检测
-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白粿干模拟转基因样品前处理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提高米制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的灵敏度与检出率,应用模拟转基因白粿干样品,对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样品颗粒细度、DNA提取过程中样品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裂解缓冲液中温育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的DNA量在样品颗粒细度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缓冲液温育时间的9种处理组合间都有极显著差异,其中最优条件为样品颗粒细度>100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缓冲液温育时间>8 h(过夜)。采用最优前处理组合,样品的主要转基因成分检出限从公认的转基因含量0.01%(m/m)降到0.001%(m/m),检测灵敏度提高10倍,有效提高了米制品转基因成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张冰王志纯邵碧英缪婷玉彭娟陈文炳
- 关键词: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