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海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死因
  • 6篇肿瘤
  • 6篇肿瘤坏死因子
  • 6篇坏死
  • 6篇坏死因子
  • 3篇免疫
  • 3篇活性
  • 3篇核细胞
  • 3篇肝炎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免疫金银
  • 2篇免疫酶
  • 2篇免疫酶标
  • 2篇肝炎患者

机构

  • 12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篇王明海
  • 7篇何南祥
  • 5篇孙永良
  • 2篇陈智
  • 2篇张立煌
  • 2篇方海林
  • 1篇杨骅
  • 1篇姚航平
  • 1篇陈洪
  • 1篇方淑娟
  • 1篇刘克洲
  • 1篇杨益大
  • 1篇张秀芝
  • 1篇何南洋
  • 1篇魏天德

传媒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自然杂志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全国免疫标记...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4
  • 2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3篇1989
  • 1篇198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病宿主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研究被引量:7
1992年
采用L929细胞杀伤法,对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wk、16wk及杀虫后8wk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能力和血清TNF活性测定。晚血患者PBMC的TNF诱生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血清中TNF活性明显增高(P<0.01)。感染8wk和16wk兔PBMC的TNF诱生能力较正常兔显著增高,尤以感染8wk时为甚,血清TNF活性亦相应增高(P<0.01);在杀虫治疗后8wk,其PBMC的TNF诱生能力和血清TNF活性均降至正常。晚血患者血清TNF活性的增高可能参与肝纤维化过程。
张立煌孙永良蔡卫民王明海何南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肿瘤坏死因子宿主
免疫酶标DNA探针对肿瘤坏死因子mRNA表达的原位杂交分析
1990年
采用磺基化修饰的TNF DNA探针,在原位杂交水平上,以免疫酶反应为显色系统,研究了内毒素对正常人单核细胞 TNF mRNA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阳性细胞胞浆内呈细颗粒聚集的染色,围绕胞核分布。诱导的 TNF mRNA 高峰为刺激后3~4小时。而上清液中 TNF的活性高峰则为10小时左右。此外,仅部分单核细胞呈现TNF mRNA的转录,提示可能存在产生TNF的单核细胞亚群。
王明海何南祥Hans-Dieter FladArtur J.Ulmer
关键词:原位杂交肿瘤坏死因子DNA探针
微量元素锌、铜、硒对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采用L929细胞毒试验,在体外观察了三种微量元素锌、铜、硒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结果发现锌、铜在体外能明显促进TNF产生,以0.25mmol/L为最适浓度,并能维持96小时以上。铜的作用较锌为强。硒虽然单独不能诱导TNF分泌,但与LPS协同能促使单个核细胞释放TNF。本文结果对研究上述三种元素参与免疫反应调节机理及TNF分泌调控均有裨益。
杨益大孙永良王明海何南祥
关键词: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及其部分结构对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调控
1991年
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及其产物在介导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已表明,由脂多糖诱导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本文采用TNF特异的生物活性检测法、
孙永良王明海何南祥王季午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原位杂交方法抑制细胞免疫酶标法
肿瘤坏死因子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1年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其抗肿瘤作用最引人注目。有关抗肿瘤作用机理国内外文献均有综述。1984年,TNF cDNA 的克隆成功。开创了 TNF 研究的新纪元。重组 TNF 无论从纯度和数量上均可满足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需要,使对 TNF 的认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兹将 TNF 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概况简介如下。一、TNF 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Balkwill 等以单克隆抗体 ELISA
孙永良王明海余海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肿瘤
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1989年
应用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检测肝组织中HBsAg,并将该法与双桥PAP进行比较.IGSS法1∶32000稀释的抗HBs仍能检出切片中的HBsAg,而双桥PAP法则抗HBs 1∶2000稀释才染出阳性细胞,前者的敏感性是后者的16倍.此外,IGSS法尚有以下优点:染出的阳性颗粒较细,背景染色极浅;不受内源性酶影响;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制备方便;成本低,用途广等.
陈智王明海何南祥张秀芝方淑娟
关键词:免疫测定乙肝病毒
全文增补中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以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用CD系列单克隆抗体检测了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分型,观察ConA诱导的白细胞介素-2分泌功能,以及非特异性T细胞抑制功能(Ts)对B细胞抗体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其外周血CD_4^+细胞比例低下,CD^+细胞比例增高,导致CD_4/CD_3比值下降,这种变化与HBV复制活跃的指标HBsAg^+密切相关。因此血清HBeAg^+是反映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较敏感的指标。此外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产生IL-2的功能明显障碍,同时伴有ConA诱导的Ts功能低下,这种功能的异常与外周血CD_4^+与CD_8^+细胞亚群的变化无明显的统计相关性。
王明海何南祥王季午
关键词:乙型肝炎T细胞白细胞介素
H_(33342)释放法检测NK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杀伤活性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采用DNA特异性荧光染料Hoechst dye No 33342(H33342)标记肿瘤细胞技术,建立了自动微量荧光分析法,检测NK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的杀伤效应。结果表明,损伤的靶细胞其DNA断裂后释放到上清液中,采用微量荧光仪可定量测定上清液中的荧光强度。效应细胞的杀伤活性与靶细胞释放的荧光强度呈正相关性。此外,该法的检测敏感性与经典的^(51)Cr释放法基本相似,是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的一种新型方法。
王明海杨骅何南祥ArturJ.UlmerHans-DieterFlad
关键词:NK细胞杀伤活性
巨噬细胞刺激蛋白
1997年
巨噬细胞刺激蛋白陈洪王明海刘克洲(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杭州310031)关键词巨噬细胞刺激蛋白细胞爬行和趋化作用是机体发育、生长、抗感染的一个生理病理过程。1976年Leonard等在研究趋化时发现:脂多糖(LPS)激活的小鼠血清对C3H/HE...
陈洪王明海刘克洲
关键词:细胞巨噬细胞
病毒性肝炎患者IL-1、IL-6和TNFα活性的检测被引量:31
1994年
检测了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1、IL-6和TNFα的诱生活性及其血清中活性。结果表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C)和乙型重型肝炎(SH)PBMCs经脂多糖诱导后,IL-1活性分别为3531.1±882.7U/m1、2769.7±730.4±U/ml和5329.3±1089.3U/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IL-6诱生活性分别为38.90±14.75U/m1、2.45±18.85U/ml和71.95±28.05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或<0.01);TNFα诱生活性在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CAH、HC和SH中分别为33.23±7.25U/ml、6.99±1.84U/m1、4.29±2.17U/ml和86.70±24.18U/ml,与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各型患者血清中IL-1、IL-6和TNFα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文中对SH患者IL-1、IL-6和TNFα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孙永良张立煌方海林姚航平林舜华李敏伟王明海何南祥王季午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IL-1IL-6TNF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