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
-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白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LC3)在大鼠全脑缺血损伤后海马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意义。方法使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纽。在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0,30min,3,6,12,24h,1,3d,使用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各个时间点大鼠全脑缺血/复灌后海马LC3Ⅱ/LC3 Ⅰ蛋白的表达情况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自噬现象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h,海马区LC3Ⅱ/LC3Ⅰ蛋白的表达开始上调,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d表达最强(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LC3Ⅱ/LC3Ⅰ蛋白表达上调,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域的自噬活性上调。
- 强强王晓强马建芳潘静顾小宇孙青芳卞留贯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LC3
- 胼胝体正中动脉动脉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10年
- 颅内动脉环是最常见的颅内血管发生变异的地方,由于特殊的血液动力学因素,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颅内动脉环发生血管变异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由于胼胝体正中动脉(MACC)动脉瘤极为罕见,国内鲜见报道。我们对1例胼胝体正中动脉动脉瘤进行治疗,结合文献,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探讨。
- 王晓强孙青芳赵开军江泓林东胡锦清赵卫国沈建康
- 关键词:文献复习动脉瘤胼胝体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血液动力学因素血管变异
- NF2基因及其蛋白merlin的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6年
- NF2基因是一种瘤抑制基因,其失活可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并可诱导肿瘤的发生。其编码的merlin蛋白与细胞的运动和增殖有着较密切的关系,磷酸化使merlin蛋白丧失了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通过对NF2及merlin蛋白的研究,为研制抗肿瘤药物或干预的靶点提供其理论基础。
- 贺子建王晓强卞留贯孙青芳
- 关键词:NF2MERLIN蛋白磷酸化水平NF2基因
-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变化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使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在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0min、30min、3h、6h、12h、24h、1d、3d,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各个时间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d,海马区Beclin1蛋白的表达最强(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上调,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域的自噬活性上调。
- 强强马建芳王晓强潘静赵开军孙青芳卞留贯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自噬
- 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28例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探讨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该病诊断明确,治疗效果较佳。结论①交通伤是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首发病因;②脑外伤所致动脉内膜损伤和脑血管功能障碍以及脑血管畸形是青壮年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③钙离子的脑内异常分布加剧了脑血管痉挛,加重脑坏死;④治疗该病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是关键。
- 汤数王晓强崔竞飞
- 关键词:脑梗死影像学检查
- 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通过负向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 目的研究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模型: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以及SH-SY5Y细胞系采用氧糖剥夺(OGD)模型。同时采用在体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药...
- 潘静王晓强陈生弟
- 文献传递
-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王晓强孙青芳宁光
-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基因治疗
- 1例脑外伤后特殊精神症状报道
- 2009年
- 颅脑外伤导致精神症状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特别是在额颞叶闭合性损伤,脑挫伤患者中,常常伴发精神症状,如精神萎靡,抑郁,躁狂,睡眠障碍,性格改变等。现报道1例脑外伤后性欲亢进患者。
- 王晓强江泓丰青强强孙青芳沈建康
- 关键词:颅脑损伤精神症状
- 蛋白偶联受体GPR40在缺血性成年猴海马的表达
- 2008年
- 目的利用猴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研究蛋白偶联受体40(GPR40)在海马的表达,从而探讨GPR40受体在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方法参照Yamashima建立成年猴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24只猴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即对照组、缺血后4d组(d4)、缺血后9d组(d9)和缺血后15dfd15),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在蛋白质水平观察GPR40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A1区域GPR40在短暂性全脑缺血后表达逐渐下降(15d内1:而在DG区域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CA1区域与GPR40共表达的神经元细胞数逐渐下降,到d15约下降50%;而DG区域则无明显变化,邻近SGZ区域与GPR40共表达的星形细胞数量迅速升高,d4升高约2.5倍。结论脑缺血后海马CA1和DG两区域GPR40表达差异,特别SGZ星形细胞GPR40表达升高,提示可通过增加GPR40配体中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如DHA来改善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 马德选王晓强卞留贯沈建康
- 关键词:GPR40脑缺血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海马
- 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应用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技术特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应用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Neuroform支架的特点和应用的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手术中注意点,术中术后并发症防治,手术效果,并且对部分患者术后随访,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3例患者,除1例患者由于血管迂曲,支架没有植入,其余均顺利完成。术中2例出现急性载瘤血管闭塞,急性溶栓成功;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给予加速栓塞,术后加做脑室外引流,痊愈出院。术后23例患者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随访期限6~38个月,2例出现动脉瘤复发,给予再栓塞,1例出现载瘤动脉狭窄,尚无缺血表现,给予继续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手术效果良好。结论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晓强强强赵开军江泓胡锦清林东赵卫国沈建康
-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颅内支架并发症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