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菊

作品数:2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移民
  • 3篇社会主义
  • 3篇主义
  • 2篇德意志人
  • 2篇新经济
  • 2篇新经济政策
  • 2篇新经济政策时...
  • 2篇人口
  • 2篇人口迁移
  • 2篇世界社会
  • 2篇世界社会主义
  • 2篇条约
  • 2篇农民
  • 2篇经济政策
  • 2篇俄罗斯人
  • 1篇党史
  • 1篇党史观
  • 1篇兴亡
  • 1篇学者
  • 1篇伊凡四世

机构

  • 2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2篇王晓菊
  • 1篇王丽梅

传媒

  • 5篇俄罗斯学刊
  • 3篇世界历史
  • 3篇俄罗斯东欧中...
  • 2篇东北亚学刊
  • 1篇世界民族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学术前沿
  • 1篇知与行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波苏边界划分与波兰人口迁移
2016年
波兰问题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战催生了波兰的重建,也衍生出波苏边界争端。波苏两国兵戎相见,终以里加条约划定双方边界。二战造成了波兰再亡与又一次重建,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三大峰会上重新划定了波兰版图。波苏边界的屡次变动同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命运紧密交织,并伴随着波兰人口的大规模迁移,给错综复杂的波俄关系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
王晓菊
关键词:人口迁移
从伊凡四世“出走事件”看俄罗斯国家的政治博弈
2020年
在俄国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政体形成过程中,伊凡四世时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1564年,伊凡四世突然携家眷迁往亚历山大罗夫村,这一疑似逊位的举动成为特辖制改革的导火索。16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国家围绕“分权与专权”展开激烈的政治博弈,是为伊凡四世出走的深层原因。伊凡四世与库尔布斯基的书信辩论不仅揭示了政治博弈的实质,同时将君主专制的政治观点上升至理论高度。而伊凡四世得以返回莫斯科,则反映出沙皇在这场博弈中艰难取胜,预示着俄国在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道路上更进一步。
刘雪野王晓菊
关键词:伊凡四世政治博弈
在华俄罗斯人群体、结构及自治组织被引量:2
2018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境内以俄语为母语者群体的形成及数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根据移民出现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结构、社会融入程度和移民意图,中国境内以俄语为母语者主要可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社会人口群体。在中俄关系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俄罗斯在华移民呈现出一些新形式,包括技术移民、退休人员移民、婚姻移民、教育移民,其社会经济行为亦出现新变化。在华俄罗斯人建立了多种自我组织形式,其功能也在逐渐完善。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国家在团结中国境内以俄语为母语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尚有一些因素阻碍着在华俄罗斯移民的社会融入。此文原载于俄罗斯学术期刊《学术评论》(?Научноеобозрение?)2017年第6期,经作者同意,在《俄罗斯学刊》中文发表。
梁赞采夫王晓菊梅德韦季费拉托夫王丽梅
关键词:社会文化结构俄罗斯人自治组织技术移民社会融入
1917年—1944年苏日萨哈林石油之争探析
2021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石油成为各大工业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1879年,工业化快速推进的俄国在萨哈林岛发现石油,各国闻讯纷纷派员前往该地展开勘探。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日两国成为争夺萨哈林石油的主角。以1925年苏日建交和1937年苏联停止对日石油出口为节点,萨哈林石油之争历经三个阶段。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因素影响,苏升日降趋势明显,直至1944年苏联完全夺回萨哈林石油控制权。1917年至1944年苏日萨哈林石油之争是一场地缘因素影响远大于经济价值的博弈,对苏日关系乃至当今俄日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迪王晓菊
关键词:租让制
俄罗斯对华舆情的演化及特点
<正>一、俄罗斯对华舆情的主旋律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中俄会谈纪要》,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的继承国开始发展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十几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和军...
王晓菊
文献传递
俄罗斯人在东北:半个世纪的侨民历程
<正>俄侨史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独特问题,东北俄侨史则是中国俄侨史、东北地方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戈尔巴乔夫"公开性"、"消除历史空白点"政策的实施,该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但是,迄今为止...
王晓菊
文献传递
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农民的日常生活
2014年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沙皇俄国变为苏维埃俄国的转型期,就社会变革的规模而言,可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转轨时期相提并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苏联农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宗教生活相对稳定,但在悄无声息地发生一些细微变化。
王晓菊
关键词:新经济政策农民农村
德意志人在俄罗斯的百年沧桑——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被引量:1
2015年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苏俄境内的德意志人有了本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德意志人的历史命运陡然逆转。德意志民族受无端指控,被强制迁往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边远地区,伏尔加河流域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国从苏联版图上消失。后来,德意志人虽获平反,但恢复自治共和国的梦想却难以实现。大批德意志人迁往德国,在苏联及后来的独联体国家形成了德意志人回归历史家园的浪潮。时至今日,德意志人问题依然是俄罗斯面临的迫切问题。
王晓菊
关键词:民族问题德意志人移民
苏东剧变后波兰的人口状况及移民趋势被引量:1
2018年
苏东剧变对波兰的人口状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从整体上看,波兰人口由社会主义40年的攀升期步入了转轨以后的准"平台期"。同时,受地理、历史、经济、宗教、外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波兰人口的外迁范围明显地集中于西欧、北美两大移民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波劳务合作和移民往来具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剧变以来波兰的人口数量徘徊波动并略有增长,在这一表象背后潜伏着人口危机。鼓励生育、吸引移民,从而刺激人口增长,这一发展目标应成为波兰政府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国策。
王晓菊
关键词:苏东剧变人口移民欧盟
近年国内的俄罗斯史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近五年来,在继承以往成果的基础上,国内的俄罗斯史研究总体上获得了快速发展。学术水平稳步提升,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俄罗斯史学科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王晓菊
关键词:中青年学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