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彦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基因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多态性研究
  • 3篇启动子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基因启动子
  • 3篇基因启动子区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 2篇细胞
  • 2篇内含子
  • 2篇基因型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TLRS
  • 1篇单肺

机构

  • 8篇右江民族医学...
  • 7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广东省妇幼保...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王海彦
  • 8篇廖品琥
  • 7篇胡东海
  • 7篇黄冰
  • 7篇熊滨
  • 7篇李军
  • 4篇覃纲
  • 2篇韦叶生
  • 1篇周立平
  • 1篇李永乐
  • 1篇黄伟坚
  • 1篇杨世辉
  • 1篇孙维国
  • 1篇黎昆伟
  • 1篇刘晶
  • 1篇胡祖荣
  • 1篇覃刚

传媒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管导管塑形在婴儿非纤支镜引导下左侧支气管插管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非纤支镜引导下通过特定气管导管塑形的方法(导管的前端朝开口斜面方向弯曲10°~15°,导管主体终端相对前端方向形成90°交叉)徒手进行婴儿左侧支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需单肺通气下行胸腔镜下肺囊腺瘤切除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塑形支气管组(A组)和不塑形支气管组(B组),分别采用特定导管塑形法和不塑形的方法进行左支气管插管,记录分析两组一次成功置入左主支气管的成功率、插管时间、单肺通气效果及插管出现的低氧血症和呼吸道损伤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置入左主支气管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总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插管时间明显缩短[(3.6±1.7)min比(45.0±11.5)min](P<0.05),A组插管相关的低氧血症和呼吸道损伤事件的发生率也较B组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单肺通气肺萎陷的效果良好,对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塑形气管导管(导管的前端朝开口斜面方向弯曲10°~15°,且导管主体终端相对前端方向形成90°交叉)可以明显提高婴儿左主支气管徒手置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并安全有效。
黄伟坚王海彦李永乐陈佩玲刘晶黎昆伟
关键词:气管导管塑形婴儿单肺通气支气管插管
广西人群TLR4基因3′-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对TLR4(Toll-like receptor 4)基因3′-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研究分析,了解其在广西地区人群的频率分布及其在不同地区、种族之间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DNA测序方法和单碱基延伸PCR技术检测广西地区人群TLR4基因3′-非编码区rs11536889G/C多态性,并比较广西地区人群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4个人群(欧洲、中国北京、日本、非洲)(http://www.ncbi.nlm.nih.gov/projects/SNP/)以及韩国地区人群SNP分型数据,以分析TLR4基因rs11536889G/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广西地区人群的TLR4基因3′-非编码区rs11536889G/C位点的分布频率在男性、女性组间无差异(P>0.05)。与日本、韩国、中国北京地区人群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欧洲、非洲地区人群比较,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西地区人群TLR4基因3′-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它地区、种族人群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王海彦廖品琥熊滨覃刚李军黄冰仇晓文胡东海黄孔文
关键词:TLRS多态性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和慢性疼痛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后镇痛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D组),每组45例。R组注射0.15%罗哌卡因1 mL/kg,R+D组注射0.1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μg/kg。统计2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生命体征、小儿FLACC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膀胱痉挛发生率、有效镇痛时间和辅助用药剂量。记录2组患儿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FLACC评分。结果2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住院时间较R组短(P<0.05)。术后4 h、8 h、16 h,2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R+D组心率较R组慢(P<0.05)。术后4 h,2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72 h,R+D组平均动脉压较R组低(P<0.05)。术后4 h、8 h,2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24 h、36 h、48 h、72 h,R+D组FLACC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4 h、8 h、36 h、48 h、72 h,2组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24 h,2组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R组(P<0.05),布洛芬悬液和曲马多注射液用量均少于R组(P<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R组(P<0.05)。出院后1个月,R+D组FLACC评分低于R组(P<0.05);出院后2个月、3个月,2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联合术后静脉镇痛,可延长有效镇痛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且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少,术后3个月内患者均未见慢性疼痛的发生。
孙维国周立平王海彦胡祖荣杨世辉
关键词: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尿道下裂慢性疼痛
IL-10基因内含子区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内含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之间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和DNA测序方法来检测广西人群IL-10基因内含子区rs3021094T/G多态性,并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4个人群(欧洲、非洲、中国北京、日本)以及台湾地区人群SNP分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rs3021094T/G多态性分布的频率在广西人群男性、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日本、中国北京、台湾地区人群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欧洲、非洲地区人群比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基因内含子区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之间的分布有差异。
黄孔文王海彦韦叶生廖品琥熊滨李军黄冰胡东海仇晓文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内含子多态性基因型
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遗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SNP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不同地区、种族之间的分布。方法使用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广西地区人群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rs1800871G/A、rs1800872G/T多态性,并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4个人群(欧洲、中国北京、日本及非洲)以及新西兰、丹麦及墨西哥等地区人群SNP分型数据相比较。结果 rs1800871G/A、rs1800872G/T SNP的分型数据,在男性、女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SNP分型数据与中国北京地区、日本人群相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非洲、欧洲、墨西哥、丹麦及新西兰地区人群比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rs1800871G/A、rs1800872G/T多态性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之间的分布有差异。
王海彦韦叶生黄孔文廖品琥熊滨李军黄冰胡东海仇晓文
关键词:IL-10多态性基因型
IL-8基因启动子区rs4073A/T和rs2227306C/T的多态性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中国广西人群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和rs2227306C/T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基因多态性数据进行比较。方法采用DNA测序方法和单碱基延伸PCR技术检测199例广西人群的IL-8基因启动子遗传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与人类基因组计划(HapM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非洲人、日本人和欧洲人的基因多态性数据相比较。结果 IL-8基因启动子区rs4073A/T基因型AA、AT和TT频率分别为20.6%、49.0%和30.4%;等位基因A、T频率分别为45.1%和54.9%;rs2227306C/T基因型CC、CT和TT频率分别为38.7%、50.8%和10.5%;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64.1%和35.9%。中国广西人的rs4073A/T和rs2227306C/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男女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北京人及欧洲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日本人和非洲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广西人群IL-8基因启动子区的rs4073A/T和rs2227306C/T多态性,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人群之间的分布有差异。
胡东海廖品琥熊滨覃纲李军黄冰王海彦仇晓文黄孔文
关键词:IL-8基因基因多态性
广西人群IL-6基因启动子区rsl800796C/G遗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启动子区rs1800796C/G的等位基因及其基因型在中国广西地区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比较其与其他种族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199名中国广西人群的IL-6基因启动子区rs1800796C/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与人类基因组计划(Hapmap)公布的四个人群(非洲人、欧洲人、日本人和北京人)的SNP分型数据做比较,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这五个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广西地区人群中IL-6基因启动子区rs1800796C/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日本人和北京人比较,IL-6基因启动子区rs1800796C/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欧洲和非洲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中国广西人群中IL-6基因启动子区rs1800796C/G存在基因多态性,其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性别无相关性,但与其他种族人群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仇晓文熊滨覃纲李军黄冰王海彦胡东海黄孔文廖品琥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启动区多态性
广西人群TLR4基因内含子区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人类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内含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广西人群中分布情况及其与不同人群的差异。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和DNA测序方法检测196例健康广西人群(男115例,女81例)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1536879A/G位点多态性,并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4个人群(欧洲、北京、日本、非洲)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广西人群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1536879A/G位点存在AA、GA、GG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女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人群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1536879A/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非洲、日本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北京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人群TLR4基因内含子区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男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地区人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王海彦廖品琥熊滨覃纲李军黄冰仇晓文胡东海黄孔文
关键词:TOLL样受体4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
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2377632T/C位点多态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对TLR4(toll-like receptor 4)基因内含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研究,旨在了解其在中国广西地区人群的频率分布及其在不同地区、种族之间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使用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和DNA测序方法来检测中国广西地区人群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2377632T/C多态性,并比较中国广西地区人群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4个人群(欧洲、中国北京、日本、非洲)的SNP分型数据,以分析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2377632T/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不同地区、人群之间的差异。结果:中国广西地区人群的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2377632T/C位点SNP分型数据在男性、女性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SNP分型数据与日本、中国北京地区人群相比较,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欧洲、非洲地区人群比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LR4基因内含子区rs12377632T/C位点SNP,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王海彦廖品琥熊滨覃纲李军黄冰仇晓文胡东海黄孔文
关键词:TLRS单核苷酸多态性
体外循环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进展
2013年
体外循环(CPB)是心脏外科必需的基本手段,也是导致心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诱因。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必要探究CPB相关的全身炎性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分析和回顾CPB致外周血中细胞因子释放及补体系统激活、CPB后组织和细胞的基因差异性表达以及全血基因表达谱改变等相关研究,可为体外循环所致炎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王海彦廖品琥
关键词:体外循环基因表达细胞因子炎性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