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飞

作品数:27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艺术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民族
  • 6篇人类学
  • 6篇文化
  • 6篇河西走廊
  • 4篇影视
  • 4篇影视人类学
  • 4篇裕固族
  • 3篇影像
  • 3篇人口
  • 3篇人口较少民族
  • 3篇少数民族
  • 3篇生态
  • 3篇生态文明
  • 3篇全合成
  • 3篇文化变迁
  • 2篇樟脑
  • 2篇生态文明建设
  • 2篇全合成研究
  • 2篇羟基
  • 2篇文化传播

机构

  • 27篇兰州大学
  • 1篇广州美术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7篇王海飞

传媒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中国非物质文...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民族研究
  • 1篇民族艺术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变迁场域中的人类学影像表达被引量:5
2016年
文化变迁是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一直以来共同关注的核心研究议题之一。场域视角使我们可以将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各民族文化变迁过程置于不同时空所构成的具体环境中进行分析。在文化变迁场域中进行文化研究时,视觉人类学的方法体系获得成长空间,不同类型的人类学影像表达与文化变迁过程构成相互解释、相互作用的互动结构,丰富的人类学影像志日益成为人类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新的、更具活力的拓展方向。
王海飞
关键词:文化变迁场域视觉人类学影像表达
文化传播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变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一体化”、各民族经济迅速发展、民族间文化传播与交流从未有过的频繁细密的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发生的文化变迁广泛而深刻。本论文选择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之一的裕固族作为人口较少民族的典型范本来探查文化...
王海飞
关键词:文化传播裕固族
文献传递
人类学影像的视角、语言与呈现——兼论影视人类学教学中的几个核心议题被引量:4
2016年
伴随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影视人类学逐渐被学术界认可和接受,并进入高校民族学、人类学专业讲堂。人类学影像在发展过程中有几次重要的学术转向,涉及对研究对象的观察视角、表达语言和成果呈现等,其本质为如何面对研究对象,如何言说以及谁是言说主体等问题,这些也是影视人类学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议题。通过对核心议题的辨析,可以使教学双方明确把握学科本质及发展方向,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王海飞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教学
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河西走廊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相关问题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之下,少数民族社会传统发展模式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河西走廊在中西方文化互通历史上形成多民...
王海飞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河西走廊少数民族
文化传播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变迁——裕固族30年来文化变迁的民族志阐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一体化”、各民族经济迅速发展、民族间文化传播与交流从未有过的频繁细密的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发生的文化变迁广泛而深刻。本论文选择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之一的裕固族作为人口较少民族的典型范本来探查文化...
王海飞
关键词:裕固族文化变迁历史演变
文献传递
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学术渊源、发展历程与实践类型
2024年
在以文化书写为目标的民族志影像发展过程中,关于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未止步。为实现完整的文化表达或文化批评等方面的目标,创作主体在深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存在运用动画、戏剧、剧情等多样化方式突破限制,诉诸文化深层表达的非纪实倾向。从学术渊源、发展历程与实践类型三个方面对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有助于厘清民族志影像的边界与范畴,以宽容的理论框架,兼容民族志影像在表达形式层面的实践探索,发挥影像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实现民族志影像的社会价值,推进新时代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
刘杰王海飞
关键词:学术渊源影视人类学
马克思的分配思想研究
当前,我国已步入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关口,社会生产领域的问题日渐突出、亟待解决。社会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环节的诸多方面。其中,分配是促进该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与生产、交换和消费密...
王海飞
关键词:社会生产马克思主义
文献传递
跨越文化空间:节日影像中的文化整体表达策略被引量:4
2021年
作为民族志文本的特殊形式,影像民族志在文化的细节描写方面具有优势。传统的影像民族志长于在具体情景中对文化完成局部细致阐释,但受限于影像的线性记录以及对可见世界的表达。节日影像是影像民族志的重要类别,是在影视人类学学科相关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田野工作,以影像方式对节日背后的文化系统做出的描写。在《金翼山谷的冬至》节日影像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尝试摆脱传统影像民族志恪守现实空间中的线性时间记录所呈现的表达结构,使影像对文化系统的解释与表达脱离场景的束缚,面对不可见的世界,获得在不同层级文化空间中跨越和自由穿梭的能力。以此次实践为个案的多模态影像民族志生产路径,或许会为学科提供全新的机遇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民族志实现对文化的整体性表达。
王海飞张瀝元
关键词:文化空间文化整体性
关注民族教育 发展民族经济被引量:1
2006年
教育是提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需人力资源最基本的渠道,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而教育投入不足又制约经济及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本文在对甘肃省卓尼县民族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发展民族教育、民族经济的对策与措施。
王海飞
关键词:民族教育
层累与呈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特征
2024年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最具文明根源特性,文化接续传承最为悠久,文化资源散布最为广泛,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最为复杂。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需要深刻把握黄河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层累性、时代创新性和空间呈现的多维度、多层级以及时空交汇中的国家感知生成等特征,坚持国家视角,以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引领建设过程,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和各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王海飞郎雯瑛
关键词:文化结构文化认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