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炯

作品数:23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发生发育
  • 3篇胚胎
  • 3篇子宫
  • 3篇细胞
  • 3篇宫颈
  • 3篇不育
  • 2篇阴道
  • 2篇阴道镜
  • 2篇引产
  • 2篇人胚
  • 2篇人体胚胎
  • 2篇妊娠
  • 2篇神经管
  • 2篇神经管缺陷
  • 2篇生精
  • 2篇胎儿
  • 2篇特发性
  • 2篇年龄
  • 2篇组织学
  • 2篇组织学结构

机构

  • 17篇长治医学院
  • 17篇长治医学院附...
  • 3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王炯
  • 14篇贾书花
  • 4篇苗聪秀
  • 4篇王改琴
  • 4篇张旭东
  • 3篇王谊荣
  • 3篇陈云霞
  • 2篇田云
  • 2篇李凯平
  • 2篇李建伟
  • 2篇武延隽
  • 2篇魏武
  • 2篇刘学敏
  • 1篇焦杨
  • 1篇杨红梅
  • 1篇宋丽华
  • 1篇曹少峰
  • 1篇张晋平
  • 1篇肖鹏
  • 1篇王庸晋

传媒

  • 7篇长治医学院学...
  • 5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人口研究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山西妇幼卫生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REM基因与特发性无精症的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cAMP反应元件调节物(CREM)基因与男性不育症中特发性生精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特发性无精症患者外周血20例,收集具有正常生育能力志愿者外周血20例作为对照,采用PCR-SSCP银染技术对特发性生精障碍患者外周血中CREM基因进行检测;对CREM基因异常无精症睾丸穿刺组织行组织学结构观察。结果在20例无精症患者中13例出现CREM基因异常,睾丸穿刺组织结构有与"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生精小管上皮只有支持细胞)"相似的表型,也有精子发生停滞于不同阶段生精细胞的表型。结论CREM基因异常可能与特发性生精障碍的发病有关。
贾书花王炯陈云霞王改琴焦杨郭晋芳李建伟
关键词:特发性无精症男性不育
CREM基因与特发性生精障碍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调节物(CREM)基因与男性不育症中特发性生精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各20例患者的外周血,收集具有正常生育能力志愿者20例外周血作为对照。进行外周血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特发性生精障碍患者外周血中CREM基因。结果在65%的无精子症和55%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检测出CREM基因的变异。结论在人类,CREM基因在精子的发生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REM基因参与人类精子的发生。
王炯贾书花陈云霞武延隽苗聪秀王改琴
关键词:男性不育
人胚肝组织结构发生发育及其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深入对肝组织学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为丰富肝脏的组织学内容提供资料。方法收集附属医院药流或引产的4~38周人胚肝组织,进行石蜡切片,用HE染色、PAS染色和铁矾苏木精染色,对不同阶段人体胚胎肝脏组织结构观察。结果 (1)肝细胞:胚胎第4~6周,可见成团或成索的肝细胞,肝细胞索不连续由多行肝细胞组成,无中央静脉;随着胚龄的增长,肝细胞数量增多。胚胎8~9周,中央静脉出现,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排列有序,肝小叶结构形成,随胎儿发育,肝体积增大,肝小叶数量增多。(2)造血组织及肝血窦:胚胎早期、中期,肝细胞索间造血组织较丰富,血窦腔隙较大,窦腔内外可见大量原始血细胞;胚胎发育后期,肝血窦渐变窄,造血组织明显减少。(3)胆小管:胚胎8~9周,特殊染色可见胆小管。结论肝小叶的结构形成于胚胎8~9周,胚胎肝细胞功能活跃,早期即可合成糖原和多种血浆蛋白。胚胎期肝脏具有重要的造血功能。
王炯贾书花王谊荣宋丽华张旭东
关键词:肝脏发生发育人体胚胎
EB病毒BNLF-1基因转基因小鼠整合位点FISH检测的研究
1999年
本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EB病毒潜伏膜蛋白基因(BNLF1) 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结果:在转基因小鼠的单条染色体上检测到了杂交信号,检出率为38 .3 % ,表明该转基因已以单位点、多拷贝的形式稳定整合于转基因小鼠的染色体上。
苗聪秀卢光琇李晨霞李娜魏武贾书花王炯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转基因小鼠
不同阶段生精小管组织学结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人体睾丸生精小管面积、生精小管管腔面积变化和生精上皮在不同阶段的组织学特点,及其与生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组织制片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①生精小管平均面积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随睾丸逐渐发育增大,睾丸间质增多,但生精小管面积无明显增大;自青春期生精小管面积迅速增大,25岁左右达到峰值,45岁左右生精小管平均面积缓慢减少,55岁以后显著减少。②生精小管管腔面积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生精小管几乎无管腔;青春期管腔开始出现并迅速增大,20岁左右达到峰值;于45岁左右管腔面积缓慢减少,55岁以后显著减少。③生精小管的组织学结构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生精小管上皮由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但随睾丸发育增大,睾丸间质增多,生精小管上皮和基膜间渐出现明显的间隙;青春期开始,生精小管上皮发育,生精细胞层数增加,管壁各级生精细胞典型,腔面可见精子;55岁后睾丸纤维化明显,生精小管皱缩,随年龄增长,生精上皮细胞数量渐减少,排列紊乱,基膜增厚。结论①生精细胞增殖旺盛是生精小管平均面积迅速增大的原因之一;生精细胞增殖旺盛的阶段是20~30岁,最佳时期是25岁左右。②生精小管管腔的出现与生精细胞的凋亡、基膜扩大的速率远远大于生精细胞的增殖水平有关,而生精小管管腔的出现有利于精子的生成与运输。③衰老睾丸生殖功能的下降与其组织结构的纤维化及生精小管基膜厚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贾书花王炯安炜欣王谊荣田云李凯平李建伟
关键词:生精小管睾丸组织学结构年龄
CREM ACT和KIF17b与特发性生精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王炯
关键词:ACT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仍居高不下。因其病因明确,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阻断癌前病变的进一步恶化。随着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选择适合我国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对尽早确定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程度和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卜相冉王炯
关键词: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细胞学检测HPV检测阴道镜分子生物学检测
人胚肾脏组织发生发育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深入对肾脏组织学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为丰富肾脏的组织学内容提供资料。方法收集附属医院药流或引产的4~38周人胚肾组织,进行石蜡切片,用HE染色,对不同阶段人体胚胎肾脏组织结构观察。结果①胚胎6周,中肾移至胚体下段,中肾中可见肾小体和肾小管样结构;中肾尾端可见后肾,后肾的皮质部可见逗号样小体和S小管,无髓质结构,髓质部位为间充质。②胚8周左右,髓旁肾小体出现,肾小管短,结构不能分辨,髓质部仍主要为间充质。③随胚龄的增加,胚胎第12周左右,肾已从由盆腔移至腰部,肾小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髓旁肾单位的各段肾小管可分辨,髓质出现少量近直小管、远直小管和细段,以及集合小管,小管间为大量的间质;胚胎37~38周,已无新的肾小体产生。结论①人的肾小体形成经过4个阶段:即逗号期小体(Ⅰ期)、S小体期(Ⅱ期)、较成熟小体期(Ⅲ期)和成熟小体期(Ⅳ期)。②胚胎12周左右,髓旁肾单位形成,肾脏可进行泌尿的功能活动。③胚胎36周肾小体数量基本不再增加,保持稳定。
贾书花王炯张旭东王谊荣
关键词:肾脏发生发育人体胚胎
人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 -ET)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从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1年 6月底 ,对 6对夫妇进行 6个周期的IVF -ET ,采用GnRH -a/FSH/HMG/HCG方案超促排卵 ,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 :6例接受治疗的妇女中 ,1例获生化妊娠 ,2例获临床妊娠 ,其中 1例成功诞生男女双婴。结论
苗聪秀王庸晋魏武王炯李娜曹少峰刘锦宏杨红梅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
山西某地区近年先天畸形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长治地区近年来先天性畸形的发生情况,探讨畸形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967例新生儿中151例先天畸形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统计先天畸形发生率为168.40/万;畸形发生较高的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多并指(趾),唇、腭裂。未补充叶酸畸形发生率高于叶酸补充者(P<0.01),≥35岁产妇先天畸形儿发生率高于<35岁者(P<0.01);农村先天畸形发生率高于城市(P<0.01)。结论:先天畸形的发生除与普遍认知的叶酸缺乏相关外,还和父亲生活习惯、医疗条件、卵子及宫内环境、婚源等因素有关。因此,应重视评估父亲对后代的影响,防范有可能诱发畸形的其它因素,以避免先天畸形的发生。
贾书花王炯王改琴张旭东牛香兰田云霍小蕾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