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杰

作品数:6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冬小麦
  • 6篇小麦
  • 4篇栽培
  • 4篇不同栽培
  • 3篇年型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年型
  • 2篇栽培模式
  • 2篇根系
  • 2篇干物质
  • 2篇不同栽培模式
  • 1篇性状
  • 1篇施肥
  • 1篇施肥处理
  • 1篇花后
  • 1篇灰色关联
  • 1篇灰色关联分析
  • 1篇根长密度
  • 1篇根干重
  • 1篇根系生长

机构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玉杰
  • 4篇郭天财
  • 4篇王永华
  • 3篇冯伟
  • 3篇胡卫丽
  • 2篇韩磊
  • 2篇王晨阳
  • 2篇轩红梅
  • 1篇朱云集
  • 1篇张秋丽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冬小麦根系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关系的研究
于2008~2010年连续两年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镇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选用冬小麦新品系平安8号,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其形态特征参数的变化,并进一步对根系生长参数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
王玉杰
关键词:冬小麦根系生长干物质积累灰色关联分析
文献传递
两种气候年型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目的:旨在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方法: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栽培(T1)、相对于农民习惯栽培的节本增产增效栽培(T2)、超高产栽培(T3)和相对于超高产栽培的节本保产增...
王永华王玉杰冯伟王晨阳胡卫丽轩红梅郭天财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模式产量性状
文献传递
两种气候年型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7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栽培(T1)、相对于农民习惯栽培的节本增产增效栽培(T2)、超高产栽培(T3)和相对于超高产栽培的节本保产增效栽培(T4)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气候年型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总干重(TDRW)、总根长(TRL)以及不同土层中根干重密度(DRWD)、根长密度(RLD)的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小麦根系生长受栽培模式调控效应较大,在两种气候年型条件下冬小麦生育中后期不同栽培模式根系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即1 m土层的TDRW、TRL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T1的根系生长高峰期出现较早,TDRW、TRL均于抽穗期达最大值,T2、T3、T4可延缓根系过早衰减,生长高峰推迟至开花期;不同土层中DRWD、RLD的分布表现不同,T1和T3的根系主要集中在上、中土层,下层土壤中分布相对较少,T2和T4有利于促进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深层土壤的根系分布,DRWD和RLD均明显增加。4种栽培模式相比,两种年型下T2、T3、T4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T1显著增加,年型产量差较小,对产量的调控效应强,而T1的年型产量差较大(570.3 kg.hm-2),说明其在应对异常气候对产量的缓解效应相对较差。【结论】综合考虑本试验研究结果和豫北高产灌区生态条件,小麦播量控制在120—150 kg.hm-2,每hm2施纯N180—240 kg、P2O575—90 kg、K2O 60—90 kg、有机肥3 000 kg,合理水肥运筹,结合机械深耕、宽窄行播种以及推迟追肥时期等多项调控措施优化集成的T2、T4两种栽培模式,能有效缓解异常气候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负面影响,实现高产稳产、节本高效的目标。
王永华王玉杰冯伟王晨阳胡卫丽轩红梅郭天财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模式根干重根长密度
两种气候年型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为给小麦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探讨两种气象年型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2009年(干旱年份)在拔节期前CK处理的群体数量最高,其次为A3和A2处理;2009-2010年(低温年份)在整个生育期均以CK处理的群体数量最高,其次为A1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在越冬至拔节期均以CK处理最高,而在开花至成熟期A3处理最高,A2次之,两年份表现一致。2008-2009年处理间穗数差异为A2>A3>A1>CK,而2009-2010年相反。两年份穗粒数均以A2和A3较高,CK最低。千粒质量和产量表现相同趋势,两年份处理间差异均为A3>A2>A1>CK。A2和A3较CK处理的产量差异显著,而A2和A3间差异不显著。可见,A2和A3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较高;但综合产量和效益考虑,优化管理(A2)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韩磊王永华冯伟王玉杰朱云集郭天财
关键词:冬小麦气候年型施肥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11年
为探索适合河南高产灌区的小麦栽培管理模式,以冬小麦品种平安8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栽培管理模式(农民习惯种植T1、优化管理T2、超高产T3和优化管理T4)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管理模式下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T1相比,超高产和2种优化管理模式增加了花后各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以及干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优化管理T2、T4处理主要通过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获得高产,超高产模式T3主要通过协同提高花前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能力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对籽粒的贡献获得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和2种优化管理模式在小麦灌浆后期35 d均出现了明显的灌浆"小高峰"现象,这是其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
王玉杰王永华韩磊张秋丽胡卫丽郭天财
关键词:冬小麦
不同载培管理模式冬小麦根系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关系的研究
王玉杰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