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盛萍

作品数:29 被引量:462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土地利用
  • 8篇水文
  • 8篇流域
  • 6篇土壤
  • 6篇径流
  • 6篇黄土高原
  • 6篇沟壑
  • 5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小流域
  • 4篇水分
  • 4篇水土
  • 4篇气候
  • 4篇丘陵
  • 4篇丘陵沟壑区
  • 4篇林地
  • 3篇植被
  • 3篇水分特征
  • 3篇水土保持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机构

  • 28篇北京林业大学
  • 14篇华北电力大学
  • 3篇北京市水源保...
  • 2篇贵州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黄委会天水水...
  • 1篇黄河水土保持...
  • 1篇美国农业部

作者

  • 29篇王盛萍
  • 18篇张志强
  • 7篇郭军庭
  • 5篇姚安坤
  • 3篇唐寅
  • 3篇张满良
  • 2篇查同刚
  • 2篇王新杰
  • 2篇张琳玲
  • 2篇唐丽霞
  • 1篇孙阁
  • 1篇战伟庆
  • 1篇朱金兆
  • 1篇李建牢
  • 1篇谢宝元
  • 1篇贾宝全
  • 1篇余新晓
  • 1篇赵明
  • 1篇张建军
  • 1篇马松增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文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北京农业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岳阳职业技术...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2006年全...
  • 1篇全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坡面水文连通性被引量:17
2014年
为揭示降水人渗时坡面水文连通性特征以及坡度和雨强等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分别采用结构性指标径流长度(Flowlength,ly)和功能性指标相对地表连接函数(Relative Surface Connection Function,F RC)分析不同坡度坡面(5°、15°、25°;面积为150cm×50cm)在不同雨强(25mm/h、50mm/h、70mm/h和86mm/h)条件下的水文连通性。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水文连通结构主要由2,为0~100mm的径流路径组成,其栅格频率高达90%以上,而ly为100—500mm的栅格频率为3%-8%。水文连通性的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降水事件的开始阶段,而一定阶段以后人渗速率与地表储水速率基本持平,水文连通性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坡度增大整体上有利于水文连通性的发展。5°坡面对应水文连通面积比率整体小于其他坡度。由于雨强增大到一定范围时将增加地表糙率,从而阻碍水文连通性的发展,研究中仅25mm/h对应水文连通性明显区别于其他雨强,而其他雨强间则在多数情况下水文连通性差别较小。
王盛萍姚安坤赵小婵
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次生植被物种分布的地形响应被引量:15
2010年
研究流域次生植被物种对地形因子的响应规律,识别影响次生植被物种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是流域近自然植被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基础。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和地形分析模块TauDEM,并与统计软件SPLUS2000中的GRASP工具相结合,建立了位于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次生植被各个物种分布基于地形因子的广义相加模型(GAM)。模型中的地形因子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平面曲率、坡位指数(SPI)、地形湿度指数(TWI)、单宽汇水面积(SCA)等。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测试中AUC值表明:大部分测试物种(约62%)拟合模型效果较好,且模型较为稳定。总体来看,研究流域次生植被物种分布体现了水分限制的空间分异特征:阴坡各物种分布概率较大,且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影响研究流域次生植被物种空间分布的潜在重要因子为海拔和坡向,而单宽汇水面积(SCA)和地形湿度指数(TWI)虽然是多个物种响应模型的预测因子,但受高一级尺度海拔的影响,SCA与TWI对物种分布的影响作用较小;坡度影响作用最小。据此,在流域植被恢复和防护林建设目标区选择及立地条件划分时应首先以海拔和坡向为依据,单宽汇水面积(SCA)和地形湿度指数(TWI)则可以作为次一级立地分类依据,而坡度则仅能作为最后一级的分类依据。
王盛萍张志强张建军朱金兆郭军庭唐寅
关键词:地形因子
不同林分密度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华北土石山区油松人工林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了华北土石山区油松人工林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森林经营模式提供指导建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林分密度(1 058、1 444、1 746株/hm^2)样地,采集27个土壤剖面数据,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粒径组成等。[结果]不同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粒径组成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植被密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增大,低中高三个林分密度(1 058、1 444和1 746株/hm^2)的土壤容重值分别为(1.044±0.374)、(1.08±0.114)和(1.184±0.226 g/cm^3)。随着植被密度的增大,土壤砂砾含量减小,而粉粒和黏粒含量均呈增大趋势,在1 058和1 444株/hm^2的样地上砂砾含量分别为44.13%、35.47%,粉粒含量分别为9.94%、10.52%,黏粒含量分别为45.93%、54.01%。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着植被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低中高三个密度对应土壤总孔隙度分别为54.75%、57.27%和60.98%,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α<0.05),低中高三个密度对应毛管孔隙度分别为51.20%、53.72%和57.75%。除受植被影响外,非毛管孔隙度还受石砾含量、石砾大小、土壤厚度(表层距基岩深度)的影响,因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较复杂。[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人工林在植被密度为1 444株/hm^2时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是值得推广的森林经营模式。
赵小婵高楠李紫恬王盛萍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
北京密云水库上游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生态过程、水文过程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基础。在对潮河流域1979年、1987年、1999年和2009年的4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RS技术,建立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空间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流域30a来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特征,并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对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为主。与1979年相比,2009年耕地和草地急剧减少,分别占流域的6.31%和13.28%,而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急剧增加,分别占流域的41.76%和36.26%,建设用地有所增加,占0.98%,未利用地和水域都有所减少,分别占0.27%和1.14%。流域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和灌木林地,草地转化为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互相转化,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耕地。
姚安坤张志强郭军庭王盛萍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基流特点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基流是河川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径流量中占有很高比重,为枯季的河流提供流量补给,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流的特点和影响因子的研究有助于合理调控水量和高效使用水资源。采用数字滤波法分别对蔡家川6个嵌套小流域2006—2008年日径流量进行基流分割求算基流指数,并且分析了次降雨量、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和地形特征等对基流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地区流域的年平均基流指数范围为0.68~0.82。随着次降雨量增加基流指数减小;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农地、灌丛和人工林对基流产生负影响;基流指数与流域河网密度和河流比降等线性相关。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该区域基流指数BFI与次降雨量P,河网密度D和河流比降S成线性关系,进而分析了研究区内无观测数据的流域的基流。
郭军庭张志强王盛萍张建军Strauss Peter
关键词:基流分割土地利用
中国森林水文学研究进展(英文)被引量:27
2004年
森林水文学研究对于了解流域物理、生物及化学过程以及实施流域管理 ,具有重要意义。森林与水的关系及其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 ,是国际水文学及流域管理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之一。由于缺乏长期的森林水文观测数据 ,导致中国的学者们以及政府决策者之间 ,关于森林对洪水、流域年产水量以及土壤侵蚀的作用看法不一致。作者介绍了近 2 0年来中国森林水文学的发展历史 ,以及我国森林生态长期定位观测站 ,在林冠截留、地被物截留、林地蒸发散、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等方面的观测成果。此外 。
张志强王礼先王盛萍
关键词:森林水文学流域管理生物过程化学过程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流域不同算法土壤侵蚀集成模拟比较
2024年
为探究集成模拟技术对减少不同模型模拟土壤侵蚀的不确定性,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Bates-Granger(BG)集成、等权重集成和Granger-Ramanathan集成技术,对广泛运用的Morgan-Morgan-Finney(MMF)、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等进行集成模拟。集成模拟以流域出口泥沙观测进行率定,并根据纳什系数(NSE)、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模型模拟评价。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模型而言,MMF模拟效果在多数情况下优于CSLE和RUSLE模拟效果;2)集成模拟可显著改善土壤侵蚀模型模拟效果,集成模拟前后,模型评价指标如NSE、R、RMSE分别提高23.6%、15.8%、46.4%;3)不同集成模拟中BG集成算法在模型不确定性方面更加稳定、可靠。研究认为,在基于经验性模型开展流域土壤侵蚀模拟时,可以采用集成模拟技术进一步提升其模拟性能。
宋克鹏李一帆曲思仪周帆王彬王盛萍
关键词:土壤侵蚀模型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潮河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被引量:28
2012年
为探究气候变异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位于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的潮河流域,对该流域1961-2009年的年径流、年降水、年潜在蒸散发和年输沙量分别进行了非参数检验和突变点分析,结合该流域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定量评价该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异对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该流域年径流量在1961-2009年间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在1999年发生突变,但年降水和潜在蒸散发没有显著变化。该流域年输沙量显著减少,且于2004年发生突变。分析表明该流域气候变异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3.9%和56.1%,而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95%和98.05%。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该流域年径流量减少,特别是年产沙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调整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开展以植被恢复为主体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实现适应性流域管理目标的根本途径。
郭军庭张志强王盛萍姚安坤马松增
关键词:土地利用径流产流产沙
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异的生态水文响应研究
黄土高原区域长期气候干旱、区域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严重.在气候变暖以及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背景下,有效揭示区域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的生态水文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MIKESHE模型的生态水文模拟,比较分析...
王盛萍
关键词: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生态水文植被变化
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尺度依赖性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变化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流域水文模型的单元格大小(Grid size)和时间步长(Time step)研究流域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进而寻求最佳模拟尺度和模拟效果,可以为实现相对准确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植被变化以及气候变异的水文响应预测,制定适应性流域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基础。本文以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SHE为工具,以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甘肃省天水市吕二沟流域的实测次降水-径流为输入对模型进行校正后,采用多尺度检验的方法探讨分析了单元格及步长变化的水文影响。结果表明:单元格变化对峰值及模拟径流总量有影响。单元格从10m增大到200m,模拟峰值及径流总量均增大,分别变化为1.72~8.56m3/s和1.10~3.68×105m3,这主要源于单元格变化引起流域特征变化,10m和200m单元格对应模拟面积分别较原流域面积变化-0.09%和20.57%,河流链接"river link"分别较原沟系长变化27.23%和5.48%。此外,模型中运动波近似方程有限差分像元△x与单元格水流交换总量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也解释了单元格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认为本研究60~100m为较适宜采用的模拟单元格。步长变化引起单位步长内降水强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峰值模拟,但对径流总量无影响。步长减小,模拟峰值增高,0.5h步长和24h步长对应模拟峰值分别为2.38m3/s和1.72m3/s。由于各时段观测记录分辨率不一,研究中步长的选择确定具有很大任意性,使得任一既定采用的模拟步长并不适用于另一观测时段,模拟效果不一。
王盛萍张志强孙阁Steve McNulty张满良李建牢
关键词:水文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