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红
- 作品数:16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胃痞颗粒一号与胃复春片一号,对照组和胃痞颗粒二号与胃复春片二号,均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和93%,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腺体萎缩总有效率,分别为86.27%和66.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6.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总有效率,分别为86.9%和6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痞颗粒优于胃复春治疗。
- 郭喜军刘启泉梅建强王石红王志坤
-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中医药疗法
- 强力增智饮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强力增智饮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 3 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用强力增智饮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 ,并与同龄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经治疗明显降低VD患者血脂水平 ,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论 :强力增智饮能提高VD患者智能。
- 田军彪王艳君王石红蔡月花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血脂血液流变学
- 调气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王石红魏晓娜田元祥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调气汤吗丁啉
- 痞满的辨证分型与胃肠动力学相关性研究治疗
- 本研究通过观察痞满病人胃镜下胃动力分型、胃电图参数、胃排空情况和移行性运动复合波等的变化,探讨痞满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
研究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痞满的诊断标准选择以痞满症状为主诉...
- 王石红
- 关键词:痞满辨证分型胃肠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旋复降逆汤二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 2005年
- 王石红杨倩冯玉彦
- 关键词:奥美拉唑肠溶片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结合
- 旋覆降逆汤二联疗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及胃泌素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旋覆降逆汤二联疗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及胃泌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用旋覆降逆汤及奥美拉唑肠溶片二联疗法,对照组只用奥美拉唑肠溶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两个月与4个月,内镜改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两个月能明显提高患者胃泌素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4个月能明显提高患者胃泌素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旋覆降逆汤二联疗法较单用西药能明显改善食管黏膜和提高胃泌素。
- 王石红田军彪杨倩
- 关键词:二联疗法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胃泌素
- 化浊解毒法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PCNA、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 霍永利马小顺郭喜军王石红孙春霞雷明君
- 观察了化浊解毒法对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综合疗效,测定了PCNA、P5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从分子水平,探讨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的作用机理。对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测定,通过该研究,在基因水平上,初...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治疗
- 增智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自由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王石红魏晓娜白海燕
- 关键词:增智汤血管性痴呆自由基血液流变学中医药疗法
- 健脾降浊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 杨倩钟锐陈德华韩英霞高向红邱贝王石红石玫
-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国内统计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1/3以上。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FD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结论为:FD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胃肠动力...
- 关键词: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药物治疗
- 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胃痞颗粒对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造模。设空白组、模型组、胃痞颗粒Ⅰ组及Ⅱ组,进行常规病理检测、TUNEL细胞凋亡检测、Bcl-2、Fas、P53(突变型)蛋白表达检测。[结果]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中、重度异型增生率胃痞颗粒Ⅰ、Ⅱ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P53(突变型)、Bcl-2基因蛋白表达,胃痞颗粒Ⅰ、Ⅱ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Fas蛋白表达,胃痞颗粒Ⅰ、Ⅱ组均高于模型组,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痞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黏膜癌前病变有逆转治疗作用。
- 郭喜军梅建强刘启泉王石红王志坤王芩
-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