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素霞

作品数:21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小说
  • 6篇文学
  • 5篇都市
  • 4篇文化
  • 3篇都市文学
  • 3篇叙事
  • 3篇文体
  • 3篇长篇
  • 3篇长篇小说
  • 2篇邓一光
  • 2篇都市小说
  • 2篇形态论
  • 2篇虚构
  • 2篇学位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知识分子
  • 2篇伤逝
  • 2篇小说文体
  • 2篇新都市
  • 2篇新都市小说

机构

  • 13篇深圳大学
  • 7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王素霞
  • 1篇贾振勇
  • 1篇佘小杰

传媒

  • 3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南方文坛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尖叫着飞翔——对“70年代人”现象的一种描述被引量:6
2001年
“70年代人”以完整的时代感、夸大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群体护卫精神向世人传播着特有的群体共鸣 :一、“酷”性追求 :主题词的尖叫。张扬自我情绪、诉说个体经验的词汇呈现出与上几代人之间彼此断裂的印痕 ;与“城市”的纠缠 ;与“父辈”纽带的切割 ;与“写作”的相依。二、成长之痛 :隐匿的飞翔。这个主张“反主题”创作的群体 ,以小说自身的存在 ,遮掩着个体生命成长历程的切肤之痛 ,它喻示了一种新的文学精神 ,一种敢于敞开自我。
王素霞
关键词:尖叫飞翔
多语合弦:90年代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
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文体革命赢得了文学的核心地位,形成了颇有规模的市场效应,并展示了'多语合弦'的对话姿态,显示出旺盛的生命活力,这就向批评家们敞开了极有诱惑力的探寻空间.为能深入透视这种活力的背后所隐藏...
王素霞
关键词:长篇小说体式
论叶兆言《很久以来》中的“历史”与“虚构”被引量:1
2016年
《很久以来》要带给人的是对历史的重新质疑、解读与虚构。一方面,作家以两个女性欣慰与春兰的人生命运为主线,捕捉了几处特别有虚构意义的时间及空间,将人物的生活及命运虚构进这样的时空之内,活现或还原"历史"的真实声音;同时作家又将自己写作的时间与缘由插入其内,彼此应和,形成了极其丰满的"对话"景观,它是对"历史"的还原与回视,又是"历史"与"当下"的交流与碰撞。另一方面,这部小说是作家对以往叙述历史方式的反叛:一是反叛自己的历史"虚构"经验,二是对当下历史故事庸俗化的反叛。
王素霞
关键词:虚构
都市想像与新都市小说
2006年
20世纪90年代特有的多元文化造就了新都市小说的生成与繁荣。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转型、后现代主义及全球化风潮的日益膨胀.不仅敞开了一种新的都市文化,同时也直接改写了文学的形态.造就了新都市小说的诞生。它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又承继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及20世纪现代主义的文学精神:既响彻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多语合弦的共鸣.同时也以相当惊人的一致性延续着20世纪以来中国都市文学的都市主题。
王素霞
关键词:新都市小说想像批判现实主义都市文学消费主义文化转型
时间·NOVEL·结构——90年代长篇小说文体形态论
<正>本文追根溯源,从"时间"与长篇小说间的文体渊源论起,探讨二者的关系在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发展中的演变轨迹,并归理出长篇小说的时间结构类型如命运型、纪年型、戏
王素霞
文献传递
时间·NOVEL·结构——90年代长篇小说文体形态论被引量:1
2007年
"时间"这一结构形式对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小说文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尤其在"NOVEL"领域,更形成了诸多复杂的结构类型,如命运型、纪年型、戏剧型、空间化、成长型等。究其演变轨迹,可以透视长篇小说时间形式的多维化、多义化与多样化姿态,进而捕捉"NOVEL"文体变革的些微信息。
王素霞
关键词:长篇小说文体
《九十年代长篇小说论》(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量:1
2001年
当文学在九十年代日渐滑入边缘、大有被其他媒介文化侵吞淹没的时候 ,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文学的核心地位。它一次次唤醒了大众的期待视野 ,形成了颇有规模的市场效应 ,同时也为批评者敞开了极有诱惑力的探寻空间。鉴于此 ,本文拟从五个角度探寻长篇小说在九十年代的总体发展态势 ,并穿越小说的思想与艺术殿堂 ,聆听中国小说在与世界文学连接进程中所发出的繁复足音。导论追溯“长篇小说”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意义。第一章侧重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考察长篇小说在九十年代文学中的繁荣局面与核心地位 ;二是从时间与形态两个视角具体探索长篇小说所呈现的疯狂状态 ;三是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动因 :从社会转型、量化比较、创作主体思维转变与市场规律运作等不同角度挖掘。第二章探讨九十年代长篇小说思想内涵的多维向度 ,如原型塑造的多样性、文化折射的多元性、艺术精神追求的敞开性、历史意识的繁富性等 ,创作主体意识的变化直接影响并投射到文本的思想意蕴上 ,形成比较开放的小说意蕴。第三章关注“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的艺术追求。繁富的动机、多元化结构、觉醒的文体意识与多样化的存在态势、多声部叙述的内在韵律与细腻的“纹理”修辞运用 ,以及小说语言的美学意蕴等共同营造了长篇小说艺?
王素霞
关键词:文学评论知识分子文化冲突
《九十年代长篇小说论》(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导师:吴义勤教授,2000年)
2001年
当文学在九十年代日渐滑入边缘、大有被其他媒介文化侵吞淹没的时候 ,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文学的核心地位。它一次次唤醒了大众的期待视野 ,形成了颇有规模的市场效应 ,同时也为批评者敞开了极有诱惑力的探寻空间。鉴于此 ,本文拟从五个角度探寻长篇小说在九十年代的总体发展态势 ,并穿越小说的思想与艺术殿堂 ,聆听中国小说在与世界文学连接进程中所发出的繁复足音。导论追溯“长篇小说”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意义。第一章侧重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考察长篇小说在九十年代文学中的繁荣局面与核心地位 ;二是从时间与形态两个视角具体探索长篇小说所呈现的疯狂状态 ;三是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动因 :从社会转型、量化比较、创作主体思维转变与市场规律运作等不同角度挖掘。第二章探讨九十年代长篇小说思想内涵的多维向度 ,如原型塑造的多样性、文化折射的多元性、艺术精神追求的敞开性、历史意识的繁富性等 ,创作主体意识的变化直接影响并投射到文本的思想意蕴上 ,形成比较开放的小说意蕴。第三章关注“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的艺术追求。繁富的动机、多元化结构、觉醒的文体意识与多样化的存在态势、多声部叙述的内在韵律与细腻的“纹理”修辞运用 ,以及小说语言的美学意蕴等共同营造了长篇小说艺?
王素霞
关键词:文学研究艺术精神
叙事地图:通往都市及其想象空间的一种路径被引量:1
2010年
论文将"叙事地图"这一概念引入都市文学的研究视角,考察作家在这种地理轨迹中与都市间内在的心理距离,由此凸显小说叙事的都市审美功能。在此,不同的地理空间造就了相异的都市景观,但又呈现着近似的精神旨向。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论述叙事地图的路径:一是距离:作家与都市空间的内在对话;二是轨迹:都市景观的个案风情(以南京和深圳为例);三是符号:都市"浮城"的旨向与归属。
王素霞
关键词:都市空间
第三地:“小日子”里的“大浪漫”——兼论新世纪都市女性写作的新转型
2011年
几年前迟子建的一部小说《第三地晚餐》①引起了我的关注,它对已婚女性的疲乏、无奈之姿给予了悄然地描述。更有特色的是,它探进了女性在围城中不愿逃出去、不愿受冷落但又不甘寂寞的“第三地”空间,洞悉了她们步人中年或几近步人中年后的“第二春”的萌芽经历,极其细腻地描勒出女性“思秋”期文化心理的变化,
王素霞
关键词:都市女性写作浪漫已婚女性文化心理中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