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继军

作品数:291 被引量:1,16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9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0篇医药卫生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1篇精神分裂症
  • 111篇分裂症
  • 47篇精神病
  • 41篇精神分裂症患...
  • 37篇脑电
  • 36篇诱发电位
  • 33篇相关电位
  • 31篇事件相关电位
  • 31篇磁刺激
  • 30篇抑郁
  • 28篇经颅磁刺激
  • 24篇听觉
  • 21篇抑郁症
  • 19篇症状
  • 18篇首发
  • 18篇重复经颅磁刺...
  • 16篇焦虑
  • 16篇高危
  • 14篇睡眠
  • 14篇磁共振

机构

  • 16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3篇上海市精神卫...
  • 50篇上海市精神卫...
  • 3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1篇复旦大学
  • 11篇同济大学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医学部
  • 5篇上海市浦东新...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苏州广济医院
  • 4篇苏州市广济医...
  • 3篇上海市卫生局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青岛市精神卫...
  • 3篇上海市虹口区...

作者

  • 289篇王继军
  • 94篇张明岛
  • 91篇陈兴时
  • 72篇楼翡璎
  • 59篇梁建华
  • 53篇李春波
  • 52篇张天宏
  • 32篇李惠
  • 31篇肖泽萍
  • 21篇唐云翔
  • 17篇张明园
  • 17篇陈冲
  • 17篇徐一峰
  • 15篇谢斌
  • 13篇江开达
  • 12篇郭茜
  • 9篇范青
  • 9篇施慎逊
  • 9篇郭起浩
  • 8篇易正辉

传媒

  • 38篇上海精神医学
  • 3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神经疾病与精...
  • 1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0篇国际精神病学...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上海医学
  • 8篇神经病学与神...
  • 7篇国外医学(精...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中国心理卫生...
  • 6篇中华行为医学...
  • 5篇精神医学杂志
  • 4篇四川精神卫生
  • 4篇现代电生理学...
  • 4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年份

  • 5篇2023
  • 10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13篇2019
  • 9篇2018
  • 15篇2017
  • 17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19篇2013
  • 15篇2012
  • 15篇2011
  • 20篇2010
  • 15篇2009
  • 11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3
2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发未服药分裂症患者脑灰质短期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改变
目的:探究未服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特征,并前瞻性探索短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脑灰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研究,招募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27例和健康对照22例,采集基线时两组被试磁共振T1结构像数据;首发未服药精神...
赵姗姗唐莺莹张天宏郭茜李惠卓恺明刘登堂李春波徐一峰王继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脑诱发电位初步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研究脑诱发电位在精神运动性癫痫病人的应用。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16例精神运动性癫痫的听觉诱发电位(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作了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患者组波形变异大,潜伏期AEP的P2、P3,VEP的N1、P2以及P300靶刺激的P2、N2均延迟,非靶刺激的N1前移。波幅AEP的P2、VEP的P2、P3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EP技术可作为脑电图检查的一种补充手段,以便临床参考诊断此类病征。
楼翡璎陈兴时陈兴时王继军张明岛
关键词:癫痫脑诱发电位
改良电休克治疗后自主意识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后患者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析二者恢复时间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接受MECT治疗的185例精神疾病患者分为异丙酚和依托咪酯组。治疗准备完毕后,通电并即刻开始计时。根据血氧饱和度及患者胸廓扩张情况观测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同时运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判断自主意识恢复,记录恢复时间。结果:自主意识恢复时间的中位数为11.72(四分位间距)(5.07)min,95%可信区间(CI)11.74~12.98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3.47(1.13)min,95%CI:3.48~3.76min。异丙酚组与依托咪酯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P=0.79),而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两组间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Z=2.19,P=0.03)。相关分析提示大脑皮质癫疒间样放电时间同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呈正相关(r=0.185,P=0.012),治疗次数、治疗前舒张压及大脑皮质癫疒间样放电时间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呈正相关(r=0.150,P=0.043;r=0.154,P=0.037;r=0.166,P=0.025)。结论:MECT治疗后患者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与麻醉剂类型、大脑皮质癫疒间样放电时间有关。
何永光胡强王继军贾玉萍李春波
关键词:改良电休克治疗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的反应时间比较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患者反应时间 (RT)的特点。 方法应用美国CA - 10 0 0型电生理仪以及短音和视觉刺激 ,测查 6 2例精神分裂症、5 4例神经症和 6 7名正常对照组的反应时间。 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神经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听反应时间和视反应时间两两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上述三组第二轮听反应时间与命令信号后负电位 (PINV)变化表现为同一趋势 ,即听反应时间延迟 ,PINV随之延长。
陈兴时张明岛楼翡璎王继军梁建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神经症认知功能评定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的发病预测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指的是近期(多指定为一年内)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但程度较轻,且具有自知力的群体。为了加强对精神病临床高危患者的预防,多项研究致力于利用多变量临床预测模型在个人水平上评估高危患者发展精神病的风险。现对精神分裂症临床高危人群预测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燕张天宏徐丽华王继军
关键词:精神疾病
小剂量阿立哌唑改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效果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立哌唑(5 mg/d)治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s)所致高催乳素血症(HP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名单用SGAs 4周后出现HPL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0例,均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变,治疗组加用阿立哌唑5 mg/d,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分别做催乳素和雌二醇的检测、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的评估。结果治疗后第8周末干预组催乳素下降,对照组催乳素上升(P<0.01);干预组雌二醇上升,对照组雌二醇素下降(P<0.05)。经过8周治疗,干预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P<0.01);对照组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症状分均下降(P<0.01)。干预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SGAs所致的精神分裂症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阿立哌唑5 mg/d能降低催乳素和减少EPS的发生、升高雌二醇、促进阴性症状的好转。
盛建华陆光华乔颖乔屹闻晖李春波王继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高催乳素血症阿立哌唑
强迫症患者大脑皮层的表面结构特征研究:皮层厚度、折叠和表面面积
范青张海音江开达肖泽萍Peter F LiddleLena Palaniyappan谭令王继军王雪梅李春波张天宏陈珏仇剑崟
关键词:折叠岛叶强迫症
精神病前驱期综合征的转化结局被引量:9
2014年
精神病发作前存在一段特殊的时期称为精神病前驱期,该阶段会出现一些非特异的症状,如感知觉异常、猜疑、奇怪的想法、睡眠障碍、记忆力障碍、注意集中困难、焦虑抑郁等改变,这一组临床表现被概括为“精神病前驱期综合征(prodromal psychosis syndrome,PPS)”,也称“精神病高危综合征”(high risk psychosis syndrome)[1]。国外对PPS临床识别和随访的研究已超过二十年,这一概念的临床接受度也逐年提高。
陈映梅张天宏王继军曹莉萍唐莺莹
关键词:前驱期转化率早期干预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2007年
王继军唐云翔肖泽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合群性精神病
CACNA1C基因在精神障碍中的遗传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等精神障碍具有高度遗传性特征[1-3]。电压门控Ca^2+通道α-1C亚通道(calc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subunit alpha1 C,CACNA1C)基因作为精神障碍的风险基因,其全基因组显著性已经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中得到反复证实[1-3]。遗传影像学技术结合多模态影像学和遗传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并量化遗传背景下的脑影像特征,将分子细胞水平发现与系统水平发现联系起来,比行为学测量结果表现出更高程度的外显性[4]。该方法可以用于探讨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一步解释遗传变异影响精神障碍易感性的机制,为开发其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研究基础[5]。近年来有许多从遗传影像学角度探讨精神障碍中CACNA1C基因对脑结构及功能影响的研究,本文对其做以综述。
苏文君王继军
关键词:神经影像学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