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育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主题

  • 2篇散文
  • 2篇身份
  • 2篇身体
  • 2篇文化身份
  • 2篇现代主义
  • 2篇后现代主义
  • 2篇后现代主义小...
  • 2篇化身
  • 1篇道格拉斯
  • 1篇德莱塞
  • 1篇德莱塞小说
  • 1篇信仰
  • 1篇性情
  • 1篇虚构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世界
  • 1篇隐遁
  • 1篇永恒
  • 1篇永恒轮回
  • 1篇幽默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1篇王育平
  • 4篇杨金才
  • 1篇查理·莱利
  • 1篇沈黎霞
  • 1篇舒程

传媒

  • 4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语言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身体·信仰·轮回——互文视角下《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轻与重”
2019年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小说利用身体的缺失、信仰的背叛和永恒的轮回这三个由浅至深、彼此关联的主题叙事,构建了生命"轻与重"的博弈,因而与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西方文学作品产生互文性关联,这种互文关系反映了自尼采以来西方思潮对传统哲学继承与批判的思想脉络。尽管《太阳照常升起》被普遍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但小说在行文的过程通过与其他作品的互文性不断解构以"轻与重"矛盾为代表的各种二元对立关系,实现了对现代主义框架的颠覆和超越,甚至为后现代思想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肖辰罡王育平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身体信仰永恒轮回
冲突与融合——评惠特莉诗歌中的两种声音被引量:3
2005年
菲莉斯·惠特莉是美国早期著名黑人女诗人,一度享有“北美黑人文学之母”之誉。然而,由于惠特莉的诗艺深受美国殖民时期白人文化影响,女诗人的声名时起时落。本文基于对惠特莉的生平及其诗作的研究,探讨女诗人诗歌中蕴涵的“黑”、“白”两种声音,并进一步阐释两种声音的并存对构建其独特文化身份的意义。
王育平杨金才
关键词:文化身份
德莱塞小说中女工形象的文化再现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二十世纪上半期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德莱塞的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客观、大胆,批评眼光尖锐犀利,被称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开路先锋”。女工是德莱塞笔下经常出现的下层人物代表形...
王育平
论《红字》中的扩张精神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十九世纪上半期著名小说家,也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之一。作为公认的经典作家,霍桑以其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闻名于文学界,甚至获得了“社会批评家”、“进步怀疑论者”的称号。然而,霍桑同时...
王育平
关键词:《红字》纳撒尼尔·霍桑美国文学
文献传递
格拉斯佩尔笔下悲怆的女性世界被引量:7
2005年
女剧作家格拉斯佩尔活跃在20世纪初的美国文坛。作为一名女性剧作家,格拉斯佩尔在自己的作品中刻画了众多生活在困境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女性之间的情谊以及妇女对自我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发20世纪美国女权运动之先声。本文拟就格拉斯佩尔的四部妇女戏剧,剖析格拉斯佩尔笔下在困境中挣扎的女性形象,展现一个涂抹了悲壮色泽的女性世界。
杨金才王育平
关键词:女性情谊追寻自我
镜与身体被引量:5
2003年
安吉拉·卡特王育平
关键词:安吉拉·卡特散文
礼壶
2003年
菲利浦·史密斯王育平
关键词:散文
从惠特莉到道格拉斯看美国黑人奴隶文学中的自我建构被引量:5
2005年
美国黑人文学中,追求自由、平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惠特莉和道格拉斯是不同时期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都蕴涵了对独立人格身份的追求与探索。不同的是,惠特莉试图借黑人身份和白人文化的融合建立自己的独立身份,而道格拉斯则强调自己作为黑人的异质性身份,以此来获取自由和独立。从惠特莉到道格拉斯,黑人在寻求自我的道路上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王育平杨金才
关键词:道格拉斯自我建构文化身份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世界——简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被引量:1
2005年
王育平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派滥觞艺术世界文学研究文化现象
讲不完的故事——约翰·巴思访谈录被引量:10
2002年
约翰·巴思(John Barth,1930-)是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常被誉为“黑色幽默”作家和荒诞派作家。他曾说自己的前三部小说是虚无主义三部曲,它们分别是《漂流的歌剧院》(1958年出版,1967年修订)、《路的尽头》(1958年出版,1967年修订)和《烟草代理商》(1960年出版,1967年修订)。《羊孩贾尔斯》(1966)是一部寓言小说,这本书使巴思成为当代最受推崇和喜爱的美国小说家之一。《迷失在游乐宫》(1968)是一本令人捧腹、充满意外的故事集,显示了巴思最富于独创性和最调皮的一面。获全国图书奖的《妄想》(1972)是又一部小说集,由三个中篇组成。1979年巴思以一本近八百页的书信体小说《书信》重返小说界。之后,巴思又推出了两部作品《休假:一场罗曼史》(1982)和《滨海地区故事集》(1987)。出于对巴思三部近作《某水手的最后航行》(1991)、《很久以前:一个漂流的歌剧院》(1994)和《继续讲故事》(1996)的喜爱,查理·莱利在1998年7月30日专程赴切斯特镇并在那里的帝国宾馆采访了巴思。这里将莱利对巴思的访谈录译出,以飨读者。标题为译者所加。
查理·莱利沈黎霞王育平舒程
关键词:故事荒诞派寓言小说黑色幽默访谈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