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雨村

作品数:19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宫颈
  • 11篇宫颈癌
  • 4篇肿瘤
  • 4篇子宫
  • 4篇免疫
  • 4篇癌患者
  • 3篇证型
  • 3篇中医
  • 3篇中医证
  • 3篇中医证型
  • 3篇胃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2篇多模态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分期

机构

  • 16篇甘肃省肿瘤医...
  • 3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9篇王雨村
  • 13篇丁燕
  • 3篇司天斌
  • 3篇王小琦
  • 3篇张玫
  • 2篇马佰菁
  • 2篇刘宏斌
  • 2篇刘鹏
  • 2篇李海英
  • 1篇王海燕
  • 1篇郭钰珍
  • 1篇管玲
  • 1篇何欣
  • 1篇张熙
  • 1篇张栋栋

传媒

  • 10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中医证型与C-erbB-2、Rb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不同分期胃癌组织中C-erbB-2和Rb基因的表达与胃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冀为胃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中西医结合对胃癌的诊治。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
王雨村
关键词:胃腺肿瘤中医症型病理细胞学
胃癌中医证型与C-erbB-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检测C-erbB-2基因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探讨C-erbB-2基因与胃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入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或正常胃组织标本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的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标本中C-erbB-2的表达情况,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组织细胞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共纳入胃癌患者162例,其中女性64例,男性98例,平均年龄53.1±7.4岁;对照组40例,包括女性11例和男性29例,平均年龄44.7±5.3岁。不同类型的中医证型中,C-erbB-2蛋白表达由强到弱依次为:痰湿凝结型(94.1%)〉气滞血瘀型(82.6%)〉肝气犯胃型(75.0%)〉胃热伤阴型(71.4%)〉气血亏虚型(63.2%)〉脾胃虚寒型(61.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胃癌的分级、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C-erbB-2基因的表达在不同胃癌中医证型中存在演变趋势。
王雨村刘宏斌
关键词:胃癌中医证型免疫组化
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患者接受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评估两组术后康复、下肢淋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3期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现淋巴转移1例、累及脉管1例、淋巴囊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发现淋巴转移1例、术中脏器损伤3例、累及脉管4例、膀胱尿道功能障碍1例、感染1例,淋巴囊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期宫颈癌手术中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王雨村胡拓阳崔静丁燕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安全性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2021年
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rs861539(C 241T)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10月,获得XRCC3 rs861539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风险关系的相关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比值比(odds ratios,ORs),并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检测及纳入研究发表偏倚的检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篇病例对照文献,累计病例1495例,对照组1625例。合并分析后,未发现XRCC3 rs861539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有关联(C vs.T:OR=1.04,95%CI为0.81~1.34,P=0.706;CC vs.TT:OR=0.82,95%CI为0.46~1.48,P=0.514;CT vs.TT:OR=1.24,95%CI为0.83~1.86,P=0.301;CC+CT vs.TT:OR=0.91,95%CI为0.54~1.55,P=0.735;CC vs.CT+TT:OR=0.80,95%CI为0.60~1.06,P=0.118)。但在亚洲人群的亚组分析中,XRCC3 rs861539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3 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XRCC3 rs861539多态性可能增加亚洲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
崔静崔博宙丁燕王雨村司天斌
关键词:宫颈癌XRCC3多态性META分析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44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ⅠB~ⅡB期。患者均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并在化疗前后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根据患者化疗效果分为化疗有效组和化疗无效组,对比两组患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和相应参数的变化情况,评估参数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结果:治疗前化疗有效组K^(trans)明显高于化疗无效组,化疗有效组V_(e)明显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两组K_(ep)、V_(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疗有效组K^(tran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两组K_(ep)、V_(e)以及V_(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组△K^(trans)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两组△K_(ep)、△V_(e)以及△V_(p)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患者扫描效果较好,能监测宫颈癌肿块的血流信号。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中K^(trans)、V_(e)和△K^(trans)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韩萍王雨村张玫刘鹏李海英马佰菁王小琦吴君陈璐康玉洁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电热针早期介入预防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电热针早期介入预防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后常规导尿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电热针治疗)、对照1组(溴吡斯的明治疗)和对照组2组(单纯导尿治疗),各40例。在术后常规导尿的基础上,三组患者术后5d开始预防膀胱功能障碍。疗程10d,术后14d拔除尿管,首次进行膀胱功能障碍评估。并于术后21d、术后60d、术后90d再次进行膀胱功能障碍评估,对比三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下尿路感染发生率、尿管留置总天数。结果:观察组术后14d、21d、60d、90d下尿路/膀胱功能障碍量表评定(MHU)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尿管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下尿路/膀胱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热针早期介入对预防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近、远期疗效均较满意,能够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减少尿路感染和膀胱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张熙丁燕崔静王雨村司天斌
关键词: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膀胱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2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宫颈癌患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VEGF阳性表达率;宫颈癌不同病理特征患者VEGF表达水平及其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85.00%,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BMI、病理类型宫颈癌患者之间VEGF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肿瘤直径≥4cm、FIGO分期为Ⅲ~Ⅳ、分化程度中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表达水平高于肿瘤直径<4cm、FIGO分期为Ⅰ~Ⅱ、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低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期高于高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发病存在一定关系,与肿瘤直径、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可预测患者预后。
王雨村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宫颈癌肿瘤分期预后
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变化及临床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第一天凝血及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分为药物干预组(33例)及非药物干预组(27例),观察手术前后及抗凝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栓分子标志物及凝血指标水平及对比。结果:术后药物干预组TAT、PIC、TM及t-PAIC各项指标均高于非药物干预组(P<0.05);术后两组血栓4项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药物干预组D-D、Pt、APTT均高于非药物干预组,FIB低于非药物干预组(P<0.05);术后两组D-D、PT、APTT均高于术前,FIB低于同组术前(P<0.05);治疗1周后,药物干预组TAT、PIC、TM及t-PAIC四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药物干预组治疗前后TAT、PIC、TM及t-PA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药物干预组PIC、TM及t-PAI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药物干预组FIB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药物干预组D-D、PT及APTT较同组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药物干预组治疗前后D-D、PT、FIB及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可有效反映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凝血状态,定期监测血栓分子标志物可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有效改善血栓分子标志物,降低术后血栓的风险。
崔静王雨村胡拓阳丁燕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指标
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EUS表现、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16/17)、82.61%(19/23)、87.50%(35/40)、80.00%(16/20)、95.00%(19/20);Ⅰb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5%(14/17)、95.65%(22/23)、90.00%(36/40)、93.33%(14/15)、88.00%(22/25);Ⅱ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4/5)、97.14%(34/35)、95.00%(38/40)、80.00%(4/5)、97.14%(34/35)。CEUS示Ⅰa期20例,Ⅰb期15例,Ⅱ期5例,与手术记录及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CEUS在判断Ⅰ、Ⅱ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及宫颈浸润情况及术前分期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丁燕郭钰珍管玲王海燕张栋栋王雨村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肿瘤分期超声造影
溴吡斯的明联合坦索罗辛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评价溴吡斯的明联合坦索罗辛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8月—2022年3月于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12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后5 d接受溴吡斯的明治疗;B组采取单纯导尿治疗;C组术后5 d接受溴吡斯的明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比较3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残余尿量、下尿路/膀胱功能障碍量表(MHU)评分、尿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留置导尿管总时间、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有差异(P <0.05);(2)3组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有差异(P <0.05),C组术后2周、术后3周、术后2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残余尿量、MHU评分均低于A组、B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均高于A组、B组;(3)3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C组术后下尿路/膀胱感染发生率低于A组、B组(P <0.05),留置导尿管总时间短于A组、B组(P <0.05);C组术后2个月膀胱功能等级优于A组、B组(P <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吡斯的明联合坦索罗辛可有效防治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下尿路/膀胱感染发生,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丁燕王雨村崔静胡拓阳
关键词: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坦索罗辛膀胱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