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仪梅

作品数:28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甘蔗
  • 5篇育种
  • 4篇选育
  • 4篇基因
  • 4篇甘蔗新品种
  • 3篇单染色体
  • 3篇染色体
  • 3篇转基因
  • 3篇棉花
  • 3篇螟虫
  • 3篇抗虫
  • 2篇氮素
  • 2篇氮素积累
  • 2篇氮素积累与分...
  • 2篇新台糖22号
  • 2篇性状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诱变
  • 2篇诱变育种

机构

  • 25篇中国热带农业...
  • 4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阳工学院
  • 1篇福建农业大学

作者

  • 28篇甘仪梅
  • 20篇杨本鹏
  • 14篇蔡文伟
  • 14篇张树珍
  • 12篇武媛丽
  • 12篇彭李顺
  • 8篇曾军
  • 4篇曾凡云
  • 2篇王春英
  • 2篇王玉红
  • 2篇冯翠莲
  • 2篇王俊刚
  • 2篇王坤波
  • 2篇伍苏然
  • 2篇赵婷婷
  • 2篇冯信平
  • 2篇刘方
  • 2篇蔡小彦
  • 1篇王秀兰
  • 1篇曹燕

传媒

  • 5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种子
  • 3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中国糖料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棉花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甘蔗糖业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收获条件下14个甘蔗品种在海南临高的区域试验评价
2023年
为筛选适宜海南蔗区种植的高产、稳产、宜机收甘蔗优良新品种,以参加全国第十四轮区试的13个新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机械收获条件下,进行了1年新植和2年宿根的田间区域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糖1301、福农10-14405、桂糖13-386和粤甘51号4个品种蔗糖分较高,宿根性和丰产性较好,适宜在海南蔗区进一步扩大面积开展生产性示范推广。
蔡文伟彭李顺曹峥英武媛丽甘仪梅杨本鹏
关键词:甘蔗机械收获
雷蒙德氏棉3条染色体特异BAC的筛选与定位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筛选海岛棉BAC文库并结合BAC-FISH技术成功获得雷蒙德氏棉D501、D502和D510染色体的特异BAC克隆,可作为这3条染色体的细胞学标记。这3个克隆在雷蒙德氏棉和海岛棉中进行比较作图,结果表明,它们在海岛棉中均表现出了染色体特异性,说明这3个BAC也可用于海岛棉Db01、Db02和Db10染色体的识别。其中BAC克隆280G06在两棉种10号染色体上的位置为非线性关系,可能在棉属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覃琴刘方甘仪梅王春英王玉红蔡小彦王坤波
关键词:单染色体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强宿根性甘蔗新品种中糖1号的选育被引量:6
2020年
中糖1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粤糖99-66×内江03-218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甘蔗品种。该品种表现为出芽整齐均匀、分蘖力强、宿根发株多、有效茎数多、丰产、宿根性强,耐旱、耐寒。海南临高试验结果,一新两宿3年平均蔗产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2.13%,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蔗茎产量分别为8.626 t·(667 m^2)^(-1)和8.576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产33.23%和30.45%。一新两宿3年平均产糖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糖21.1%;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产糖量均为1.08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糖25%和28.6%。该品种于2018年5月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甘仪梅杨本鹏武媛丽曾军曹峥英彭李顺蔡文伟张树珍
关键词:甘蔗宿根性丰产
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探讨不同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对甘蔗生长、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最佳减肥模式,为科学指导甘蔗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空白对照(CK_(0))、常规施肥(CK_(1))和滴灌+常规施肥(CK_(2))为对照,设置1个膜下滴灌施肥处理T_(100)(施肥量同CK_(1))以及3个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处理T_(80)、T_(70)和T_(60)(减量20%、30%和40%),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蔗糖分、产糖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利用率等生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CK_(1),增加滴灌的CK_(2)有效茎数明显提高,而T_(100)在分蘖率、株高、有效茎数、成茎率方面均显著提升,T_(80)和T_(70)则主要对有效茎数和成茎率促进明显。在产量方面,相对CK_(1),CK_(2)及T_(100)、T_(80)、T_(70)均显著增加,2年平均产量分别提升了13.64%、32.20%、27.00%和20.18%。在各滴灌施肥处理间,相对于T_(100),T_(80)产量并无显著变化,而T_(70)和T_(60)产量显著减少。在蔗糖分和产糖量方面,各滴灌施肥处理间蔗糖分并无显著差异,而产糖量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T_(100)和T_(80)产糖量最高,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在纯收益方面,仅有T_(100)和T_(80)较CK_(1)获得显著增加,2年平均收益分别增加4534.4元/hm~2和3953.8元/hm~2。T_(70)和T_(60)纯收益相较于T_(100)则呈现显著下降,其中T_(60)纯收益甚至比CK_(1)还低2350元/hm~2。在肥料利用率方面,所有滴灌施肥处理氮、磷、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K_(1),其中T_(80)肥料利用率最高,2年试验平均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8.36%、27.70%和68.95%,分别较CK_(1)提高了28.42、17.95和30.7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在中等肥力砖红壤蔗区,采用T_(80)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可以同时获得较理想的甘蔗产量和收益。
彭李顺曹峥英蔡文伟蔡文伟杨本鹏
关键词:甘蔗养分利用率
中糖1号甘蔗新品种第13轮国家联合区试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为正确鉴定甘蔗新品种‘中糖1号’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品质、抗性等特性,参加了全国甘蔗新品种第13轮联合区域试验。在2018—2020年的第13轮联合区试中,以全国18个区试点的数据结果统计,‘中糖1号’(全国甘蔗联合区试试验中代号为‘中糖1202’)在14个参试品种中表现为出苗率最高、宿根发株率最好,株高最高,公顷有效茎数最多,一年新植两年宿根平均蔗产量113925 kg/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5.37%,与对照‘新台糖22号’比,18点次增产;平均含糖量16590 kg/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3.99%,与对照‘新台糖22号’比,17点次增产;11—12月平均甘蔗蔗糖分13.83%,1—3月平均甘蔗蔗糖分14.92%,全期平均甘蔗蔗糖分14.45%,比‘新台糖22号’低0.27个百分点。人工接种鉴定对黑穗病的抗性级别为5级,抗性反应型为中抗。对花叶病的抗性级别为3级,抗性反应型为中抗。根据区域试验糖产量结果表明,‘中糖1号’适宜种植区域有河池、北海、来宾、崇左、龙州、桂林、保山、柳州、福建漳州、百色、柳城、海南临高、云南开远、临沧、广东遂溪、湛江,为‘中糖1号’在全国各地的种植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甘仪梅蔡文伟蔡文伟曹峥英武媛丽彭李顺武媛丽
关键词:甘蔗蔗茎产量
一种甘蔗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防褐化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防褐化的方法,将成熟甘蔗茎秆从上至下的9‑15位芽经消毒,用抗氧化剂浸泡后剥取茎尖分生组织得到外植体,将外植体以MS+6‑BA为基础培养基培养,即可有效抑制甘蔗外植体的褐化。本发明方法...
武媛丽杨本鹏曹峥英甘仪梅张树珍
文献传递
甘蔗对螟虫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甘蔗是主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螟虫是甘蔗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使甘蔗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尽管目前普遍采用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方法,但因甘蔗的特殊性使防治效果甚微.利用品种的抗虫性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从抗性...
甘仪梅曾凡云张树珍杨本鹏
关键词:甘蔗螟虫抗性机制
文献传递
甘蔗钾素吸收、累积和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以国内当前甘蔗主栽品种ROC22为材料,通过田间实验分析了甘蔗主要器官钾素含量、累积、分配和吸收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生育期,上部茎和青叶鞘始终是钾素含量较高的器官,青叶和中、下部茎次之,根系、枯叶和枯叶鞘则始终相对较低。钾素主要累积于青叶(鞘)和蔗茎中。拔节前青叶(鞘)中的钾素占植株总累积量的95%以上,拔节后其钾素分配比例持续下降,而蔗茎中则持续上升,在工艺成熟期分配至蔗茎的钾素占整个植株的83.3%。甘蔗钾素阶段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则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蘖期至茎伸长4期为甘蔗主要钾素吸收积累阶段,占生育期总吸收的86.8%,其中分蘖期至拔节期的钾素阶段吸收量(4 791.3 mg/plant)和吸收速率(159.7 mg/plant·d)最高,为甘蔗钾素吸收的最大效率期。
彭李顺杨本鹏曹峥英曾军冯信平蔡文伟张树珍甘仪梅
关键词:甘蔗钾素
甘蔗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复杂的遗传背景、较低的可育性和缺乏优异种质资源给甘蔗品种改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转基因技术为甘蔗品种改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近年来甘蔗转基因使用的主要方法及安全性,以及针对不同农艺性状转基因的研究现状,为培育优异...
甘仪梅张树珍曾凡云冯翠莲杨本鹏
关键词:甘蔗转基因育种农艺性状安全性
文献传递
甘蔗新品种中糖3号的选育与种性评价
2023年
中糖3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以粤糖99-66为母本,新台糖2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甘蔗新品种,于2020年9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在1新2宿的品种比较试验中,中糖3号平均蔗茎产量为130.14 t/hm^(2),较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增产16.03%;平均蔗糖分为14.79%,较新台糖22号增加1.01个百分点;产糖量为19.34 t/hm^(2),较新台糖22号增产24.05%;平均纤维分为10.85%,较新台糖22号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在机械收获性方面,中糖3号机械收获3季平均损失率为4.34%,较新台糖22号损失率5.39%,减少了19.48%;平均含杂率为6.12%,较新台糖22号含杂率7.13%,减少了14.17%。综合多年多点试验表明:中糖3号为中晚熟品种,丰产高糖、出苗快,分蘖力较强、宿根发株数多,抗黑穗病、中抗花叶病,同时兼具蔗茎直立均匀、内容充实、不易倒伏和风折、易脱叶、适宜机械化收获作业等优良农艺性状,具备较好的商业品种推广种植潜力。
曹峥英彭李顺蔡文伟蔡文伟武媛丽甘仪梅
关键词:甘蔗育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