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山

作品数:74 被引量:353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1篇地震
  • 24篇震前
  • 21篇地电
  • 21篇前兆
  • 19篇地震前
  • 12篇地电场
  • 11篇地磁
  • 11篇地震前兆
  • 11篇地震预报
  • 11篇强震
  • 8篇短临
  • 7篇地电阻率
  • 6篇地震预测
  • 6篇强震前
  • 5篇水位
  • 5篇前兆异常
  • 4篇地下水
  • 4篇地下水位
  • 4篇电磁
  • 4篇电阻率

机构

  • 74篇天津市地震局
  • 12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74篇田山
  • 14篇郑文俊
  • 12篇王建国
  • 11篇张磊
  • 10篇关华平
  • 10篇邵永新
  • 9篇刘允秀
  • 9篇冯德益
  • 9篇蒋淳
  • 8篇徐学恭
  • 7篇李君英
  • 7篇马骥
  • 6篇吴国有
  • 6篇汪翠枝
  • 6篇郑熙铭
  • 6篇马君钊
  • 5篇崔晓峰
  • 5篇李文栋
  • 5篇汪德馨
  • 5篇陈化然

传媒

  • 14篇地震地磁观测...
  • 13篇地震
  • 5篇华北地震科学
  • 5篇中国地震
  • 4篇西北地震学报
  • 4篇地震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系统工程学报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刊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四川地震
  • 1篇海洋通报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电磁分析与应...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8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下水位强震短期异常演化及前兆判别标志研究
2005年
对地下水位地震前兆异常开展了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 并以其提取的结果为输入, 对1984~2002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异常参数分布做了全时空扫描, 继而将全部图像与华北地区构造活动性量化评估的数字化图像进行了叠加, 实现了地下水位异常动态扫描与区域构造活动性背景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 对1985年以来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下水位短期图像演化情况做了全面分析, 提取出了判别异常区的指标以及地震短期异常区的演化特征, 并最终建立了华北地区强震前地下水位短期前兆的判别标志.
郑文俊邵永新田山
关键词:地下水位强震前兆异常
华北地区强震前电磁短期异常特征研究
2004年
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强震近震中区的多台地电阻率、地磁Z等观测资料进行组合计算 ,得到描述强震前近震中区前兆场的新特征量———空间线性度α。分析计算了华北地区发生的 8次 5 5级以上强震前的地电、地磁观测资料 ,结果表明 ,强震前半年内震源区附近的α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田山关华平吴国有刘允秀
关键词:强震地电阻率
地磁复转换函数在地震短临预测中的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复转换函数"方法,应用地磁脉动信号,对天津静海地磁台地磁脉动资料,计算出各种周期的转换函数值,利用拉格朗日(Lagrange)乘数方法和单位矢量方法,推导出转换函数实部和虚部的误差估计公式,在复数最小二乘法中,采用稳健(robust)统计方法减少个别估计值的影响,分析地磁转换函数Au异常。初步结果表明:复转换函数信息更丰富,对地下电性介质的变化反应更全面、更精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好的地震短临预报方法。
李轶群陈化然田山
关键词:地震短临预测
电磁场定点连续观测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文中利用"十.五"期间静海地震台布设的秒采样大地电磁网(N-MT)仪器系统和FHDZ-M15地磁组合系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现了固定台站大地电磁测深(MT)观测。采用Robust技术对静海地震台2008年1—6月记录的天然电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MT处理,得到了张量阻抗资料。经过对周期为6~600s范围的18个相同周期的视电阻率及阻抗相位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其中有多个周期的视电阻率及阻抗相位的时序曲线在2008年3月11日卢龙ML4.2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研究使用的资料周期对应深度为5~50km,属华北地震震源深度范围,其结果反映了震源区地层地震前后震源深度的电性变化。MT方法比现行的地电观测方法具有更直接反映震源区地层的电性变化和更深的勘探深度的优势。
田山汤吉王建国徐学恭崔晓峰张明东曹井泉
关键词:电磁场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阻抗相位地震前兆
地震活动中期预测指标研究及其空间图像演化被引量:3
1999年
在研究应用模糊数学和非线性科学某些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预报检验,对一些中期预报较好的方法,如平静异常μq值、自相似从属函数μS值、自助统计方σBM值进行深入研究,提取中期预报定量化指标,探索孕震后期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μq、μS、μBM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震前中期—短期异常变化特征,可以作为中期预报定量化指标;空间时序图像系列的显示,能定性反映震前异常区域及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
蒋淳陆远忠王建国田山
关键词:地震活动
唐山7.8级地震前水氡异常演化特征被引量:7
2000年
应用华北地区 36个水化观测点的水氡观测资料 ,以半年为尺度对唐山 7.8级地震前水氡的异常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该次地震前水氡异常存在由外围向震中区迁移的特征 .异常先在外围地区出现 ,短临阶段才在震中区附近形成较强的异常区 .异常形态有由复杂向简单演化的特征 .震后水氡动态演化图像呈现离散态势 。
邵永新李君英李一兵田山
关键词:唐山地震水氡氡异常
天津及邻近地区的地磁短周期变化与地下深部的电性结构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使用天津及邻近地区14个地磁台记录的地磁短周期变化资料,求出了各台的帕金森矢量。这些参数的大小反映了地下深部电性结构的横向不均匀程度。在本文涉及的区域内,帕金森矢量的异常分布与重力,电磁测深的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天津及邻近地区的电性结构异常区在渤海,其它地区无明显的不均匀电性结构。
田山于彬李文栋龚绍京
关键词:地磁地震电性结构
地下流体动态异常分布与构造的关系被引量:19
2000年
研究了华北北部水动态异常及辽河、大港、胜利和华北油田油井动态异常与构造的关系 .认为地震前水动态和油井动态异常形态不仅与观测点所处的区域构造有关 ,而且与局部构造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隆起区为正异常 。
邵永新李君英李一兵田山
关键词:地下水位油井动态地震前兆
帕金森矢量、转换函数及地下电性结构被引量:3
1989年
帕金森矢量和地磁转换函数,是在利用地磁短周期变化研究地下电性结构的过程中引入的概念和参量。这种研究,是基于地球内部电磁感应的原理,因而只能研究地下介质的电性质,正如用地震波只能研究地球介质的各种力学性质一样。
龚绍京杨桂群田山
关键词:转换函数
森下指数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
1995年
把可以反映地震空间分布状态的森下指数进一步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中,所得结果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前数年,森下指数随网络线度的变化曲线Iδ(l)要出现一定的中长期异常变比,但其异常形态随地区不同而可能有一定差异。对于日本的M≥7级海域地震,震前3~6年Iδ(l)曲线由正常期的Cb型转变为异常期的Ca型.对于中国西部地区和华北地区的.M≥6级地震,震前2~3年Iδ(l)曲线分别由正常期的Ca型转变为异常期的Cb型和一种CB1与Cb2。相混合的类型。此外,固定网格个数Q或其线度l对Iδ随时间t的下降异常变化也可以反映出大地震的前兆异常。
冯德益田山蒋淳大内彻
关键词:空间分布特征地震预报地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