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正标

作品数:17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历史地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土墩墓
  • 3篇遗址
  • 3篇墓葬
  • 3篇出土
  • 2篇遗址发掘
  • 2篇遗址发掘简报
  • 2篇印山大墓
  • 2篇山越
  • 2篇石器
  • 2篇绿松石
  • 2篇墓主
  • 2篇公路
  • 2篇古墓
  • 2篇贵族
  • 2篇汉代
  • 2篇高速公路
  • 2篇春秋
  • 1篇地貌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机构

  • 17篇浙江省文物考...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浙江省安吉县...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7篇田正标
  • 6篇陈元甫
  • 3篇许慈波
  • 3篇黄昊德
  • 3篇徐军
  • 3篇李永嘉
  • 2篇黎毓馨
  • 2篇崔剑锋
  • 2篇刘斌
  • 2篇杨明星
  • 2篇王宁远
  • 2篇邱宏亮
  • 2篇彭云
  • 2篇张海真
  • 1篇白云翔
  • 1篇黄琳
  • 1篇方忠华
  • 1篇葛建良
  • 1篇魏慎玉
  • 1篇蒋乐平

传媒

  • 4篇文物
  • 3篇东南文化
  • 2篇考古
  • 2篇南方文物
  • 2篇宝石和宝石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东方博物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长兴鼻子山越国贵族墓被引量:31
2007年
2003年12月,浙江省长兴县发现一座未遭盗掘的战国大墓。其墓圹开凿于山体表面,东西长14.8、南北宽5.1~5.7、坑深2.3米。墓葬东壁还有一条斜坡墓道。葬具有木椁,随葬器物有原始瓷器、陶器和玉石器等。在此墓北侧的山坡上发现一个长方形岩坑,出土大量的原始瓷或硬陶乐器,种类有甬钟、磬、镈、钩鑃、钲、(钅享)于、悬铃等,显然这是一个陪葬的乐器坑。作者认为,该墓的年代为战国早期晚段,墓主人是越国的贵族。
刘军幸李永嘉陈元甫陈元甫梁亦建
关键词:贵族现场处理
汉代铜镜显微组织腐蚀现象的比较分析——以安吉上马山及临淄出土为例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体式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能谱对17面浙江安吉上马山及山东临淄汉代铜镜进行取样观察、检测,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马山铜镜表面保存状况较好,类似黑漆古,内部为α相优先腐蚀,临淄铜镜表面腐蚀严重,为Cu_2O与二价铜的碱式矿化物沉积,内部主要为δ相优先腐蚀。利用Pourbaix图可以对两类腐蚀现象所处环境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高锡铜镜基体在不同环境中存在α相或δ相优先腐蚀的现象,并与基体外部不同锈蚀相对应。此结果对研究不同环境中高锡青铜基体的微观及宏观腐蚀情况有参考价值。
张予南崔剑锋白云翔田正标
关键词:铜镜Α相Δ相
临海戎旗古墓葬发掘简报
2009年
2006年,在浙江临海戎旗共发掘清理了6座墓葬,年代分属南朝、唐、明、清。本次发掘的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纪年墓,为主要之收获。
田正标黄昊德祝利英许新明王海波
关键词:南朝
浙江安吉龙山107号古墓(八亩墩)出土绿松石首饰复原建模初探
2025年
浙江安吉龙山107号古墓(八亩墩)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属于龙山越国贵族墓葬.该墓葬出土绿松石首饰是吴越时期重要的考古发现,但发掘时大量绿松石呈现散落状态,失去首饰原貌。而同期出土的吴越绿松石首饰可参考的相关资料较少,复原难度较大。基于考古单位所提供的高清测绘模型及文物数据进行推导,利用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从首饰设计及制作原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复原建模初探,尽可能精确地展现八亩墩首饰在散落前的形态、制作工艺与装饰细节,为吴越历史文化研究提供直观且可靠的实物参考样本,为三维数字化建模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探索可行路径。经复原建模推断,八亩墩出土首饰有绿松石发簪、帽饰、耳饰、链饰、臂饰、腕饰、棺外饰及萤石珠襦。该成果为三维数字化建模在考古复原工作中提供新的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八亩墩墓主的身份、地位,乃至吴越地区首饰复原提供参考。
黄琳杨明星杨明星姜炎田正标
浙江绍兴印山大墓墓主考证被引量:5
2000年
浙江绍兴印山大墓以宏伟巨大的规模,独一无二的墓室形制和结构,特殊的埋葬方式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经多方考证,确定印山大墓是《越绝书》上明确记载的“木客大家”,是越国第一代国王允常的安葬之地。
田正标黎毓馨彭云陈元甫
关键词:印山大墓墓主
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6
2005年
南河浜遗址位于嘉兴城东约11公里,面积2万多平方米。1996年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共清理良诸文化墓葬4座、崧泽文化墓葬92座、灰坑23座、房屋遗迹7座、崧泽文化祭台1座。同时出土了大量的陶、玉、石和骨、角、牙器等。本次发掘的重要成果是第一次发现了崧泽文化祭台。该祭台略呈正南北方向,长方形覆斗状,南边已遭破坏。祭台经历了两次向东和向南扩筑,均采用分层贴筑的方法,平面的土质、土色呈条状分布。
刘斌蒋卫东田正标赵晔徐军王宁远方忠华葛建良周建初郭留通陈孔利魏慎玉董红卫李永嘉
关键词:遗址发掘简报沪杭高速公路遗址分布良渚文化崧泽文化
基于矿源视角下浙江安吉龙山越国107号墓(八亩墩大墓)绿松石组饰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浙江安吉龙山越国D107(八亩墩大墓)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重要墓葬,它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古越文明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测试方法,对48件八亩墩大墓出土绿松石制品进行了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测试显示,八亩墩大墓出土绿松石与标准绿松石谱学特征一致,可见较为丰富的杂质矿物,主要有石墨、针铁矿、赤铁矿、云母、石英、金红石、磷铝石和银星石。利用国标《绿松石分级》(GB/T 36169-2018)的参数指标对八亩墩绿松石制品进行分级,发现其颜色、质地一致性高,符合优质绿松石标准。与现代绿松石产地进行产源对比分析发现,八亩墩大墓中绿松石均来自鄂豫陕矿区,且并非单一矿源,北矿带(陕西洛南一带)和南矿带(湖北十堰一带)是浙江安吉龙山地区八亩墩大墓绿松石矿料的主要来源地。结合同时期吴越地区绿松石制品出土情况讨论八亩墩大墓绿松石制品组合关系,发现吴越地区绿松石组饰使用方式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展现了区域性文明的特殊性。
姜炎杨明星田正标田正标刘玲刘玲
关键词:绿松石矿源
浙江安吉县古城遗址2017年发掘简报被引量:2
2021年
安吉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丘陵山地,地处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东南距安吉县城约12公里(图一)。遗址南依龙山,西邻白石山,北、东两面为地势较缓的河谷地带。古城遗址平面略呈方形,城内东西长约600、南北宽约550米,城区面积约33万平方米。城墙为平地堆土筑成,保存较好,墙基宽23米左右,残高3~6米。
田正标林森(执行领队)游晓蕾李晓健
关键词:古城遗址
浙江安吉笔架山春秋战国墓葬发掘简报被引量:13
2009年
浙江安吉笔架山春秋战国墓结构分为两类,出土了大量器物。以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标准器,可将墓葬分为早、晚两期,其年代应处于战国早期,此墓葬为研究浙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过渡及战国时期墓葬葬期提供了新的材料。
田正标夏朝日夏朝日邱宏亮
关键词:笔架山春秋战国土墩墓
吴越土墩墓的形制结构及相关问题
一、土墩墓发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土墩墓是商周时期广泛流行于古代吴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式,距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其外观形式表现为隆起于地表的馒首形土墩,墓葬的主要特点是平地起封,不挖墓穴,平地以上直接营建墓葬再堆土掩...
田正标
关键词:土墩墓随葬品墓葬形制形制结构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